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點滴紀錄金門出外人脈動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點閱率:968
字型大小:

三百多個星期連繫鄉親凝聚鄉心金門日報鄉訊開版七周年
曾牽牛,鄉訊版史具視覺震撼演出
 「土人啦!不識字啦!才會像一條牛被人牽著走!」
〈牽牛哭〉、〈哭牽牛〉,打開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出刊的《金門日報‧鄉訊》,一個大版,關於「曾牽牛」的圖片與文字報導幾佔盡了整個版面,生前牽牛哭著自己悲苦身世、死後家人哭著牽牛歹命一生。隔著一道淺淺金廈水域的生死畫面,《鄉訊》抓到了!
《鄉訊》紀錄了一個大時代的小故事。一九五一年,不識字的曾牽牛,與陳炎、盧文、鄭永、張水法等五位金門後浦漁民,人船受僱於海軍總部金門偵察組出使海上任務,五月十九日在大膽島海域遭共軍砲艇逮捕,被帶至「敵區」,歷審訊、入獄、勞改、下放,此後身陷大陸未歸,在金門的家人毫無他們的音訊,原本政府按月發放一包糙米、過節兩斤豬肉的報酬也在他們失蹤後斷了。苦盼了四十年,捱到兩岸開放探親的年代,五人中就只曾牽牛還活著,還能拖著老病之身自廈門經香港飛台灣再回金門,為自己也為亡故的老戰友們向政府討歷史公道,因為,政府不承認他們的身分,推論止於被個人運用的民間人員,不符合軍事徵用法及相關補償條例,「證據力」不足下,國民黨不疼、共產黨不愛,形單影隻的曾牽牛,跨越廈門、金門,展開了一段漫漫陳情路。
曾牽牛等「五漁民國特」的故事,經由《金門報導》社區報發掘、揭露後,吸引了媒體人、影像工作者張煥宇的再探索興趣,辭去中視駐金記者工作,赴台與曾吉賢等共組「伏流影像工作室」,向新聞局提出電影輔導金計畫並獲通過開拍一部真人真事,以曾牽牛為男主角訴說自己一生命運的《擺渡》。隱藏在鏡頭背後,張煥宇希望能藉「紀錄劇情片」的呈現,為曾牽牛及他的同志們「平反」。
「土人啦!不識字啦!才會像一條牛被人牽著走!」曾牽牛的一句自我嘲弄,出現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二日的《擺渡》拍攝日記,導演張煥宇記下「清晨六點半,霧雨天,中正機場的大廳內,曾牽牛離去前如是說。看到牽牛與牛嫂時,他們正推著兩輛裝滿行李的推車,顯露出虛弱的身子和無助的眼神。這三個月來他重覆述說了民國四十年的那段往事,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長官』。『證據』是他一直感到不解和疑惑的事。即使在臨走的最後一刻,他還是向我們強調『海軍偵察組』、『黃組長』和那一張為求保命而將之撕毀的身分證明,只是『這一邊』卻要他提出那張已丟入大海的證明。曾牽牛說,他累了!他不回來了!」二個多月後,五月二十九日,張煥宇的《擺渡》電影隊伍好不容易申請入廈門,欲拍攝曾牽牛在廈門的生活點滴,哪知一腳才踏入廈門的土地,就傳來他當日因肺癌病逝,更戲劇化的是,也在他臨終的同一天,台灣的海軍總部與五漁民家屬們簽下每人給予七十萬元的補償金同意書,消息來不及飄送到廈門。曾牽牛走了!
一九九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廈門市料船頭二十號,曾牽牛的家,一口粗糙的箱型棺木,一場簡單的告別式,《擺渡》拍攝日記寫下「沿著曲折的巷弄走去,凄厲地哭聲愈來愈近。遠遠看到靈堂外滿是街坊鄰居。曾牽牛的家屬攙著他的妻子傅美英走出,無力地對我們說著:『這一趟(到台北向海軍總部求償)真是要了他的命!』耳際間不停聽到她低聲嘆息,為她丈夫無奈的一生送行。靈堂內,曾牽牛安詳躺著。他再也聽不到妻兒的呼喊」。
〈牽牛哭〉、〈哭牽牛〉、〈曾牽牛的告別式〉、〈擺渡原罪和宿命〉、〈曾牽牛的故事 搬上電影銀幕〉,重新找出當時已累計出刊三年、一百五十六期的《鄉訊》其中一個版,竟已是十三年前的記憶了!
