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論陳世明教授「腳」字讀音商榷(中)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邦祥。
點閱率:3,211
字型大小:

我認為陳世明教授在影片中並沒有講清楚「腳」字讀音錯,錯在哪裡?但從上下文的論述來看,他應該是認為,教育部編纂辭典的教授們用「跤」來注解「腳」,是有問題的,並且一直陳述「腳」的文讀音、和白話音。他說:「腳,才是約定成俗的漢字,只有不識字的人,才會用「跤」當作腳使用」其實讀他這段文字,實感詰屈聱牙,所要表達的也語意不清,我嘗試來解解看。
陳世明教授的學經歷背景很清楚的,與傳統國文系、中文系、華語文學系、臺灣文學系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他沒接觸過聲韻學、文字學、訓詁學,這再清楚不過了,於是乎他也就無從瞭解起「得聲字偏旁」的關係,以及見系聲母從古至今的讀音演變。這也可以從他所有講述閩南語的相關影片,從未提及,可以窺知一二。
首先,「跤」音ㄐ一ㄠ,要知道「ㄐ」這個音是「顎化」之後才有的,那也就是說在宋代晚期囉。然而,在宋代的時候,「ㄐ」的音,要讀做什麼音呢?它可能讀做「見」系聲母的〔k〕(見母字,舌根清塞音),流變至今天的漢語或注音,它分為洪音的「ㄍ」,或細音的ㄐ;同時「見」系聲母的「g」(群母字,舌根濁塞音),流變至今天的漢語或注音,它分為洪音與細音,洪音中又細分仄聲的「ㄍ」與平聲的「ㄎ」;細音中又細分仄聲的「ㄐ」與平聲的「ㄒ」。
細查「跤」的反切上下字,得知在宋.陳彭年的《廣韻》為「口交切」,在宋.丁度的《集韻》為「丘交切」,音敲。《玉篇》脛也。亦作骹。《類篇》或作高。
從上面的反切上下字來看,陳彭年的廣韻「口交切」,口是「ㄎ」(現代注音)丁度的集韻是丘交切,丘是「ㄑ」(現代注音),但它這兩個反切上字的聲,都歸在溪紐,口,是苦類,分屬在溪紐的一二四等;而丘,是去類,分屬在溪紐三等。這「溪」紐,現在注音是「ㄒ」或「ㄑ」,在古代卻是〔kh〕。
「腳」的反切上下字,唐.孫愐《唐韻》作「居勺切」,宋.丁度【集韻】【韻會】作「訖約切」,音蹻。《說文》:「脛也。或作腳。」《釋名》:「卻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從上面的反切上下字來看,孫愐的唐韻「居勺切」,居是「ㄐ」(現代注音)丁度的集韻是訖交切,訖是「ㄑ」(現代注音),居個反切上字的聲,歸在古類,分屬在見紐的一二四等;而訖,是去類,分屬在溪紐三等。
從古人的反切上下字,我們可以發現,時代不同,切出來的音雖然相同,但是所使用的反切上下字不同,因為中國幅員遼闊,這種現象是再自然不過了。無論它如何使用不同的反切上下字,歸屬的聲紐不同,但都是在見系聲母,何謂見系聲母,也就是「見、溪、群、疑」這四個聲紐,除了疑母字,後來變成零聲母之外,其他見、溪、群三個聲母,所演變出來得讀音有共有「ㄍ、ㄎ、ㄐ、ㄒ」這四個。
所以當陳世明教授在批評台文所教授硬「湊音」時,他忽略了「腳」、「跤」在聲韻學上都是見系聲母,它們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故而不能說:「只有不識字的人,才會用『跤』當作腳使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