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錫隆躬耕文化田畝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
點閱率:1,466
字型大小:

這個人的故事,必須拉到三十三年前,
一位自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已在出版家文化公司工作了一年的金門北山村青年,某天走在台北街頭,巧遇同鄉,任職金門日報社編輯的南山村人李福井,閒聊時表達欲返鄉發揮所長的意願,隨即遞出一篇散文〈波逐感應〉作了「應徵作品」,託李福井帶回報社;這篇文情並茂,一起行即引王維〈送別〉詩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用以自況的文章,打動了軍派的報社總編輯趙伯齊(叔夷),當即決定錄用。
寫〈波逐感應〉的人真的很有「感應」也被「感應」了,他是李錫隆,或者可以說,北山人遇到南山人,搭起一座橋,一篇文章,改變了他的命運。
李錫隆,籍地金門金寧鄉北山村,一九五三年一月一日出生於後浦城南門,父李增輝,母陳金枝,金城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世新編採科畢業,一九七七年回鄉任職金門日報社,從採訪記者,新聞編輯,副刊主編幹到採訪主任,再於一九九二年解嚴後,軍管撤離後,接掌有史以來第一位「本土化」的金門日報總編輯。
從記者到總編輯,李錫隆如同「蘇武牧羊」一待十九年。飽讀經書,也不放過啃噬西方思潮,左派思想,乃至黨外政論的他,具鄉土溫厚性格,又隱蔽著叛逆因子,也帶點「革命」的霸氣,二十五歲時兼編《金門日報‧正氣副刊》,不顧軍管威權的目光,竟打出「新綠昂揚」力圖版面革新,全面培植寫作新秀,以「本土文藝」取代「戰鬥文藝」,還在副刊掀起「筆戰」烽火,在邊緣游走,讓親友、長官為他捏把冷汗,雖碰了不少釘子,但他還是奇蹟式在軍人當家的報社存活下來,接任總編輯後,再首開社論全面「本土化」論述,《鄉訊》也在社長楊成業與他手中完成開版任務。
在最愛的報社工作了幾近二十春秋;從府外被調入府內,先後任職金門縣政府教育局社教課長,物資處處長、文化中心主任,敏督利強颱來襲前夕,二○○四年七月一日,首任金門縣文化局長打著「浯潮再起」:金門文化局元年」,又在書畫家楚戈揮寫的聯對「曾為戰地驚寰宇,今從藝文復舊觀」,百餘位台、金藝文人士,見證了金門文化局的揭牌,也高度期待金門文化掌舵者昂揚奮進,追趕過去裹足不前的文化腳步。
閩台二十五縣市各局室主管中,文化局長的折損率始終最高,即連文建會主委也是,李錫隆擔任金門文化局長,已穩穩走入第六年,無論在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文化館建置、文化資產保存、歷史建築登錄、古蹟修護、表演藝術推展、文學與文史出版品流傳,續修金門縣志,……可說都寫下傲人的成績,文化藝術節獲全國公辦藝術活動觀眾票選第一,出版品質量獲國家出版品評審特別獎,童書繪本獲國際肯定,「閩南文化」與「金門學」進入國際學術研討會層次,詩酒文化打進柏林國際文學節,文化榮光的背後,李錫隆在二○○九年六月出版的個人著作《文化躬耕屐痕:金門文化服務手記》自序二○○三年掌文化中心主任起,「站在全縣文化崗位第一線,為不負文化島鄉盛名,余與全體同仁急切的將工作重作規劃,一天當兩天用,企望能夠直追當下全國的文化腳步,讓我們的文化工作能夠緊繫中央文化政策,也能符合島鄉的文化建設」。
含淚播種,必歡呼收割,二○○九年十一月,文化局在台北國家書店舉行創新繪本《浯島四月十二日迎城隍》新書發表會上李錫隆回首充滿艱辛坎坷的文化路竟也落下男兒淚。
繼《金門島地采風》、《金門島地漫步》、《文化躬耕屐痕》後,過完農曆年,李錫隆新聞、編輯生涯的心血作品,結集為《新聞編採歲月》、《編輯台的管窺》交由民間出版,藉著整體過去,為文化的再出發作準備。
今天,由金門縣長李沃士與金門文化局長共同主持的「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行 將登場,這也意味著,李錫隆與金門文化發展,又將面臨新的挑戰,走出新的格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