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千字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2,052
字型大小:

最近重新鑑賞,金門先賢呂世宜手寫的一本《千字文》真跡。西村逝於清咸豐五年,逝世前幾年用楷書寫了十本《千字文》分贈廈台親友,其中一本就是送來金門,收藏至今。呂書《千字文》約25開本線裝,封面題「西遺墨」,是用清代所流行的板橋體六分半書所題的字,但不知題者是誰?寫得還滿到位!西就是西村—就是呂世宜,封面鈐兩方印:林鈞衡印、子平長壽,應是這本《千字文》墨跡早時收藏過的使用者,不知是不是題書者?
西村書《千字文》是用印有正方格的薄紙所寫的,紙是一般的經書紙,每格一寸,寫的是館閣體寸楷。四行,每行六格,一頁分成左右兩個24格,折頁成兩面,再線裝成書冊。首頁鈐長方印:白文「以古為鑑之齋」;末頁最後一字下兩格鈐白文印:「種花道人」、「呂世宜」,這三印都是西村常用的印,雖沒落名款,但能確定是西村的真墨遺跡!這本《千字文》殘缺不全,經我親手裱補過,再重新線裝。中間缺頁嚴重,文字內容遺失過半。前面開頭:天地元黃—化被(草木),這段138字;後面結尾:治本於農—焉哉乎也,這段352字。千文就只剩490字,喪亡過半,歷經170年的古文物,也是難得的西村書法真跡!天地「玄」黃寫成天地「元」黃,是避清聖祖康熙名諱「玄燁」而改字。
西村館閣體寸楷,每格寫七分滿,楷法橫平豎直,點劃規矩,結體疏朗,用筆勁暢,秀麗美妙。楷書稱今隸、真書、正楷,傳為漢王次仲以漢隸變體作楷法,其字平直方正,盛行於魏晉,而通行至今成標準國字,小時練字時,以寫楷書稱寫書方。楷書自明朝形成館閣體,至清代成為朝廷文書公文的標準書體。字形大小粗細統一,用墨烏黑,方正光潔,科舉書卷、童生試卷要以館閣體來書寫,是想進入翰林院最高的要求,寫好館閣體才能入閣!
《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文」,南朝梁周興嗣所作的一首長韻文,整篇是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所編成的。原先是梁武帝集王羲之碑帖的一千字,作為後人練習書法的範本,文句雜亂無章,因此命大臣周興嗣重編成四字一句有韻文章,能美讀更方便記頌,這就是《千字文》。主題清朗,詞藻華麗,語言優美,以儒學為綱,穿插固有傳統史實脈絡,成為中國教育史上,宋明至清代,用之悠久的教材。《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蒙童必讀誦的功課,「學童三五並排坐,天地玄黃喊一年」。
《千字文》意外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原本只為學習王羲之書法所作,所以是歷代各流派書法家,寫書法的重要載體。隋唐以後,凡是著名書家,都用不同書體來寫《千字文》,傳作後人學習書法的法帖。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所寫的二體《真草千字文》是中國書法史上,尤為著名的法帖。臨摹熟練這一千個漢字,即可自運書寫任何字句,而自成書家行世。
《千字文》功能有二:一用為文學的讀誦;一用為書法的字帖。因此呂西村晚年,寫《千字文》十本傳世,主要也是為書法的永續傳承。民國81年,我從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發現呂西村隸書「西漢古鏡記」,我影印帶回,並商請金門書法學會張奇才理事長,出版成字帖,分享會友,學習金門先賢西村獨特的古隸。今天可惜這本西村楷書《千字文》殘缺過半,不適出版,等找到完整的千文版本再說。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