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耕閩南文化傳動者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
點閱率:1,463
字型大小:

「我的祖先是明朝從金門東溪移入的。」
中秋博狀元餅﹐也傳出大陸一級編劇家的金門原鄉情。
八月二十七日﹐金門交通旅遊局在金門大學舉行的「二○一○金門中秋博狀元餅座談會」﹐金門的洪文章與廈門的陳耕在台上兩岸對話﹐追索身世的源頭﹐祖先都來自「狀元餅的故鄉」金門。
陳耕﹐一九四八年四月四日出生於同安縣頂溪頭﹐明代祖先「東溪陳」自金門移入泉州﹐再從泉州移居同安。
因祖父開店的因緣﹐生於同安的陳耕﹐卻成長於廈門﹐文革時期﹐一九六九年下鄉到永定農村﹐一九七二年在永定水電站當工人。一九七八年﹐他的劇本《血與火的洗禮》﹐獲西安電影廠開拍﹐一九七九年上映﹐是文革後福建第一部故事片﹔一九八○年﹐福建電影製片廠再將他的劇本《小城春秋》拍成電影﹐電影作品外﹐亦有歌劇《阿美姑娘》獲文華獎﹐以及南音樂舞劇《南音魂》公演。
身為大陸一級編劇家﹐陳耕在劇作外﹐亦擁有諸多文化﹑民俗﹑戲曲相關專著﹐如《台灣文化概述》﹑《閩南童謠》﹑《百年坎坷歌仔戲》﹑《廈門民俗》﹑《閩南民間戲曲》﹑《閩台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歌仔戲史》﹑《閩南文化研究資料目錄選輯》及《海峽悲歌》等﹐另主編有十冊《閩南文化叢書》﹑五冊《歌仔戲研究叢書》﹑八冊《閩南文化中學教材》﹑五冊《閩南方言與文化》。
閩南文化﹐涉獵之廣﹐陳耕堪稱當代福建第一人。不止著述﹐他也展開了行動力推廣閩南文化﹐一九八一年起至今﹐先後任職過廈門市文化局藝術科科長﹑劇目創作室主任﹑台灣藝術研究所所長及廈門歌舞劇院院長﹐即使自官職離休﹐目前的他仍擁有三個主要頭銜﹕福建省民間戲曲學會會長﹑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以及成立於二○○八年元月的「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
先後已六度遊歷金門祖家的陳耕﹐在廈門未小三通前的一九九四年﹐他即率領金蓮陞高甲劇團﹐自廈門﹑香港﹑台北﹑高雄﹐一路跋涉繞轉後﹐再乘金門快輪進駐金門四十五天﹐巡迴全島公演三十八場﹐產生了轟動效應﹐他所領軍的金蓮陞﹐再續隔斷了近半世紀的金廈戲曲交流﹐一趟戲曲結合鄉情的破冰之旅﹐永留金廈歷史。
此回再來金門﹐參與「中秋博狀元餅」座談﹐陳耕感於金廈都認同﹑接受﹑推廣的博餅文化﹐在廈門﹐「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已自二○○八年起列為「福建省對外民間交流重點專案」﹐也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廈門﹐已成立了博餅民俗園﹐在台灣﹐有中華博餅文化協會﹐從廈門到金門﹐從漳州到澎湖﹑台灣﹐藉著一個喜慶熱鬧的民俗活動﹐也能演繹出兩岸同根同祖的歷史文化淵源。
赴金門出席「中秋博狀元餅」座談的場合﹐陳耕也向金門朋友極力介紹他剛主編完成的《廈門市公民文化手冊》﹐這個手冊是因應二○○七年六月﹐中共文化部批准設立中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區「廈門市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他強調﹐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廈門的文化建設拓展了無限寬廣的視野和空間﹐又透過了大陸第一本城市公民文化手冊的編印﹐探索了公民在文化上所應具備的素養﹐這個文化概念行動﹐也可予正推動閩南文化登錄世界遺產的金門參考。
陳耕﹐跨越金廈﹐理論與實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閩南文化傳動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