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九四九採訪歷史石破天驚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點閱率:1,215
字型大小:

王景弘林博文透過華府解密檔案看兩岸探索冷戰時期金門灣風雲
一九四九,埋藏著巨大悲傷的年代
「二十世紀,是埋藏巨大悲傷的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猶太人寫他們悲傷的故事,至今已數百本。日本人因為自己的侵略行為惹來了兩枚原子彈,也寫個不休。中國人自二十世紀開始即苦難交纏,八年抗日戰爭中,數百萬人殉國,數千萬人流離失守。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政權,正面抗日的國民黨軍民,僥倖生存在大陸的必須否定過去一切。殉國者的鮮血,流亡者熱淚,漸漸將全被湮沒與遺忘了」……。──齊邦媛《巨流河》(2009,天下文化)
「我的名字裡有個『台』字,你知道,『台灣』的『台』」、「所以台北城變成一張中國大地圖的時候,國民政府根本還不知道自己會失去中華民國的江山。一切竟然是歷史的意外佈局: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崩潰而撤退到這個島,以這個島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把『光復河山』變成此後最崇高的信條,而台北的街道以不破碎的完整『河山圖』大大地張開,接受這個新的歷史命運到來。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正式在台北辦公後,就更詳細地把大陸的地名填了進來」,「我,和我的同代朋友們,就在這樣一個不自主的命運裡,在這樣一張浮貼掃瞄的歷史地圖上,長大」……。──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2009,天下文化)
一九四九,國共戰爭,兩岸分離,國民政府遷台;六十年、一甲子到了。
二○○九,書市掀起「一九四九」書寫熱。個人生命史與國族史結合,八十五歲的台大退休教授齊邦媛歷四年寫出佳評如潮的《巨流河》;五十七歲的龍應台醞釀十年終完成《大江大河──一九四九》。二書皆由天下文化出版,齊邦媛將《巨流河》「獻給──所有為國家獻身的人》,龍應台面對《大江大海》「對不起,我的文字再怎麼深刻動人,也無法充份地表達那個時代的痛和欠」。
兩本書的字裡行間,或多或少觸及金門,齊邦媛的《巨流河》寫父親齊世英在八二三砲戰後和立法委員到戰地去,「金門防衛司令王多年將軍說,他是我父親主持招收的黃埔十期學生,忘不了我母親的家鄉菜」;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得等到八月底上市才能窺全貌,但已知將金門、馬祖都寫入書中,她數度臨金門,也在台北錄影訪問了藝術家李錫奇等金門人物。
齊邦媛、龍應台,以文學筆觸敲動「一九四九」之前,台灣媒體兩位長駐美國的資深記者,透過華府解密檔案聚焦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台灣變局,包括發生在金門的「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台海危機秘辛;曾任《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的王景弘,二○○○年由遠流出版公司初版《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歷任《中國時報》主筆、美國《中報》總編輯的林博文,二○○九年一口氣交由時報出版《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及《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二書,書的封面還找來金門書法家許水富題字、翁翁視覺設計。
王景弘《採訪歷史》、林博文《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從美國看台灣,都揭露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金門砲戰檔案背後秘聞,讀來令人膽戰心驚。
採訪歷史,王景弘從華府檔案寫起
王景弘的《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全書分十章,前三章〈中美共同防衛條約談判內幕〉、〈馬祖幾乎與大陳一般命運〉、〈嚇阻:美國因應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機〉,扣緊了金、馬外島在美國勢力介入下一段風雨飄搖的命運。
「美國外交關係文件披露的內幕顯示,中美共同防衛條約只適用於台灣及澎湖,不適用於金門、馬祖及當年仍在國民黨控制下的外島」、「華府認為金門與馬祖等外島一直是『中國領土』,其屬性與台灣及澎湖不同,這項觀點也得到英國的認同。另一個原因是美國軍方認為如果中共決心要攻取金門與馬祖,則除非美國對中國大陸展開攻擊,否則這些外島無法防守」,王景弘在書中提及中美共同防衛條約的談判,時間超過一年,其間歷經波折,也經歷了一九五四年的「九三金門砲戰」。
書中接續第一章提及一九五四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談判完成共同防衛條約,但尚未經美國國會批准,一九五五年伊始,外島危機又起,中共開始砲擊大陳島,測度、考驗美國立場;元月十九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參謀長聯席會主席雷德福,在白宮與艾森豪總統討論大陳危機時,杜勒斯建議美國「鼓勵」及協助中華民國政府從大陳島撤退,「同時表示美國有意防守『金門』,因為金門比馬祖易守,也比大陳有軍事價值」。
金馬外島的敏感神經也牽動到英國首相邱吉爾,他在回信美國總統艾森豪時指出,「美國要把入侵台灣的中共軍隊淹死極為容易,不論它是從金門或其他地方攻擊」,他的結論是「外島絕不能作為中共征服台灣,或國民黨反攻大陸的跳板」,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艾森豪又寫了封長信給邱吉爾,強調美國對金、馬本身並沒有興趣,如果蔣介石自願撤離金、馬,也認為那符合他的利益,美國將非常高興。
