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王賜章慷慨分享《寶藏》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2,537
字型大小:

近日收到了一本《寶藏》奇書,書的封面寫著「臺灣是寶島,寶在哪裡?如何尋寶?」作者是住在台北市內湖的宗長王賜章先生。
賜章兄長我幾歲,大同工學院機械系畢業,早年創業有成,之後深耕基層,1990年當選內湖區東湖里長,曾特別組團來金門后盤村尋根,說他的祖先團圓公是后盤頂井人氏。當年因故鄉土地貧瘠,難免凍餒,為了讓後代子孫溫飽,在清朝乾隆丙子年(西元1756),與妻兒自金門搭船,冒險渡過黑水溝,輾轉來到台北內湖墾荒,遷台至今有200多年,子孫繁衍生息,據說已有數千人。家族在五分地區開墾了良田數百甲。團圓公有四個兒子,他將土地分為五份,每個兒子各分一份外,還有一份做為祭祀公業,取名為「王合和祭祀公業」。祭祀公業以財產的生利,做為辦理活動的費用,只要財產不被變賣,可以永續經營,取名「合和」,是希望子孫合作、和諧相處。
當年,賜章宗兄曾希望我能幫他將祖先團圓公與后盤山的王氏先人譜系銜接起來,但我查閱《金門王氏祖譜》多次,查珩山(含珩厝、后盤、西山)派下族譜,在乾隆年間,並無「團圓」此名,研判可能當年族人漏寫。團圓公赴台的時間(西元1756),我們珩山長房六第十世君琰公派下,第十四世的若扶公(生於乾隆丁巳,西元1737)當時十九歲;若香公(生於乾隆丁丑,西元1757),當時尚未出生;若媽公(生於乾隆丙寅,西元1746),當時十歲。其他同宗先輩,有的未寫出生年代,不易查考。
內湖五分地區的族人飲水思源,知道祖先來自金門,每當內湖五分王家祭祀時,祭文會標明始遷祖金門的祖地:福建省泉州府金門十九都打石後半山頂井厝。他們曾組隊來金門尋根,例如1995年,五分的王氏家族組團來金門后盤山(亦名後半山)尋根,到王氏家廟祭祀及參觀「頂井」的那口古井。
我翻閱賜章宗兄的《寶藏》,發現該書體大思精,內容太豐富了,有吳清基、何福田、周老爹、翁繩玉、陳德榮、楊國德、賈俊國、劉進明、蔡青蓉等知名人士寫推薦序,全書分為德之知、德之育、德之失、德之行四大篇,各篇再分章,共有十六章。第二篇德之育——生活中教化我們的無字之書,其中的第八章德育實踐的地方落實,讀後讓人印象深刻。8-1雙線併進的人格養成教育、8-2由五分王家的民俗活動看無字之書如何教養子民、8-3一本完整的公民課本。賜章兄在這一章簡要分述,說明堂號「開閩」,就是指「我們是開閩王的後裔」。並介紹王合成祭祀公業,寫出番仔新山的啟示,說家族男孩在滿二十歲前,成為石頭公(日後稱黃石公廟)的契子,人在大自然面前要謙卑。結拜兄弟會,藉由結拜兄弟互相打氣及學習,幫助自我成長,資源結合,有助未來發展。農忙時的相換工,不同人家彼此協調,將插秧和收割時間稍微錯開,農忙時彼家先支援此家,此家再支援彼家。另有土地公筊杯選爐主,減少紛爭。文章介紹往生法會的祭祖、十五人媽祖會與媽祖遶境、三界公慶典與邀請土地公看戲、土地公聖誕、法主公慶典、初一、十五犒軍等民俗活動。在「一本完整的公民課本」一節中,寫出內湖五分地區的王氏家族實踐德育總表,此節細分,又可分為:走動教育(年節習俗)、互動教育(婚喪喜慶)、活動教育(民間習俗),看到這些,令人覺得王氏先賢的行為充滿了智慧,也讓後代同姓子孫感覺光榮。
賜章兄此書,令人愈讀愈佩服,撰作此書,可謂用心良苦,在此書結語,他語重心長寫道:「你我都該倍感珍惜的寶藏:一、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二、維繫中華文化的釋、儒、道,三、傳遞中華文化的民間信仰和民俗活動,四、兼具東西文化的臺灣人。的確!「寶藏」就圍繞在我們身邊。這本寶典,很多書局都有販售,昇恒昌的圖書專櫃,亦有陳列,相信有幸獲閱的讀者,都會與我一樣,發現它的確是《寶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