聚鄉心,連結長期被阻隔旅外訊息
「連繫鄉親‧凝聚鄉心」,一九九三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六月五日,金門日報社正式推出了《鄉訊版》,當時報社的發行人陳水在、社長楊成業、總編輯李錫隆,《鄉訊》委請楊樹清擔任主編。
以半個版,每周末固定刊出,先在第四版再移到第六版,遇有重大事件、專題,才機動以全版刊登。
第一階段,一九九三年六月至一九九六年六月,《鄉訊》出刊滿三年、一百五十八期,隨後因人事變動,在覓尋不到適當主編人選下,《鄉訊》於一九九六年七月起宣布停刊。這一停刊長達九年,在讀者的懷念和期待下,二○○五年顏恩威掌金門日報發行人、社長,再恢復了《鄉訊》,許亞第接續主編二年;二○○七年黃雅芬出任金門日報發行人、社長,為滿足讀者對旅外資訊的需求,九月起擴大了《鄉訊》的版面,從過去的半個版擴充到三分之二版及至整版,楊樹清回任主編,同時,在金門日報網站上,《鄉訊》架構了獨立的視窗,方便海內外讀者點閱。
扣掉中間斷版的九年,《鄉訊》累計至今已出刊七年、三百六十期,超過一千六百篇報導篇數及一百五十萬報導字數。
期數、篇數、字數,一點一滴的累積,一棒一棒的交接,傳承了《鄉訊》的開版精神,寫下了《鄉訊》的傳播口碑。
回溯《鄉訊》橫跨的十六年,實際走過的七年時空,人事更迭,版面也出現了許多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把金門人找回來」的「連繫鄉親‧凝聚鄉心」此一創版伊始即建構的編採理念。
《鄉訊》開版、上路一個月後,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曾寫下一段在困境中「摸索」的心聲,「半個版、六批,每周六出刊一次,卻也是很折騰人的。金門之小,島民聚居,新聞點集中,易跑易寫。台灣之大,鄉親散落,不知新聞在哪裡?鄉訊版以旅台鄉親活動為主,人與事並蓄,兼顧時效,又不能失去『新』聞,這個版的特性隨著台灣島沒有慣性的金門新聞源,採訪製作難度因而拉高」,此時,也發出讓金門訊息多一條暢通出口管道的呼聲,「過去,金門的傳播輻射範圍不脫金門島內動、靜,甚至擴及島外金門人的生態,致金門鄉親力的凝聚力總是缺乏觸動點」。
從這段文字線索裡可以讀到,因政治、交通因素下,在長期被封閉、阻隔的金、台訊息連結面,《鄉訊》試圖走出自己一條開拓鄉心的路。
搭鄉橋,海內外人事物登場大會串
 從資訊整合出發,連續二十五次「旅台人力資源調查報導」,馬拉松式推出一百二十八次「尋找金門鄉親座標系列報導」,又為讓鄉親認識曾有金門土地因緣的廣大族群,也以一年多時間刊出六十篇「半個金門人的故事」,許水德、陳重光、劉松藩等祖籍金門的故事就是這樣挖出來的。
一開版就存續至今的《鄉訊短波》、《星期人物》,是點亮《鄉訊》的兩塊招牌;《鄉訊短波》用最精簡的語言呈現鄉親動靜與活動訊息,《星期人物》找回海內外精英層敘述發跡故事外也讓他們有機會和家鄉交流對話。
訊息與人物,透過《鄉訊》的發掘,海內外人事物大會串,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年,出現過不少精采的獨家報導;「連戰:政府必須對金馬人民長期付出表示歉意」、「紀念八二三台北大遊行,旅台同鄉會展現組織力」、「爭取金馬緩徵所得稅,陳清寶與多位軍系立委餐敘」、「董振良全力為家鄉立傳,一部金門電影就要誕生」、「配合南向政策海外投資,旅台鄉親聯袂前進高棉」、「爭取開闢台中至金門航線,楊建洲也爭航次」、「劉松藩為金門大橋擺設龍門宴」、「傅崑成訪問美國與金門同鄉座談」、「旅馬鄉親楊忠禮實力傲人。