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定位金門經濟特區擺脫台灣經濟困境

發布日期:
作者: 何冬海。
點閱率:853
字型大小:

隨著金融風暴的不斷蔓延,台灣經濟已陷入困境,據《經濟學人》日前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明年GDP增長率預測僅為百分之一點三,是八年來的最差表現;預計在國際景氣衰退的壓力下,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在二○一○年之前都難有重大突破。而在此之前公布的諸多資料顯示,金融風暴已傷及台灣實體經濟。這是台灣未來經濟前景的一個走勢。
從經濟的另一個層面看,台灣地區的主要出口地是大陸和香港。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台灣內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預計減少一八‧五億美元,減幅可能將近20%;整體出口到大陸和香港的百分比也將從前兩年的40%左右下降到35%,創下近兩年來的新低。
據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這次出口衰退難以在短期內改變,衰退期甚至會維持兩到三年,殺傷力遠比上次科技泡沫要嚴重。
在島內投資方面,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的持續低迷,島內投資已連續出現罕見的負成長,失業率再創新高,景氣一片低迷。與此同時,企業家挾著資金加速外移,愈來愈多的廠家急切地將眼光投向大陸。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兩岸都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今天,台灣經濟發展以中國大陸為腹地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實際上台灣對大陸依存度也在日益加深。自從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已超過五萬台商企業前往投資,投資項目達兩萬多件,可以看到台灣產業與大陸經濟已成為一個共同體,緊密關聯相互依存。去年起高科技產業也積極加入西進行列,單純的生產模式轉向了生產研發並舉的模式。同時,台資企業大量啟用內地人才,使人才在地化。就地採購的比重也在逐漸增加。可以預見的是台商投資將更加靈活,因此,如果能夠抓住兩岸政治氛圍融洽以及兩岸三通形勢下的有利時機,尋找出振興台灣經濟的支點,必能使面臨困境的台灣經濟重新啟航,駛向光明。
我們認為,振興台灣經濟所圍繞的要素是:
在符合經濟效益的背景下擴大投資,台灣經濟要走出困境必須要找到振興經濟的著力點,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任何國家和地區要擺脫經濟低迷的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促進內需,然而,由於台灣一直處於外向型經濟體;要以促進內需來拉動經濟,對策難尋,支點有限,僅僅依靠政府派發消費券來刺激經濟僅能暫緩其表,不治其本。我們認為,台灣經濟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是要明確目標,要有超越本島的眼光和策略。
世界都在看中國大陸,台灣也同樣,不能偏離這條經濟熱線,然而,大陸的生產力成本及市場仍然是台灣本島難以競爭的現實要素,台灣要如何才能尋找到與大陸製造業的對接點?我們認為台灣應把目光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心地帶,積極的融入海峽西岸的新一輪經濟發展當中,把戰略眼光投向大陸,把振興基地設在海峽西岸的前沿,而這個最具條件的區域就是金門。
為什麼說金門是台灣振興經濟的一個支點,我們認為,金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行政管轄權屬台灣,區域卻和大陸僅數千米之隔,它能滿足政府刺激內需的投入,也能鞏固台商的投資陣地,更重要的是它能通過政策的制定直接的獲得大陸廉價勞動力。因此,我們認為,加大金門的投資力度符合兩岸資源整合的最佳條件,同時我們可以預測,如果台灣把金門作為融入海峽西岸建設的一環,必能使海峽西岸經濟區和長三角、珠三角並行,形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經濟前景看好。
我們認為,台灣完全可以借鑒大陸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以金門為腹地開闢新的經濟發展領域,以強勢的優惠政策吸引台、港、陸資來金興業。
建設金門經濟特區在硬體上可圍繞一橋一業,二港,三區的發展主軸。在軟體上圍繞簡簽,易行,宜居的策略。一橋,就是要加快金門與廈門的跨海大橋的建設;一業為深度開發金門的旅遊業;二港,就是要提升金門航空港的物流總量,尋求與廈門正在規劃的翔安航空大港的發展配套,加大金門海洋運輸港的容量。三區,就是要投資建設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活配套區,物流周轉區。軟體上的簡簽:簡化簽證手續,易行:通過與海峽對岸協商達成人員進出的簡單機制,宜居:通過政策的制定允許大陸百姓在金門置業安家。
從地理上看,金門是連接大陸的橋頭堡,隨著兩岸三通,金門與台灣,金門與大陸的海空交通更加便利,正在論證的金廈跨海大橋如能順利實施,金門將融入廈門的半小時經濟圈,金門的地理位置將如同三十年前的深圳,形成大陸和台灣共同關注的經濟亮點區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快速通道,因此,我們認為,金門是台灣的產業資金優勢與大陸的市場勞動力優勢的最佳整合區位。
