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還缺什麼﹖(續篇)

發布日期:
作者: 莊苓堅。
點閱率:863
字型大小:

金門未來定位不明,致政策無整體性:
張亞中先生於7月16日在金門縣政府動員月會上做了『如何讓金門偉大』的專題演講,(以下文字引用張先生文章內容)張先生說:金門能夠偉大的唯一關鍵,在於金門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確定自己的格局,如果金門只是以扮演台灣的守門員而自居,或是以爭取離島的優渥待遇而自滿,這樣的金門將永遠只是台灣的離島,不要說偉大,未來最多只能是個三級城市,如果金門只是想在兩岸的交通過程中扮演轉介的功能,賺一些小三通的錢,吸引一些廈門的觀光客,讓金廈成為一日生活圈,那麼,金門充其量只是廈門的一個衛星城市,也看不出有甚麼可以偉大的地方。這些言論,真是真知灼見!但張先生後面所提將金門定位為『國際自由市』,本人有不同見解,9月22日牛震先生所發表的(金門發展定位最好的選擇),本人心有同感,金門不適合發展國際自由市的理論,牛震先生該文已充分說明,不再贅述。
金門有些官員有大頭症,總是想與廈門連結,飲水要靠廈門;醫療要靠廈門;觀光要靠廈門,那何不把金門稱為廈門市金門鄉?
金門的1600年歷史發展;金門的閩南文化資產;國共內戰的戰爭史蹟,將金門定位為「閩南文化城」,應該是金門的最佳選擇。
因為無知,所以什麼都想做,金門畜試所計劃養一萬頭牛,對金門的環境會不會是場災難?擬建馬山至古寧頭之濱海公路,不知道又要破壞多少自然景觀、生態,砍伐多少樹木?縣政府侈言要打造金門品牌,使金門成為世界的資產,實際做的卻是無情的破壞。
金門需要那麼多馬路嗎?請縣政府提出數據說明聚焦「閩南文化城」的發展,是金門的最佳定位。
狹隘的宗親地域的觀念,箝制選舉功能:
這是一個很大的禁忌,我不確定是否適合討論?金門沒有泛藍,或泛綠,政黨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宗親地域的力量 決定選舉。
金門自1971年有地方直接選舉以來,幾乎全靠宗親地域的力量決定選舉勝負。
以我戶籍所在的金沙鎮為例,歷任鎮長為:黃聖堅、張春傳、黃清壈、黃奕焮、陳昆第,三十幾年來只有三個姓氏當選金沙鎮長,宗親地域的力量由此可見,張世熒、許金土二位先生發表的「2001年金門縣長選舉個案」論文寫到:政治評論者總認為,金門選舉的投票慣性不外乎基於宗親的力量;或居住鄰里等社會關係,這或許是民主後發展地區,過渡到民主先進地區,選民投票取向所必經的歷程。
選舉本該選賢與能,但近四十年來地區選舉決定因素,卻幾乎沒改變,這是否就是造成地區整體施政落後的因素?值得研究討論。
我不是否認宗親地域的力量,有時的確具有正面意義,但是我也擔心這樣的泥淖,如果不抽離,地區的選舉很難選出優秀的人才,某人也許是他們那個宗親裡的一時之選,但卻不一定是當時金門的最佳人才,宗親綁架選舉,限制了人盡其才,選賢與能的民主機制,金門已經很小了,如果我們不能以金門做為一整個個體來看,如果還分姓氏地域決定選舉成敗,則金門人只好繼續接受施政落後的苦果。
非常期待金門的選民,能夠提升層次,如果一直停留在宗親的迷思,地區的發展勢必受到限制,這將是所有金門人的損失。
醫療資源嚴重匱乏:
醫療資源匱乏,是所有金門人的痛,所以雖然已經有很多先進提出各項建言,本文仍然要再次探討此議題,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心,與相關當局的重視,住在金門的人,只要是比較重的病症,幾乎都是到台灣就診,旅居台灣的金門子弟,也擔心故鄉的親人沒有適當的醫療環境。
日前住在金門的二姐,因為心臟問題來台就診,唸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問我:「爸鼻」,金門人好可憐,生病都要坐飛機來台灣看病,金門醫院不會看病嗎?