金、馬外島定位在國際政治角力中搖擺、舉棋不定,最後得以暫時穩住,美方認為是中共總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報告「中國人民有兩種可能方式解決台灣,一種是戰爭方式,一種是和平手段,中國人民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將尋求和平解放台灣」的偏「和平攻勢」有關,讓金門、馬祖免於和大陳撤退一般的命運。只是三年後,一九五八年,中共又發動更猛烈的「台海危機」──八二三金門砲戰,使美國為金馬等外島防衛疲於奔命,也承受盟國壓力。
《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歷史》一書的第三章,王景弘以長達六十三頁篇幅敘述〈嚇阻:美國因應一九五八年台灣危機〉始末,其中一段揭祕了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二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到台灣與蔣介石舉行第三輪會談,主題為會後聯合公報,金門防衛及使用核子武器問題;杜勒斯表示美國正考慮提供更多大砲,而唯一可以有效摧毀敵砲的只有核子砲彈;杜勒斯將蔣介石一軍,問說是否要美國使用核子武器,但也提出警告,「在金門使用這種武器,會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死亡,也有嚴重的輻射層」;蔣介石一聽不妙,連忙從之前「相信不必使用核子武器,但他相信戰術核子武器也許可行」的回答態度改口說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此事待研究。
「核子武器」大浩劫終究沒有在金門砲戰用上,但美國已有效達到以武力作後盾,嚇阻中共擴大軍事衝突,也節制蔣介石輕舉妄動,總算把一九五八年的金門砲戰危機應付過去。
石破天驚,林博文回顧冷戰下台海
由王景弘的《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再拉到林博文的《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全書以時間分出兩個階段,「硝煙瀰漫的對抗年代」及「風雨如晦的復興基地」。其中與金門直接緊扣、衝擊的三篇是〈甘迺迪與尼克森激辯金馬防衛問題〉、〈海峽兩岸發展核武與美國的牽制─一段曲折又重要的冷戰史實〉、〈從美中檔案回顧五○年代兩次台海危機─九三砲戰與八二三砲戰的歷史意義〉。
一九六○年九月,在國際冷戰熾熱氣氛下,美國兩位總總候選人─尼克森與甘迺迪首開電視辯論先河。第一場於九月二十六日在芝加哥,辯論內容限國內問題,吸引八千萬人收視;第二場於十月七日在華盛頓;第三場於十月十三日,尼克森在洛杉磯,甘迺迪在紐約,兩人「隔空」對辯,辯論內容外交為主、內政為副,金門與馬祖竟意外成了雙方連續交鋒辯論的話題,大大炒熱了世界地圖上難以找到的金、馬。
林博文在書中引述這場世紀之辯,甘迺迪首先陳述其立場,主張把金門、馬祖交給中共,以換取台海的停火;尼克森反對,「這兩個島是在自由地區,我們不能迫使我們的盟友國民政府放棄金馬,而把它們交給共產黨,如果我們迫使國府這樣做,將引發連鎖反應,共產黨終將奪取台灣」、「金馬問題並不是兩塊『地皮』的歸屬問題,而是自由、正義與道德問題」;原在第一場以風度翩翩居上風的甘迺迪,第二場下來被尼克森追成平手。第三場辯論,尼、甘二人繼續圍繞金馬問題激辯,甘迺迪重申其放棄金馬以換取和平主張,又引來尼克森抨擊對手的立場,指甘迺迪是為了恐懼戰爭而寧可將金馬奉送給中共,則無異於向勒索者屈服。
四場電視辯論,竟有兩場在論美國國土以外的金馬;辯論下來,十一月八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結果,甘迺迪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九點七、尼克森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九點五,甘迺迪微幅領先當選美國總統。
林博文在書中另一篇〈從美中檔案回顧五○年代兩次台灣危機〉,根據美中解禁文件,整理出一九五四年「九三砲戰」與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二次「台海危機」的十大特色,其中八、九、十的三項特色為「兩次危機擴大升高至震撼全球的原因,乃是中共與美國之間的錯估對方,和相互誤解對方之企圖」;「毛澤東在第二次危機(即「八二三砲戰」)中,進一步認識蔣介石和他一樣是個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和『台灣獨立』的民族主義者,對蔣抗拒美國要求其自金馬撤軍的壓力,甚表欽佩」;「毛澤東在第二次危機中,猛然頓悟將金馬等外島『放在』蔣介石手中,乃是滿足蔣仍未與大陸分離的政治心理,不僅符合『一個中國』的原則,且可防止美國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和『台灣獨立』,故決定金馬仍由國民黨統治,待將來與台灣『一起解決』」。
夾處兩岸,金門人更巨烈歷史搖晃
 別於文學家的情感用筆,兼具新聞與史家之筆的王景弘、林博文,選擇以具可信度的官方檔案、數字,分別寫《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1994石破天驚的一年》及《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以國際觀點提供了一九四九國民政府遷台的另一觀看角度;過去身處在多次「台海危機」的金門內部與外在變化,也經由解密、解禁的美中檔案,得以一窺虛實。
寫就《採訪歷史》一書,王景弘在題為〈讓歷史還原〉的書序中道出一段歷史之重,「經過幾十年戰亂流離,有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受到不可抗拒的轉折,他們的夢、他們的希望都被犧牲。經過那個階段的人,有權利知道那段事實真相。」
完成《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林博文在導言中也交代了一段歷史期待,「歷史的演變和時代的前進,就像梁任公所說的:『登高山復有高山,出瀛海更有瀛海』。一九四九年以後,海峽兩岸內部及雙邊關係歷經無數變化,從對峙邁向和解,從對抗走上妥協。兩岸間的開放和人民的來往,應可終結國共歷史的災難與悲劇,而使中華民族看到『白雲的舒展和遙遠的景色』」。
一九四九,劇變的年代走過一甲子,夾處在兩岸之間、飽受國共冷戰砲擊的金門人感受到更巨大的歷史搖晃。「歷史不能遺忘,做個有記憶的人」,《鄉訊》將繼續尋找屬於金門人的一九四九。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