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記一段三十年的師生情誼─兼談新詩教學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慧文。
點閱率:6,198
字型大小:

花蓮縣文化局第二十六檔的在地作家圖像展,竟展出了出生於花蓮、不才如我的拙作,而更令我開心感動的是再見到昔年恩師│葉日松老師。
當我走進會場,見著老師的背影,正一面瀏覽牆壁上的簡介和照片,一面點頭聽著文化局職員的說明,尚未見著正面,我已能想見老師那春風般和煦的笑容。我上前打招呼說「老師,我是慧文」。見老師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像是難將眼前的女子與印象中的慧文連結,這是當然的,畢竟上次拜訪老師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但只是幾秒的時間,老師一旦認出了我,便像二三十年前一樣,對我多所關心、期許和勉勵。回思這些年北漂在外,兼以年近半百,遇事多半只能靠自己,幾時聽得到如此溫暖懇切的激勵和叮嚀,令我彷彿回到三十年前,在老師家的客廳中的聆聽教導……。
從小喜歡書寫,卻很排斥數學,因此在就讀花蓮女中二年級時,導師建議我升學時可參加國文甄試,並將相關的簡章拿給我看,希望我及早準備。我仔細看過,甄試前有書面資料審查,甄試時有面試和筆試,筆試除了國學常識、寫作測驗外,最令我頭大的,是寫作測驗中的「新詩」這一項。當時我雖然喜歡寫文章投稿,也愛在上無聊的課時偷寫天馬行空的武俠愛情小說,但對於新詩卻是外行,只在國小時期寫過兒童詩而已。
那時,我覺得新詩是一種非常抽象、難以理解、無法掌握、沒有標準的文體,就算給我一整天沈吟苦思,也未必寫得出像樣的新詩,要我在考場上就一個當場公佈的題目,洋洋灑灑寫出一首足以通過甄試的新詩,簡直就跟「七步成詩」般要命。當時我的國文老師也苦笑地說其他方面她都可盡力幫忙,唯獨新詩實在無法指導,建議我去向會寫新詩的老師請教。
插個題外話:如今過了三十年,大眾對新詩的感受似乎沒有什麼改變。作家子敏曾感慨由於中國幾千年的詩學傳統,導致現今國人對「詩」過度地神聖化,視之為高不可攀,這是很可惜的。如今國高中生(及社會大眾)依舊極少閱讀和創作新詩,國高中的國文老師(包括我在內)大多也沒有指導新詩的把握。
話說回來,只要是花蓮的孩子都知道,說到會寫新詩的老師,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鼎鼎大名的在地詩人、編輯《花蓮青年》、任教花崗國中的葉日松老師。當時年輕單純,居然就寫了封信把我對文學的喜愛、參加甄試遇到的困難、對老師詩作的景仰等說了一遍、寄了出去。寄出的當下也沒想到會有什麼回應,和一般年輕人一樣覺得「大人都很忙」,石沉大海很正常,若回封加油打氣的短柬就夠我高興好幾天了。
令我喜出望外的是,葉老師居然打電話到我家,慈藹熱誠地說他從我國中時就注意到我投稿《花蓮青年》的文章,寫得相當不錯,是個可造之材,參加甄試沒問題,沒寫過新詩沒關係,現在學還來得及,鼓勵我試寫幾首,週末帶到老師家給他看看。可想而知這番話對一個前程未卜的高中生來說,會是多大的鼓舞,因此那個禮拜就硬著頭皮寫作幾首,內容不外乎高山、大海、星星、月亮之類,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分行散文。當時我的死黨對葉老師也久仰大名,她不寫詩但也想「旁聽」。於是星期六下午,兩個清湯掛麵的女生便騎著腳踏車,帶著我那四不像的文稿來到老師家。
如今想來,所謂「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那至少也要「束脩」,我們兩個傻女當時卻完全沒想到這點,每次只帶著幾張破稿紙和「兩串蕉」,就到老師家求教,往往還不客氣地吃掉好幾盤師母端來的水果,真是很丟臉,不過也挺羡慕當時年輕無心機的自己,長大後過多的顧慮和禮貌,反而減少了與人真誠相待的機會。
老師非常輕鬆開朗地歡迎我們到訪,但一開始看我的稿,就變身為嚴肅的審稿著,皺著眉認真仔細地看了許久,那時我和死黨面面相覷,緊張得好似宇宙凝結,幸好後來老師略微點點頭,說著「可以,可以」,我緊縮的胃才慢慢放鬆下來。後來我才知道所謂「可以」不是當時的詩就上得了檯面,而是那些糟糕的文句中,勉強有幾句看得出如果經過調教,或許有通過甄試的可能。
老師先把我的詩從最喜歡到最不喜歡排列出來,告訴我他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比如有沒有詩的意境和美感,接著便將他比較喜歡的那首,一字一句地朗誦出來。老師聲音洪亮、聲情豐富,有時還搭配表情手勢,好似那是一場詩劇中一幕的底稿,我聽著我那蹩腳的詩句迴盪在老師的客廳間,真想鑽進桌下,而身旁的死黨早已偷笑到快內傷。不過聽著聽著,也的確聽出了哪幾句有那麼點詩意,哪幾句實在不像詩。
接著老師告訴我們詩中哪幾句他覺得好、哪幾句覺得需要修改,然後一句句地推敲,哪幾個冗詞贅字刪掉較佳,哪個詞語不精準,和我們一起思索著換哪個詞較佳;某兩句順序調換或許更能強調重點,斷句換行的地方改變一下會有什麼效果,句末加不加標點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每做一個修改,必朗讀、斟酌再三,除了聲音的美感、詩的意境外,更思考著修改後能否加深意涵、能否更加感動讀者。神奇的是,我原本拙劣的詩作經過老師這番琢磨,竟顯得有模有樣了。
經過老師的引導,我彷彿在詩的迷霧中摸著了一些方向,回家路上便去買了個筆記本(那時可沒有筆電手機之屬),從此時不時地寫,每隔兩、三個禮拜,就選幾篇自覺比較滿意的詩作,騰在稿紙上,在週末下午拉著死黨一起到老師家請益。老師每次都非常詳細地評閱我的詩,有時也分享老師的新作、寫作的心路歷程、教學的經驗、出國旅遊的體驗、對當代台灣和世界詩壇的觀察等等,每每談到夕陽西下,老師和師母還親切地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吃晚餐,我們才驚覺打擾太久,趕緊告辭。
有一次,老師提醒我寫詩不一定要風花雪月,可以擴大題材。正好我那時上了高中的實彈打靶課,內心震撼仍餘波盪漾,就援筆寫了首〈槍聲響起〉,老師頗為讚賞,後來刊登在《花蓮青年》。
如此經過將近一年老師的教導,我從完全不會寫新詩、不了解新詩,到喜歡寫新詩、寫得出新詩,並在高三參加國文甄試時順利通過各項關卡│包括新詩測驗,保送進師大國文系,之後才有今天的我。如今我自己成為國中老師,更了解老師當年願意無私地付出時間心力,教導一個素昧平生的女學生,是多麼了不起;而且老師教導新詩的方法,絕對是五星級,現在的我若要教學生寫新詩,實在難及老師千分之一啊!
在圖像展上,老師期勉我本著熱情持續寫作,並擴大視野、放眼世界,同時不要忘了栽培後學,將文學的種籽種進民族幼苗的心田。老實說後兩點實令生活態度有點悠哉的我,頓感壓力山大,不過老師的話語已經種進我心底,我將慢慢耕耘,但願有天發芽,不負老師的期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