因為內人在醫院服務,二姐的門診掛號都可以事先幫她安排,但有多少鄉親,除了要奔波於台灣海峽,更要處理醫院的煩雜手續,可謂身心俱疲,我也很納悶,為什麼四十年了金門的醫療環境還得不到鄉民的信任?是缺乏醫療人員(醫術)?還是缺乏醫療設備?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以比台灣本島的醫師待遇多30-50%,採約聘方式找不到好醫師嗎?初期也許以重大外傷科(有急救時間性),小兒科等為優先建立科目,其餘再逐步建立,縣政府有的是錢,為何始終解決不了金門的醫療資源匱乏問題?我好奇的上金門署立醫院,網頁上面是這樣寫的:
宗旨:醫療在地化目標:
1.減少後送。
2.提高當地軍民對醫療的滿意度。
3.服務小三通台商的健康及醫療照護。
4.服務來金門觀光旅客的健康及醫療照護。
5.傳染病治療在地化。
如果對在地的金門人做一個問卷調查,金門署立醫院上述的宗旨與目標,金門人都會給很低的分數。
天下雜誌430期報導:金門的執業醫事人員數:35,83人/每萬人;病床數:35,71床/每萬人,這二項數字甚至低於馬祖,都是全國最後一名,縣政府有150億,卻開玩笑說要平均發給每個金門人十幾萬(我相信那只是李縣長的考慮選項之一),金門人幾年下來花在赴台看病的交通錢,可能不止此金額。
真的!縣政府應該把錢花在刀口上,縣政府一直希望能讓鄉民就近到廈門就醫,但這不是長遠之計,其一:廈門的醫療品質?其二:健保給付問題?其三:大陸的檢驗與用藥很多不符我國規定,一旦有醫療糾紛,更難處理,而且根據金門日報9月16日報導:衛生署回覆金門縣政府:「金門民眾就醫根本解決辦法,是把當地醫療設施做好」,這真是一針見血。
金門縣政府不但要徹底解決金門的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甚至於成為優秀的醫療島,吸引兩岸的醫療人口來金門就醫,養老,觀之歷任縣長施政,都是短線操作,只求立竿見影或外在政績(比如蓋馬路,鄉民都看得見,也不管那條馬路有無必要)前文所舉的引廈門的水也是如此,沒有一套長遠計劃,而且受制於人,有一則流言:兩個製鞋商人去非洲考察,其中一人失望的說:非洲人都不穿鞋子,業務拓展無望,另一人則興奮的說:太棒了!非洲人都還沒有穿鞋子,商機無限!
同樣事情,正面思考所得到的結果就完全不同。
金門縣政府不要再期望中央的協助,也不要老是指望廈門支援,做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才是真正有擔當的政府。
輿論監督強度不足:
金門唯一的當地報紙是金門日報,而金門日報是縣政府縣營官報。
地區很小,本來經營媒體就很困難,現任金門日報社長黃雅芬是我高中同學,記得她剛上任時,同學們本來要登報紙慶賀,但黃雅芬同學拒絕了我們的好意,她告訴我們:只要你們每個人訂一份金門日報,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這也是幾年來我住在台北,雖然可以從網路免費閱覽金門日報,而我卻每年花2160元,訂金門日報的原因,我深刻被同學這種為金門日報生存所做的努力感動,也因為我每天看金門日報,我發現它對金門各級政府,民意代表的監督強度不足,通常是歌功頌德很多,批判很少,問題當然出在金門日報是縣政府縣營官報。這是結構問題,即使是最優秀認真的社長,恐怕也有很多無力感吧?
金門日報從民國37年起源,(請參考金門日報網頁的歷史沿革)已經歷經逾60年,很多金門的小孩都是閱讀金門日報長大的,地區有一份完全屬於我們的報紙,是一件幸福的事,它給我們資訊;讓我們抒發喜怒哀樂;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共同保有金門日報,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誠懇的建議縣政府,能將金門日報財團法人化,譬如公共電視,由議會每年編預算,或其他方式籌資,務必讓金門日報完全獨立,讓金門日報能夠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力量,我相信這是地區要再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
金門不幸,曾經因為兩岸對峙而遭受到很多傷害;但金門又何其有幸,因為十萬國軍駐守近四十年所帶來的建設與消費,而使得金門有今日的局面!歷史也許會重演,但生命不能重來,金門的生命,操之於每個金門人的手上,如果我們希望它向上提昇,我們就要付出努力與關心,再次提醒地方政府官,村里長,各級民意代表,不要只是為了名利,每一位想要出來的人,都要懷抱理想,用力建設家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