計畫建立南洋發電廠王國」、「安平金門館舊街面臨拆遷」、「陳縣長邀請文化人士研究金門學」、「張蒼波,首位金門本土化警察局長」、「百歲畫師吳梅嶺願歸金門百齡展」、「覓尋兩百年,澎湖人找到金門館」、「張雅麗調升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楊永斌出任台大土木系主任」、「吳成典與新黨第一次接觸」、「中共全國人大規劃納金門二席次」、「前大陸福建省長賈慶林是金門女婿」、「廈門市文化局長彭一萬將走訪金門」、「台灣的那卡西金門王大年初一要回家」、「李明遼被安泰銀行挖角擔任首席副總」、「廈門市文化局七月邀金門畫家渡海聯展」、「洪菊井當選廈門市人大三席女常委之一」、「廈門市長洪永世收到金門縣長的鱟魚」、「大陸福建省旅遊局長明敏重申兩門對開」、「新加坡孚濟廟八大董事之一,陳泰金門身世之謎解不開」、「星洲老報人薛殘白,與郁達夫一段生死交」、「黃祖耀宣誓任金門會館一二六屆主席」、「林開立,在美取得專利金門第一人」,「NHK計劃以金門為背景開拍X島嶼」、「提前讓李登輝演說稿曝光的日本記者,村山宏金門現形記」、「張家生獲晉升金門第一位空軍少將」……。
切片出的訊息面可以窺見,《鄉訊》的報導地域從金門一路到台灣、大陸、南洋等,報導的內容也涵蓋了鄉社、政治、學術、產業等,幅員廣闊的訊息網絡,《鄉訊》所進行的,宛如「人海找鄉親,大海撈鄉訊」。
點滴的訊息紀錄,經過歲月淘洗,如今都成了一則則檢視金門出外人脈動的歷史。
專題式,走過漫漫鄉情路書寫故事
中斷九年,二○○五年七月始又復刊的《鄉訊》,產生了報導內容與版面風格的變化,不再像過去塞滿大大小小的訊息,改走「專題式」路線。
許亞第主編的兩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以半年多時間推出金門子弟衛士隊的報導,挖出了「從總統衛士到警官」的王世冽,「護衛蔣家四代的總統侍衛」的吳朝國,「總統侍衛、攝影官與中廣經理」的邱維仁、「從衛士到政風主任」的洪天佑、「從總統衛士到資訊管理博士」的洪國興,「從總統衛士到站長」的馮國樑以及「從總統衛士到書記官」的謝小溪等二十多人,人物系列報導後來結集《兩位蔣總統身邊的金門人》,洪國興作序時強調「希望藉由此書,能夠了解這一段歷史,更了解金門子弟到士林官邸、七海寓所的起源、經過及發展,為歷史作見證,也能對後代子孫有所惕勵」。
二○○七年九月,擴大版面,楊樹清重返主編崗位的《鄉訊》,恢復了《星期人物》、《鄉訊短波》、《鄉訊留言板》的欄位設計,且每周推出《鄉訊焦點》作專題報導,以金門中學初中第十八屆、高中第十五屆旅台同學八二三風雲再聚的〈三十年後再回首,這一屆精英特別多〉同學會專題開出《鄉訊》作專題、說故事的第一砲,之後的「遷校陳坑這一屆,風起雲湧半世紀」、「金中老同學,半世紀後再相會」等也都找回了動盪時代的流離故事,連續五波的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及世界金門日系列報導,投射大陸的「金嶝攜手,保護金門縣政府舊址群」、「老將莊,牽繫魯山浯洲百年宗情」、「遞橄欖枝,金廈廣播女兵央視發聲」、投射南洋的「修譜尋根,大馬移民再寫原鄉情」、「汶萊國,金門烈嶼族群經濟政治力量崛起」、「最後一別,黎剎獄中詩感動再現」……《鄉訊》多視角、全方位的專題,於焉開展。
走過了三百多個星期六,《鄉訊》開版七周年了,艱辛、漫漫開拓鄉心、鄉情的路,依然佈滿荊棘等著接受挑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