我們認為,要把金門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特區,首先必須把環境營造起來,集中優勢資金和優勢政策,通過與廈門經濟特區的互動,使其在短時間內發揮效益,這一做法的可行性依據是,台灣經濟在未來的三年內必須依靠促進內需來拉動,台灣島內由於受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約束,產業發展空間相當有限,然而金門的條件則大不相同,它地多人少,人口密度僅有廈門島的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將金門地域加以規劃,深化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多個產業開發區,滿足台灣島內企業北移,及東南亞,大陸台商的企業回流需求,吸收大陸,港,澳的企業投資。規劃房地產開發建設區域,釋出房地產開發用地,吸引台灣民眾及大陸民眾投資興業。定能達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其有利點是,其一台灣把金門設置為經濟特區可以讓外流或回流的企業多一個選擇餘地,其二金門與廈門僅數千米之隔,如果台灣與大陸達成人員往來金門的便利政策,基層產業工人可以從大陸輸送,其三營造金門特區可以接納台灣本島輸送的大量管理人才,為島內的就業壓力減負,其四金門特區的建設將拉動內需促進GDP的增長。如果以五年為一個投資計畫期由財政撥款建設金門特區,營造二十平方公里的工業區,每平方公里按普通產業值八十億新台幣的工業產值折算,五年後金門特區新增投資項目的產值估計可以達到每年一千六百億新台幣,房地產業開發以五年投入開發九百萬平方米供三十萬人需求,預計可以帶動投資一千億新台幣以上,及創造一千五百億以上新台幣的房地產銷售。
金門與大陸的近在咫尺也是思考新的經濟運作模式的有利區位,我們知道,目前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已經超過五萬家,總投資超過一千億美元,隨著台灣把金門作為經濟特區來營造,相信會吸引許多台商的關注,假如能夠超越區域的概念,以營造「總部經濟」的思維來發展金門,其前景也將不可估量。總部經濟是稅收的「暴富」式增長、GDP總量跨越式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產業升級的優勢產業。金門所能容納的產業空間也許相當有限,然而,如果通過企業把生產製造功能在土地、能源、材料、勞動力等常規資源成本較低的大陸閩南地區配置,將研發、營銷、融資、戰略管理等總部功能及人才、信息、技術等戰略資源設置在金門掌控,無可置疑,金門的經濟總量將被無限放大。如果金門能夠抓住機遇,積極的尋求發展對策,抓住與海峽西岸經濟區龍頭位置毗鄰的優勢,總部經濟將有相當大的運作空間。這也是台灣經濟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圈的契機,廈門新機場的建設以及金廈大橋的建設將使金門的經濟與海峽西岸經濟圈融為一個經濟整體。
金門四面環海,潮高水深是營造大型港口的天然區域,隨著廈門港口吞吐量的不斷擴大,金門港完全可以融入廈門港的新一輪發展規劃,與廈門對接成為姐妹港,五年後,如果能夠分享廈門港口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物流份額,產值也相當可觀。港口物流產業的發展也能為島內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創造就業機會,為島內的就業壓力減負。
旅遊觀光產業。金門縣歷史悠久,古有「仙洲」或「浯洲」之稱,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勝景」之美稱。島上古有珠江夜月、豐蓮積翠、嘯臥雲棲等八景;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漢影雲根和金湯觀海、榕園綠陽、龍山瑞靄等二十四景。而登臨太武山顛或佇立於馬山之頂,又可遠眺對岸的廈門。利其用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加以完善,可以打造成為一線三島的旅遊格局,(一線為一條旅遊線路,三島為:台灣島、金門島、廈門島)把金門打造成為台灣旅遊大陸,大陸旅遊台灣的中轉站。此舉即可開拓台灣和大陸的旅遊資源,又可增進金門的人氣,增進更多人對金門的了解。旅遊環境的營造也是吸引投資的一個法寶,讓投資商感受環境的優越往往是促使其投資衝動的第一要素。
由此我們認為,把金門作為經濟特區來營造,將台灣的優勢產業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圈,是減少企業外流,創造企業回流,吸引投資資金,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此舉不僅將喚醒台灣低迷不振的經濟,也將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圈的跨越發展。
建設金門經濟特區是大陸經濟市場資源與台灣經濟市場資源的最佳互補與互動,從大的經濟格局來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如果沒有台灣經濟的入局,將很難達成質和量的轉變提升,而台灣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得到一個有力的支撐點也將很難擺脫目前的經濟困境。
因此,我們認為,把金門作為經濟特區來建設符合兩岸經濟雙贏的共同目的,值得兩岸政府共同推動。
(本文作者為大陸廈門市海岸房地產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