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歷史制度論看金門迎賓館的前世與今生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宏男(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點閱率:3,980
字型大小:

  金門迎賓館是世界上除以色列外,第二座防禦坑道旅館,有東方「希爾頓飯店」美譽,深具戰地史蹟保存價值。倘若要說金門迎賓館見證了半個世紀的金門,則一點也不為過。將奠基在歷史制度觀點,採檔案文件與參與觀察法,從1955年至2020年,研究金門迎賓館從戰地政務時期走向民主轉型時期的變遷。此外,本文於民國110年6月發表在《科學與人文研究》期刊,經簡要整理後如下。
  一、金門迎賓館前世: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戰地政務時期)
  經實地觀察研究得知,迎賓館坑道位於太武山南麓,位處山外與埕下兩村之間,係由巨大花崗岩盤以工兵人力開鑿而成,坑道全長320公尺,平面面積6,700平方公尺,於69年竣工,當時軍友社共花費1,890萬餘元,在兩端出口建有二層樓房二棟,前棟作為出入大廳及圖書館,後棟則提供西餐廳及咖啡館使用,所連結的坑道計有31間客房、81個床位,附設有交誼廳等休閒設施,部分空間作為辦公室與展示用,平時用來接待外賓及三軍差假官兵,戰時則充作野戰醫院,為當時金防部南雄旅野戰醫院,功能在收容前線傷患官兵。
  民國60年兩岸軍事對峙尚未完全鬆解,為提供來訪貴賓或勞軍團體一個安全舒適住房環境,特別將戰備坑道改裝為「地下旅館」,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全世界像這樣的坑道旅館僅以色列及金門有設置,目前坑道內原有保存的旅館套房設備雖顯老舊,但仍保存良好,多數堪用,過去外國來訪政要如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勞軍大使如藝人白嘉莉、鄧麗君等都曾數度下榻此處,建造初期留有東方地下「希爾頓飯店」美名。
  由蔣經國先生取名為「迎賓館」,並在賓館一樓左側,69年歲次庚申中秋節,於迎賓館落成。牆上誌文引用舊約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六節,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出來使百姓可以喝來提誌。以上迎賓館所有權歸屬在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
  然而金門招待所與金門迎賓館服務對象重疊性高,同為服務軍人及徵屬,據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簽立「迎賓館坑道及周邊設施」保存維護協議書內容指出,為配合金門整體觀光發展需要,於民國89年3月22日,迎賓館地上權以1,971萬餘元讓售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二、金門迎賓館今生: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民主轉型時期)
  國家走向民主化後,地區1992年後開放民選縣長,同時兩岸暫時緩解,於2001年1月啟動小三通,不再兵戎相見、化干戈為玉帛。軍友社開始走向人事與財務自主,金門戰地需要開放大量景點,以吸引更多遊客,帶動地區觀光發展。許多戰地政務時期因應戰備需要封閉的景點,民主化後為與時俱進,包括翟山坑道、九宮坑道、四維坑道、金城民防坑道、瓊林民防坑道、獅山砲陣地、擎天廳、沙溪堡、大二膽、建功嶼等軍事設施,都是民主化後而開放成為著名景點。金門迎賓館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跟所列景點無異,從戰地政務封閉軍事設施走向開放熱門景點。
  金管處提供檔案經整理得知,配合國家公園在金門的成立,迎賓館自軍方民國89年移交給金管處,經過整修分為二層樓展示館後,於99年4月20日落成開幕。金管處每年辦理解說服務工作,派駐解說員辦理解說導覽、多媒體影片播放、設施巡視管理維護、環境清潔、遊客安全與秩序維護、國家公園的推廣及宣導等。
  整修開放後,由位處東區管理站接管維護管理工作,每日派駐解說員及清潔人員輪班方式維護。民國99年開放初期,尚未廣泛人知僅32,831人次,一直到101年達到高峰有102,637人次參訪,平均每年都有九萬人次遊覽。此外,99年以前金管處亦曾將金門迎賓館交給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
  據檔案資料與觀察顯示,民國91年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礙於預算編列額度所限,近數年內無法如期完成金門迎賓館內部整修工程,經由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提請暫時租借使用,避免造成場地閒置荒廢,以保存國家文化史蹟、彰顯金門地區紀念精神與國軍奉獻實績,以租約三年為限,每月10萬元租金提供禮佛、參禪、社教活動、接待訪客、提供住宿、餐飲之用。每月10萬租金將從修繕工程中扣抵,修繕工程預估1千8百37萬6,080元。
  避免場地閒置,配合迎賓館長期發展,租用時間將從92年3月至95年3月合計三年,不得延長。提供場所包括迎賓館地上建築、坑道與周邊設施,易言之軍事坑道與設施,過去軍方路徑並未因文教基金會租用而中斷營運。與此同時,歷史制度論中,最重要的概念即是路徑依循與中斷均衡二者。
  (一)路徑依循
  從戰地政務種下金門迎賓館軍方的路徑,接待外賓、三軍差假官兵,與戰時充作野戰醫院,收容前線傷患官兵服務;又轉型時期循著此條路徑,於89年以1,971萬餘元移轉給金管處管理,礙於當時經費受限,92年3月以租金替代修繕,租給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迄今每年都有九萬名遊客到訪,為遊客提供導覽解說的服務。也就是說坑道一樓賓館的軍事設施與二樓鄧麗君身影循著軍方路徑,將近七十年時間,服務對象漸漸從戰地政務官兵、傷患到轉型時期兩岸三地旅客導覽並未終止服務。
  運用路徑依循的概念,從時間序列(temporal sequence)觀察制度的變化,可以解釋戰地政務制度係受到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居台灣歷史影響,在威權指揮領導下,進而產生戰時迎賓館,以解決前線所需。易言之國家戰時需要建立迎賓館收容並提供官兵服務,依循政策、國家與個體行動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中斷均衡
  軍友社是戰地政務時期國民黨政府下的產物,在中斷秘書長由軍方兼任與拒絕政府財務補助之下,軍友社在轉型時期淡化軍方色彩又取得一段時間均衡,重新回到公益組織特性。金門迎賓館在接受軍友社管理與監督下,隨戰地政務性質消退後,不再扮演收容傷患與提供官兵住宿服務功能;地上權移轉給金管處後,中斷軍友社長達三十年管理,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回到金管處提供導覽,服務遊客的功能,取得轉型後的平衡。
  在戰地政務發展過程中,軍政與訓政時期維持一段穩定的時間,收容病患與服務官兵;在台灣轉型成為民主國家,制度環境出現重大變遷後,軍友社易手給金管處,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又重新取得一新的均衡維持穩定狀態。
  除了從歷史制度描述金門迎賓館從過去到現在外,並解釋在節點或關鍵點上為何在轉型期要移交給金管處?配合國家公園在金門成立發展觀光、帶動地區發展需要;又金管處為何要租給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避免空間閒置,且在金管處短期無法編列預算下需要一筆經費修繕,因而「以租金代替修繕。」
  綜上發現,迎賓館前世始於1954年至1992年戰地政務時期,係由金門軍人之友社與金門防衛司令部合作,因應戰時任務需要建於民國67年,當時軍友社在人事與財務高度依賴政府,任務為收容病患與提供官兵服務;一直到民主轉型時期,軍友社在人事與財務才漸漸轉為獨立自主,金管處任務轉為提供導覽解說服務,每年帶來九萬名遊客,期間亦曾因預算編列額度所限,避免場地閒置,而提供予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暫時租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