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黃振良再現浯洲風華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
點閱率:2,446
字型大小:

 〈閩戰之歌 裸女倒臥金門國軍公墓〉
二○○九年十二月九日,世界人權日的前一天上午,黃振良與唐振瑜一行人坐上一一二七車次,台北開往左營的高鐵列車,出發要到高雄師範大學參與、主講《再現金門》紀錄片巡迴影展。才一坐定,友人遞來一份《聯合報》,攤開一看,驚見一篇報導,是同鄉的紀錄片導演董振良在監察院首映新作《閩戰之歌》所掀起的軒然大波事件。
「黃振良,董振良,名字還真一樣」,旁座的電影、紀錄片導演唐振瑜,試著唸出「黃振良」、「董振良」的發音,「黃振良正看著董振良,還真有意思」。
不久前才赴同安孔廟祭孔大典擔任主祭的文史作家黃振良,感染了至聖先師的肅穆莊嚴之氣,看到他《金門戰地史蹟》文史著作裡呈現的太武山軍人公墓,現在被導演以裸女顛覆入鏡,他未發一語,但神情看得出有些「凝重」。
「久仰!久仰!你就是黃振良,看過你的金門文史書,寫得很扎實。」列車抵終點站左營,黃振良巧遇正要赴高雄文學館演講的報導文學作家古蒙仁(林日揚),經人引介後,彷彿老友相見的熱絡,擔任過雲林縣文化局長、文建會辦公室主任的古蒙仁,提及他在國家文藝基金會任職時早拜讀過黃振良的著作,引領他認識金門文史。
黃振良很驚訝,從島鄉來到台灣「再現金門」,旅途中偶遇「過路客」,竟是看過他寫金門的人。
黃振良,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一日與雙胞胎弟弟出生於金門金沙鎮西園村,下南洋的父親染肺病,折返家鄉休養,不久即過世。失去父親的童年,與母親種田度日,歷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在烽火、困頓的環境成長。一九六九年自金門高中特師科畢業,分發到烈嶼卓環國小教了四年書,再轉往多年國小,期間也到台北師院進修,二○○二年任教超過三十年,自多年國小教職退休。
寫作時筆名「曉暉」、「黃裔」的黃振良,曾經是個文藝青年,好友陳長慶於一九七○年代創辦《金門文藝》季刊,他不止交出文藝作品,還為創刊號作封面設計。一九九二年金馬解嚴後,黃振良從文學轉入文史,一九九六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古式農具探尋》,十三年來,累計的個人文史著作逾二十種,《金門民生器物》、《蠔鹽之鄉話西園》、《江山何其秀美》、《金門古井風情》、《金門戰地史蹟》、《浯洲鹽場七百年》、《閩南民系與文化》、《先賢行跡采風》、《金門古蹟導覽》、《再現浯洲風華》、《前人的足跡》等,本本紀錄勾微土地、歷史脈動,其中《蠔鹽之鄉話西園》、《浯洲鹽場七百年》為出生地西園有力述說一段已消逝的鹽場史,已印行三版的《金門戰地史蹟》則是走進戰地文化的入門書。著述外,他也編寫鄉土教材、擔任古蹟調查、修復計劃主持,「矛山塔、倒影塔調查研究暨復建計劃」、「金城市區古蹟群暨朱子祠再利用規劃」、「金門燕南書院及太文巖寺復建計畫」、「金門縣定古蹟王世傑古厝與古墓調查研究」,都經由他的歷史踏查、研究,風華再現,特別是拓墾的竹塹的王世傑,已在台灣名留史冊,在金門卻被忽視遺忘,黃振良透過他留在金門的古厝與古墓調查,還他歷史地位。
立足金門,扎下厚實的文史研究基礎,黃振良永不停步的文史行動,近年來積極投射海岸兩岸,往西走,踏尋金門先賢留在大陸的行跡;向東看,觀照明鄭遷移台灣的金門族群。
「臨別前,擁一把黃河土入懷,這是一把漂過百里長程後沉澱在黃河底細微如粉的黃土,我將把它攜回千里外的家園,帶回那一丸睽違半世紀的花崗島上」,身為金門文史重鎮,黃振良在僅有的散文集《掬一把黃河土》裡,感性寫下他在文史路上的心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