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橋上橋下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其祥。
點閱率:4,525
字型大小:

有一條想要行走的道路,古官道,這條路上我的腳步能體會到歷史的深刻。
古官道路線從金門城出發,沿途經過北門老街、許福墓道碑、蔡希旦墓道碑、許獬墓道碑、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封君坊、許振之墓道碑、蔡守愚墓道碑、一門三節坊、奉憲示禁碑、蔡宗道墓道碑、欽旌節孝牌坊、觀瀾橋、觀德橋、黃偉墓道碑、下馬碑、張益初墓道碑,最後到達官澳巡檢司。部分路段因為早期劃為營區駐地,無法通行,後來經歷土地重劃,淹沒在荒煙蔓草中,成為嵌入這塊土地時間軸上的遺跡。
蔡希旦墓道碑、蔡守愚墓道碑、一門三節坊、蔡宗道墓道碑、欽旌節孝牌坊、觀瀾橋和觀德橋,都與吾族瓊林蔡氏有關。我的文字有這座島嶼給予的想像,我的姓氏則賦予我親緣和力量,喜歡沿著時光去追溯、去探尋這些歷史文物。
有一座我試圖走過的橋,觀瀾橋,位在蘭厝,瓊林蔡苑(原名翰,字仲穎,號毅園)在嘉慶年間興建,蔡德成於道光時期重建。瓊林家廟正殿祖龕柱聯題聯「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公帝闕為伯為卿為皋為憲孫謀百世長光。」為蔡苑所題,他還重修社里的族厲祠,奉祀抵抗海盜殉難的無主英魂。蔡苑為《浯江瓊林蔡氏祖譜》寫〈瓊林蔡氏重修祖譜序〉,故居「蔡翰舉人宅」目前是金門歷史建築。蔡德成(又名蔚亭,字仲變)樂善好施,「每荒年,則運臺米施族中之貧者;又年以五百金為義舉之費」,又獨資白銀三千餘兩興建十一世宗祠。《金門志》將他記錄於「人物列傳‧義行」篇。
難得的清代古橋,因為環島北路整建和金湖一號橋的建造,橋兩側的護欄和石獅消失無蹤,殘存的橋墩苟延在新橋之下。誰能知曉蔡德成的樂善好義?誰會識得瓊林家廟掛著蔡苑的「文魁」匾額?舊時的故事和聲音被封存,我猜想連橋邊路亭的「橋頭將軍神」都愛莫能助吧!
  唯有把事物或器物放到一定的情境,才能彰顯當中的意義,去理解更深的層次,讓蘊藏的文化和觀念得以傳承和發揚。古橋亦如是。
還有一座我將要走過去的橋,觀德橋,位在高坑聚落,由瓊林蔡行猷(字尚異)建於道光三十年(1850),立有石碑,右刻「道光庚戌年桐月新建築造」,左刻「瓊林社誥封武德尉騎蔡行猷立」。民國八十八年公告為金門縣定古蹟。蔡行猷十歲失怙,母親顏氏堅貞不渝,盡心扶養長大。他創設勝隆號從事船運船務,曾捐銀重建金山書院、浯江書院膏火、重建庵前恩主廟,連鹿港金門館「重修浯江館捐題碑」也提及「勝隆號」捐銀的記錄。蔡行猷奮鬥有成獲得誥封之後,為父親取得誥贈,並為母親爭取節孝坊,即是欽旌節孝牌坊。
  我站在觀德橋上,周遭被耕地包夾,人跡罕至。夏天在樹梢被陽光曬著,蟬鳴被風吹著。我期待遇到一些人,可惜沒有。古官道落寞了,古橋也沉默了。景觀的地貌形成一個地方的特質,信仰、儀式、建築、祭祀等因環境而生,這些獨特的特徵促進該地的文化精神不斷湧出。
  透過觀瀾橋和觀德橋,我與瓊林蔡氏祖先產生連結。他們來過,在橋頭守著陽光,背負一身重擔;在橋尾披著一襲星光,吟風弄月。他們問我:「你從哪裡來?想要去哪裡?」我想走向善古,維護傳統的根基,也嚮往融新,欲把陳舊的文資轉化,建構理性思維與感性意向,將其推至更好的未來。
 橋上只剩我一個人和橋端的兩隻石獅子對望。橋下的花崗岩石材、建築型式與構造特徵,體現當時修建的用心,攀爬的植物深入橋體的縫隙,穿過寂靜的歲月,牢牢抓住過往。
  我在橋上橋下,專注地瞧上瞧下,有感於故物,慷慨有餘悲。我循著糾纏的綠意,釐清文化自信和自覺的脈絡,替隱沒的古蹟打磨出新的亮度。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