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廉潔高風的陳如松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2,416
字型大小:

在我族遷徙來金門近八百年的歷史上,有兩位備受敬重與推崇的代表性人物,他們是誕生於明初的陳顯先賢,另一位是誕生於明末的陳如松先賢,有趣的是他們都是從中舉後開始出仕,且最終官職都是知州,知州在明朝大都屬從五品官,其上有知府,其下有知縣,這是個屬於承上啟下的地方官,一般下轄兩、三個縣。
就文獻知,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先生誕生,直到明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逝世,享年八十四,這在明代官場上,算是十分高壽了。
以下就個人最近重讀先生《蓮山堂文集》之後,發抒些許讀後感想,以緬懷這位六郎公派裔的代表性名宦,雖他一生出知縣和知州的時間,只有短短八年,但因有令人艷羨的政績,即使任期再短,都足以讓人永懷。
根據《維基百科》記載:陳如松(16世紀-17世紀),原名陳賡,字白南,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翔風陳坑(今夏興)人,明朝政治人物。這是不能再簡略的介紹,如果不深入探討先生行誼,可能會錯過這位廉潔高風、守正不阿的鄉賢名宦。
謹就所知,略敘其生平事蹟如下: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已三十七歲的先生,自廩生入國子監,經十二年苦讀,終於在這年(1612)八月,參加順天鄉試中舉,其後好幾年,他屢應會試不第,遂決意步上仕途,選得浙江蕭山知縣,上任後革除常例、免去罪贖。
有一次,他從未時(下午一至三時)至酉時(下午五至七時)坐在公庭,連續判決三十五案,沒有任何違失或冤枉人民;在任內,他為民興利,以縣內河流東去不利民財,遂興建堤壩截流,另開雙河土丘,讓河水先南繞出大通橋,再北繞回舊有河道,便利縣民灌溉及民生所需,他再築三座橋和兩座塔以符民需,因愛民如子、勤於政事,政績獲巡按朱階譽為「浙中吏治,惟陳蕭山(如松)第一」。
之後,先生因忤逆上官劉一焜,時朱階已不幸往生,故遭調簡(調任政務較輕鬆位置)河源與信宜知縣,即便如此,先生仍不改其一貫雷厲風行與嫉惡如仇作風,甫一上任,即拆毀權宦霸佔的私室,使其恢復為縣內學宮,也不讓宦官佔據泡泉;因治績斐然,調陞為太倉知州,當他升堂治訟時,大事則勸解,小事則斥去,碰到臺司巡視,就拿出私房錢,購買家常粗食宴客,上級責備他儉省,然他不為所動;他曾在一夜之間,批閱一千多份童子試卷,揭榜後,落榜者前來理論,他詢問其姓名後,立刻背誦其文章中瑕疵的句子,考生都心服口服。
他是當時的書法名家,有人向他索取墨寶,他爽快地立刻答應。
明天啟四年(1624),先生辭卸太倉知州,告歸回鄉,他的著作有《蓮山集語抄》、《學庸解百篇詩》、《老來吟》、《蓮山堂文集》等。可惜除《蓮山堂文集》外,其餘都已亡佚,不知所終,我們今天之所以還能知曉先生高風亮節,除根據清嘉慶《同安縣志》.卷十七.選舉、清嘉慶《同安縣志》.卷二十一.人物、清乾隆《蕭山縣志》.卷二十二.名宦及民國《太倉州志》.卷十二.名宦等地方志記載外,另外就是參據我族《浯江下坑陳氏世譜》載錄,才能窺知先生事蹟梗概。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這是我重讀先生《蓮山堂文集》的一點觸發,也是久藏於胸臆、不吐不快的些許感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