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瓦木縱深藝術創作路

發布日期:
作者: 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
點閱率:2,724
字型大小:

「一位享譽國際的鋼琴家在自傳裡曾經這麼說:『我們很可能傾盡一生去尋找那塊點金石,結果發現處方原來相反,藝術家的奧秘不只是元素化為金,同時涵蓋了讓金返回元素的相對歷程。』年屆六旬的我,歷經三十載藝術殿堂的朝聖之旅後,愈發能夠琢磨出這一番話的奧義,創作是我生命的地平線,藉由創作,我探索遠方,企圖點石成金,其間深深體會到『近水遠山都有情,畫裡畫外皆人生」。
陳瓦木二○一○年寫在〈縱深‧仲生‧重生─記憶延伸,返璞歸真〉裡的第一段。
距離二○一一年六月、七月在彰化文化局與彰化藝術館,名為《縱深‧仲生‧重生》的個展,還有一段時間,陳瓦木已開始在腦海、心田,描繪佈置出畫展的面貌。
如果你不識李仲生(1912─1984),也不知陳瓦木,就很難探入《縱深‧仲生‧重生》的世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李仲生是被公認最早以實際創作引介抽象藝術觀念的人,台灣教育藝壇上,被尊為「藝術家的導師」,江漢東、焦士太、陳道明、夏陽、吳昊、霍剛、秦松、蕭勤等重量級藝術家,都是李氏門生,即連李錫奇也受他影響;李仲生之於陳瓦木,「一九七九年,李仲生老師從彰化女中退休,本人很榮幸在當年八月,接他的彰女美術老師一職」,「一九八四那一年,大師溘然長逝,成為時代的未歸人,享年七十三,宿舍已經老舊,教職員陸續搬遷一空,九二一震災後,我重返原址,協同校方善後人員運用機具撬開了房門,大師的居所已經殘破不堪,畫具、衣物、日用品半掩在瓦礫堆中,滿目瘡痍。我動手逐一拾掇,加以清理,決定帶回保存」;於是,一雙舊鞋,一件泥濘的西裝,一面有補釘的蚊帳,乃至於畫作上偶然路過的蟑螂,「一一成為我創作的元素」。
陳瓦木,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出生於金門金城鎮後浦南門里,父陳炳坤,母蔣淑,在父母所育四男三女中排行老三,先後就讀過金城鎮中心國校、金城國中、金門高中。
一九七一年,陳瓦木自金門高中畢業來台,入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日間部,在師大期間,獲系展設計第一名、雕塑第二名。一九七九年起專任國立彰化女中美術教師迄今,也已歷帝門藝術中心等九次個展,油畫、工藝創作,得過陸光美展、全省公教美展、台灣省工藝美展等美術獎座。
陳瓦木十四歲時,父親過世,家庭生計全靠長他二十餘歲的二位哥哥作粗活維持,包含他每學期二百元的註冊費;待有經濟能力接老親來台定居後,大哥在金門一場車禍中喪生,惟恐老母傷心,他將大哥的死訊隱瞞了七年,自己的內心也跟著痛苦煎熬了七年。離鄉十九年後,他才偕任教小學的夫人林秋香及二名在台灣出生、現分別當教師與律師的女兒盈均、柏均,首次踏向歸鄉路;二○○四年七月一日,金門文化局誕生,《浯潮再起─金門旅台藝術家返鄉聯展》的邀請,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詩人鄭愁予《情歸浯江‧落籍金門》的邀約,連兩年的鄉情之旅,他都在隊伍中,重新連結,鋪展原鄉情。
曾經走過鄉情的苦,親情的痛,坎坷崎嶇成長路,陳瓦木的畫布強烈塗染了憂色調,在《人間系列》畫作中,有生命的撕裂與吶喊,但也出現過虹彩,記憶中故鄉的岩石、古厝、風獅、廟會風景,也在畫筆舞動過。
將創作生涯分出「抽象符號時期」、「半抽象人物時期」及「表現主義時期」的陳瓦木,為即將到來的《縱深‧仲生‧重生》個展剖白道,「運用最原始的元素,我大膽的自由揮灑,開啟了『返金為元素』的旅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沉澱了歷史的感喟,捕捉到了一股新生的快感,完全解放了自己」。
與李仲生跨越時空的交會,縱深藝術創作路上,「留與他年說夢痕,一瓦一木耐溫存」,陳瓦木藉用前人詩句,稍易一字,聊以詮釋他和大師之間的因緣,也為傾心投入的一系列創作留下幾筆心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