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 薪火相傳 莫忘來時路(下)新加坡金門會館青年團的未來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4,373
字型大小:

許振義表示,發揚華族優良傳統是新加坡金門會館的主要宗旨之一,會館多透過雙親節、端午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加強傳統價值觀的傳播,成立於2000年的康樂組和婦女組是承辦這些活動的中堅力量,此外,兩組成員還定期推廣卡拉OK班、排舞班或舉辦郊遊、遠足等康樂活動。最特別的是金門會館自1986年創辦的「歡樂星期天午餐聚會」,由董事輪流做東,以金門菜餚聯繫鄉誼,大家都能享受到新加坡最地道的金門菜,如金門薄餅、蚵仔煎、菜圃蛋、油飯等;2010、2012年也舉辦「舊菜新煮」烹飪比賽推廣金門飲食文化。此外,金門會館也重視向本地社會介紹金門文化,如1999年舉辦「風獅爺遊新加坡」展覽會,並多次舉辦金門商品及文化展,同時,金門會館也積極響應宗鄉總會與福建會館主辦的大型文化活動,比方在福建文化節推出金門特產和美食,凡此種種,不難看出新加坡金門會館的用心。
薪火相傳 培養青年種子
雖然重心轉往發揚中華及金門文化,新加坡金門會館仍十分重視維繫祖籍地及本地金門鄉團的關係,如金門會館於1990年出版《亞洲金門同鄉通訊錄》,方便亞洲各國金僑後裔聯絡,金門會館也定期回鄉訪問,參加金門舉辦的各種文化和民俗活動,如2011年,會館一行41人返鄉參與「建國100年和平祈福日」;2012年,金門會館16人代表團到金門參加「世界閩南文化節」和「閩南文化高峰論壇」;2013年,金門會館副主席蔡其生在金門「2013移動之民」學術研討會上致辭;2014年,副主席陳篤漢等47人參加「金門建縣100週年暨第五屆世界金門日」活動。金門會館與金門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和往來,每任駐新加坡台北代表、金門縣長都會到金門會館訪問,如2016年6月,金門縣議會訪問團到訪;同年7月,金門縣長陳福海率政府訪問團到訪。
歷經百餘年發展,除於1986年進行組織目標調整外,為培養新血,金門會館於1997年成立青年團,透過各種活動,積極吸引青年加入。許振義指出,早年會館不需要有青年團,因為當時落番的都是青年,甚至是兒童,1949年後,金門就很少有人移民到新加坡,組織成員也日漸老化,「其實,會館老化不意外,因為參加會館的會員多是生活無虞,最少三、四十歲,甚至是退休的六、七十歲鄉親,或因為鄉情、文化或友誼等因素而與會館多聯繫,這群人多半已上了年紀,但是願意參加會館的年輕人就少了,所以有了發展青年團的構思。」
新加坡金門會館現有會員數約1400餘人,青年團並無正式入團手續,人數約三、四十人,與金門鄉僑數相當的馬來西亞相比,會員數及青年團人數略為少些,對此,許振義解釋:「新加坡跟馬來西亞相比,青年團的發展有些不同。我認為馬來西亞比我們做得好得多,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華人是少數民族,與新加坡或台灣不同,他們的應對與反應也會不同。新加坡華人是主要族群,所以相較之下,新加坡這裡的團體如青年團就少了像馬來西亞那種需要團結或緊密合作的需求,少數民族和主要民族在社會需要上有基本差異,又比方福建人、金門人族群或某某學校校友會等團體在新加坡也少了一種有必要緊密合作的誘因。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宗鄉會館對於會員入會資格是延續傳統的,非常嚴格,像金門會館就要求一定要父系是金門人才能入會,母系不論,換句話說,如果母親是金門人但父親是其他籍貫就不能入會,所以新加坡宗鄉會館要發展青年團就很難用血緣吸引人,也很難用群體、族群或團結概念吸引人,唯一能夠吸引青少年的其實還是回到文化面,再來就是訴諸友誼,所以我們現在辦的活動也圍繞著這兩方面,讓他們接觸金門文化,如回鄉、美食、介紹金門籍先賢等,透過這種方式讓年輕一代的金門後裔跟金門文化產生連結,又如會館文教部於1997年定期舉辦文史講座,放映與金門有關的紀錄片和電影,加強會員對祖籍地及先輩移民歷史的認識。」
2013年12月,新加坡金門會館曾組織22人青年代表團到金門展開5天尋根訪親之旅,2017年則有9位青年團成員參加尋根交流活動。祖籍后盤山的王詩晴說:「金門的戰地文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在金門體驗了早年居民使用民防坑道的情形。讓我最難忘的活動是漆彈戰鬥生存遊戲,還有金門和台北的呷桌,下次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回金門,留下更多回憶,結交更多朋友。」
祖籍瓊林的蔡俊敏說:「這次交流讓我收穫不少,感觸也多,通過戰地遺跡、生態濕地、聚落等實地參訪,我更加了解自己祖籍地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金門縣對於僑胞十分熱情,在尋找親戚時,發現來自各國的鄉親竟然有親屬關係,加強了祖籍金門青年跨國網絡和關係;在團員協助下,我找到了在瓊林的親戚並祭拜祖宗,也拜訪了400多年歷史的家廟,完成了父親的心願。」
祖籍金城鎮的郭繼欣說:「金門是個歷史文化名城,看到的建築與風景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從這次返鄉,我漸漸認識金門,也更加了解我們祖先所經歷的事情。到現在還能看到保留百年的完善祖厝和建築,還有充滿閩南風格的聚落,可見金門人多麼重視他們的根。這趟旅程真是收穫良多,除了認識金門,也很高興結交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金門祖籍青年朋友,從交流中我得到了很多新的知識,開拓視野。就這麼幾天,我對金門產生了莫名的情感,真的好喜歡這座島嶼,差點就不想回新加坡了!」
文化扎根 莫忘來時路
新加坡金門會館歷任會長、副會長、總務、財政及各組正副主任等都是從董事中委任,每三年一次選舉,董事之間再進行複選,選出主席,會館各職務,包括青年團主任等都是隨換屆改選,本屆(第146-148屆)董事職員於2016年就職,距下屆改選約一年時間。今年正好五十歲的許振義說:「我們這次的任期是到2019年3月左右,我是第三任青年團團長,明年應該會交棒青年團團長職務。我建議會館,不要讓超過五十歲的人領導青年團,從前二任主任年紀大一點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我現在積極培養青年團種子,我認為應該讓三十多歲的人擔任團長。新加坡本地對『青年』的定義是40歲為限,希望我們會館也做得到。」
許振義認為,新一代青年團主任(團長)應該具備幾個條件:1.對金門有感情;2.願意花時間與精力;3.對中華文化有較好的認識;4.對兩岸關係和新加坡與海峽兩岸外交至少有基本認識;5.年齡最好在30-40歲,不超過45歲。
2013年也參加金門尋根團的許振義以青年團團長身分致謝詞時曾引新加坡詩人杜南發《傳燈》中的詩句: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每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盞燈,都要燃燒自己。他說:「我們都是河,我們更是燈,這次回到金門,就是為了獲得鄉情的能量和養料,讓我們心裡的這盞燈能繼續地傳下去。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應該知道並尊重自己的根,知曉來時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莫忘來時路,這是許振義對自己,也是對十餘萬新加坡金門僑親最深切的叮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