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傳染病的流行與救治-以鼠疫為中心的研究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4,531
字型大小:

(丙)檢驗組:
子、細菌檢驗室:
(子)擔任醫務組之細菌檢驗工作,以利診斷。
(丑)解剖鼠體,斷定區內鼠疫桿菌之感染率。
丑、鼠蚤檢驗室:
(子)鑑定區內鼠類之種別。
(丑)鑑定區內蚤類之類別。
(寅)計算每月印度鼠蚤之指數與其他常見之蚤的百分率,以觀察DDT粉噴撒之時期及噴撒後之成效。
(卯)溫度與濕度之記錄
(辰)計算區內之鼠數,以視毒鼠及軋鼠之成效。
(丁)滅鼠滅蚤組:
  子、鼠類騷擾情形之調查│以資作為防鼠運動及滅鼠滅蚤時之參考。
丑、防鼠工作之推進│改善環境衛生,以防鼠之騷擾。
寅、器械捕鼠。
卯、藥餌毒鼠│毒鼠藥之配製及分發,並安置毒性較重之藥餌。
辛、疫區內之消毒。
巳、協助檢疫組滅鼠滅蚤。
(戊)檢疫組:
子、碼頭及機場檢疫│執行交通管制:
(子)旅客及其隨身行之檢疫│檢查鼠疫預防針注射證,並施以DDT滅蚤手續。
(丑)機船離境時之除鼠滅蚤工作。
丑、疫區之管理:
(子)劃定疫區之範圍,並規定封鎖之時日,及區內人口、貨物出入疫區之辦法。
(丑)軍民並隨身衣物出入疫區時施以滅蚤手續。
金門聯合鼠疫防治處之工作人員原定由金門防衛司令部及聯勤總部軍醫署向各機關及部隊抽調官佐15名及士兵20名,另由國防醫學院及中央衛生實驗院各派員一名合組而成。
  金門聯合鼠疫防治處首任處長為章德齡,副處長為裘孔榮。此後的主持人依序為孫同書、徐庭珍、張益三、萬一鶴、宋建亞、周治政、錢暢舍、沈風岐、劉飛馳、趙金城、柳景林、李振范、黃育平等。
(四)1953年以後的鼠疫病防治
金門聯合鼠疫防治處成立後即展開鼠蚤的研究,及噴撒DDT等殺虫劑,鼠疫始歇。1953年以後,防治工作日益加強。1955年開始毒鼠,使用紅,殺死老鼠四萬餘頭。1956年使用氟醋酸,斃鼠十二萬餘頭,效力甚大,惟力過烈,民間有家畜波及中毒者,尤以貓類多因死鼠而間接中毒,故1957年大舉毒鼠時,改用滅鼠靈,效果既佳,且不易傷及其他家畜。
五、結論
傳染病疾病對人類的生命造成的威脅是非常可怕的。往昔醫學不發達,方志文獻均載為「疫」或「大疫」,而一般民眾將這一些傳染病均通稱為「瘟疫」。早期金門公共衛生落後,環境衛生髒亂,所以傳染病在金門非常猖獗,其中以鼠疫最為嚴重,志書甚至記載在清末光緒宣統朝,金門人死於鼠疫傳染病者達八千餘人之多,幾占當時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
鼠疫在金門為一地方性之流行病,每於春夏之交發生。金門傳染病的流行與救治大概以1949為界,1949年之前,金門鼠疫的醫療與救治主要依靠海外金僑的捐助,從社區清潔的推動,現代防疫觀念的傳播,傳染病的醫療救治,包括預防針的施打、財力的挹注與救助、藥品與疫苗的捐贈等都與華僑有關。金僑在國外,心繫故里,關心家鄉,對於災民的遭遇感同身受,因此能發揮大愛,慷慨解囊捐助,讓家鄉的疫情一次次的渡過難關。但因早期民智閉塞,知識水準低落,又不注重環境衛生,且愚昧迷信,遇有疫厲流行,則請巫求神醫治,加上華僑沒有行政的強制力,且在捐助的經費上也有一定的額度,只能做一些治標的醫療救治,無法做治本且全面性的根治,以致疫病時起時滅,無法根絕。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就在政府甫就緒之際,1950年金門就爆發了政府遷台後的第一場鼠疫傳染病。金門為軍事要地,敵前重鎮,反共前哨,反攻跳板,且金門與台灣,兩地交通頻繁,旅客絡繹不絕,其病菌傳入台灣的可能性甚大,如何把病菌阻止於台灣境外,以保障全體同胞的健康,成為重中之重。