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佛」非「佛陀」之省稱

發布日期:
作者: 洪騂。
點閱率:802
字型大小:

韓文公〈潮州刺史謝上表〉自謂「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學問文章」,余不敢比肩前人,唯好讀書一件,則頗有同嗜也!有讀書而成賢成聖、有讀書而成名成利、有讀書而成痴成呆者,書呆如我,雖夜日沈迷於書堆,然無所用心,發而為文,亦不能掩其呆氣,故此篇〈「佛」非「佛陀」之省稱〉,亦屬小考據而已。其與「蓋大佛」之議題不甚有關、而又不能無所關者,則因先是許明恥先生於本年6月12日「金門日報.言論廣場」上發表〈佛,非人也──金門未來的發展除「人」無他!〉一文,繼而有 6月26日楊清國校長發表之〈讀《佛,非人也》的幾點看法〉一文予以回應。楊校長之文開頭便謂:「佛,梵語佛陀的簡稱,華譯為覺者,即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聖人,佛,是覺悟的眾生,不是非人也,而是大聖人也。」余學無宗主,亦非佛子,於佛法三昧,本一竅不通,惟?「佛,梵語佛陀的簡稱」一語,覺此言與吾所見之書,不無參差可商之處,是以斗膽唐突冒犯,敢繫數語於楊校長之文後,並求有以晦我焉,則幸甚何如也!

楊校長清國先生乃余之長輩,亦是藹然一仁者,於我且有一飯之恩,予於楊校長之堅持其理想,燒灼其熱情,固未嘗有所疑也!惟天道人事雖二,其理未亦明則一也。憶少時嘗讀《胡適文存》第三集〈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適之先生言曰:「諸位大概記得中古教會裡有一種制度,叫做『魔鬼的辯護士(Advocatusdiaboli)』。中古教會要討論一種教義時,必要有一個人擔任反駁這種教義,讓大眾盡力駁他。這個擔任反對言論的人……就叫做『魔鬼的辯護士』。這種制度是極好的,因為他的用意是不肯?殺反對的言論,要從辯論裡尋出真理來。」

循胡先生之言以觀,則許明恥先生於金門地區有意「蓋大佛」等相關舉措之表反對立場,當亦為吾人所樂見者矣!且所謂「凱薩的歸凱薩,上帝的歸上帝」,許先生言其所當言,亦不得謂其為無所見耳!況吾以書呆之心,披覽其文,尋繹其思路,乃益見其憂疑之情,殆亦有若迫在眉睫者,遂如箭在弦上而不得不發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許明恥先生之識見文章,能否擄獲金門地區大多數人之同感,吾未有統計數字,不敢妄斷。然憶《新五代史.馮道傳》:「耶律德光嘗問(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為俳語以對曰:『此時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以吾曾失業愴惻之故,倘余謂許先生之心,亦飽含「惟皇帝救得」之一念,或亦非穿鑿過甚之辭也歟?

因建不建大佛乙事,實涉及公、私分際與政、教分際等關鍵性之大節目,牽連不可謂不廣也。揆諸前代,公元七四三年,日本聖武天皇曾「發菩薩大願」,欲造大佛,有「盡國銅而熔象,削山而構堂」之詔(引文見榮原永遠郎〈日本古代的宮都——以紫香樂宮為中心〉);湯用彤先生《隨唐佛教史稿》第一章第五節「韓愈與唐代士大夫之反佛」,詳列韓文公前後諸賢排佛之理由,斯亦為足供吾人參考之前鑑也。夫時移世異,事業不必同,今之唱建大佛者其較古之唱建大佛者,宜有更健全之思考,是又無庸致疑也。故平心論之,執事者亦當不樂見其於規劃未明、前景難料之情狀下,便遽捨公共之論辯而迅致大佛建成、必使金門芋子芋孫餘慶萬代永享不絕之結論與決策也。

余僻居外邦,本無由窺知建大佛之整體評估報告及其相關之細部規劃,如土地、資金、管理等之成套措施為何?而大佛建成對金門景觀、天際線之為破壞乎抑增美乎,似亦不見關心?又倘觀光之訴求未達預期效益,則「人」「佛」兩傷之際,其責任又將歸咎於何人或何單位乎?凡此諸多疑問,皆非蒙昧童騃如我所能理解也。故鄙意以為,能於建大佛之前,重金禮聘素於金門有所研究之專家學者乃至各相關公部門之決策菁英,齊聚一堂,群策群力,先期「望聞問切」一番,再就個中利弊得失,逐件細剖深論,使重要資訊透明於百姓、決策過程公諸於社會,則是金門百姓之幸也;又倘若專家學者與決策階層,眾議咸同,皆願以領「軍令狀」之雄膽,指天而誓,以證其建大佛之宏規遠舉,其利澤萬世之言為足信也,則浯島浯民之靡然嚮風必可期也,又何懼乎吾土吾民之不榮不昌、吾島吾佛之不高不大也夫!設不然,則大言炎炎,恐不足以副元元望治之心,而適足以啟瞿曇幻語之風,其敗壞人心風氣之弊立見,又無待乎大佛之建成而始悟其流毒之遍地也! 

總而言之,建不建大佛,金門之大事者也,其是非得失,自應由金門之各方賢達,聚而會之、會而議之,議而決之。此固非不學如予者所得上下議論於其間也!余所能言者,亦唯「佛」非「佛陀」之省稱一小事耳。而此小事實屬考據之微末耳,其無益於濟世利人,其不足語於佛法大義,予又何嘗無有自知之明?然書呆自困於書城,自甘於書囚亦久矣,或亦有哀之者也,見其言必有據而毋敢妄臆,乃推其情,而曰:差可擬於「清慎勤」之一「慎」字亦未可知也耶?

緣是,吾乃敢繼陳,何以謂「佛」非「佛陀」之省稱也。案所謂「佛」為「佛陀」之省稱,此自《宗輪論述記》以來,已為成說,日人織田得能、望月信亨之《佛教大辭典》,亦作如是解。然觀佛教史家季羨林先生〈浮圖與佛〉、〈再論『浮圖』與『佛』〉(收入氏著,《佛教十五題》)兩篇論文,則前說實不如季說之有理有據。

《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佛陀與浮圖聲相近,皆西方言,其來轉為二音。」而季羨林先生則以其豐富的梵文、中亞語言學知識,考釋譯為一字之「佛」與譯為二字之「浮屠」「佛陀」,乃是截然兩種系統,其譯文之語源並非直接來自梵文Buddha,而其中間之轉折承繼,亦即顯示佛學最初傳入中國之途徑亦涇渭分明也。蓋「佛」也者,其為經中亞新疆小國之語文,如吐火羅文或伊朗語族所轉譯者也;「浮屠」「佛陀」也者,則為經大夏(大月氏)及其語文所轉譯者也。

季羨林先生為陳寅恪之弟子,此二篇論文最能呈顯陳寅恪先生「解釋一字之意義即等於解釋整部文化史」之治學風格;而其於異域殊方之中亞語言專門知識,實非吾所能通解者也,至其說之可信也否,不妨仍請讀者自行尋其書而誦覽之,此處不能詳述也。

嗚呼,吾之樂為書呆志者亦久矣,今援筆作此文,斷非針對楊校長一文全體之論述而發,乃就「佛」為「佛陀」之省稱此單一之問題,而欲有所討論辨明也。唯既夜日以書為伍,書呆習氣畢竟一時難泯,其離題遠義之言語,尚望楊校長及唱建大佛之諸大德,憫余之呆人呆氣與呆語,則不勝感激垂涕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