然而政府的應變能力備受考驗,當時因為缺乏鼠疫病的專門技術人材赴金門指導,醫防大隊投入也嫌太晚,以致造成大約35人喪生,幸好這一次的疫症類型大多數是腺鼠疫類型,它需要透過鼠、蚤作為媒介,傳播的速度較慢,所以只在大小金門的部分村社流行,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1951年鼠疫再度襲擊金門,因為有先前防疫的經驗,中央和地方都能比較快速的應變,疫情發生不久,地方防疫工作隊即趕赴疫區,設立隔離醫院,中央派出的醫防大隊亦迅速投入支援,金門臨時檢疫所的成立,必要的疫苗和藥械都能如數的到位,國家力量的介入,行政體系的密切配合,很短的時間內,疫情的發展就受到控制,4月16日以後就沒有新的病例發生。但這波疫情主要是肺鼠疫類型,透過飛沫傳染,以致快速擴散至大小金門的19個村落,小金門幾乎全部淪陷,且造成21人死亡,也造成民眾極度的恐慌。
1952年因為政府預先投入預防工作,所以當年只有一個死亡病例。整體來說,防疫工作做的非常成功,然而當年更重要的大事是「金門鼠疫防治處」的成立,該處是鼠疫防治的專責機構,負責研究、規劃、督導的防疫工作。鼠疫主要由鼠類身上的鼠疫桿透過跳蚤再傳染到人類,所以設立鼠疫防治處,研究金門之鼠、蚤生活情形及傳播途徑;在鼠疫未發生之前,發動軍民捕鼠,以減少病源;普遍噴撒DDT以減少跳蚤,而絕鼠疫之中間媒介;發動居民將屋內打掃清潔,填塞鼠洞;每屆冬末,軍民普遍預防鼠疫注射二次,過6個月再注射一次,以期延長身體免疫力;加強衛生宣傳,使居民明瞭,鼠疫之厲害,傳播途徑及捕鼠、滅蚤方法,環境衛生之改善。
1953年之後,鼠疫傳染病就沒有在金門出現,幾項重大的傳染疾病也在金門絕跡。這是國家力量的展現,改善環境衛生,推進公共衛生。什麼是國家力量?它又是如展現力量?國家通過行政體系,除了徵調人力、財力與物力投入防疫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命令持久的貫徹,前縣長陳水在說:「副村長早期稱指導員,不論指導員、副村長都是村裡最有權力的人物,他們握有生殺大權……他們檢查公共衛生,發現你家門口沒有打掃,指導員、副村長就有權力把你捉起來關上一個禮拜。」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行政命令貫徹的非常澈底。
在改善環境衛生方面,進行鄉村整建,廢止露天廁所,改建公共廁所,遷建牛馬舍,改善居家環境。就公共衛生的防疫工作言,金門每一年強制實施預防注射,普遍噴撒DDT,以減少跳蚤外,也鼓勵軍民捕鼠滅蠅。當時有一句口號說:「發大財捉水匪,發小財捉老鼠」,當時捉到一名「水匪」可得一萬元獎金,捕獲一隻老鼠則可得一元獎勵金,但捉「水匪」這種事可遇而不可求,捉老鼠則人人皆可為之,而且捉得越多,獎金越多。
在防疫工作上,獎勵的事項固然不少,但強制性的工作更多,政府透過行政體系要求民眾繳交蒼蠅及老鼠尾巴更是屢見不鮮,這些工作也讓基層公務員備感壓力,曾任戰鬥村警員的李增華說:
上級想到什麼,就規定什麼,上山下海你都要設法達成,叫你捕鳥,就得捕鳥;叫你拍蒼蠅,你就得拍蒼蠅;叫你滅鼠,你就得滅鼠……我在擔任金城鎮東門里戰鬥村警員的時候,有一次為了滅蠅比賽,民防隊繳交的數量未達上級的要求,為湊足規定的數量交差,我和一位同仁特別跑到南門的垃圾場(夏墅港),正當中午時分,我和那位同事在地上鋪上破草席,上面放置一些沙魚頭,再撒上蒼蠅藥,然後用掃把將蒼蠅趕到草席來沾食沙魚頭,一直等到了那天傍晚,我們才湊齊應繳的數量,也完成了那次的任務。
從這則小故事,大家就可以瞭解到在軍管時期的金門,國家的力量是無遠弗屆的,可以滲透到每一家庭每一個人,民眾固然備感壓力,然而也因環境衛生的改善,公共衛生的推進,讓困擾金門數百的傳染病在金門絕跡。(全文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