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陳胤丰創辦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永續農村文化精神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8,053
字型大小:
陳胤丰正在協助兒童裝置好攀樹器具。(陳胤丰提供) 陳胤丰正在協助兒童裝置好攀樹器具。(陳胤丰提供)

姓名:陳胤丰
父親:陳瑞墩
母親:陳吳麗珠
出生年:74年3月17日
祖籍:金門湖前
出生地:台南學甲
學歷:明新科技大學休閒管理系
經歷: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擔任計畫人員
台南大學附中探索教育園區-助理教練
創辦鼎弘活動規劃工作室
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擔任執行長
台南市簡單生活文化推廣協會擔任理事長

走進鼎農村,就可以聽見孩子們歡喜的笑聲,看著眼前的三合院、大樹、小農圃、用自然素材組合的遊憩遊具,到處都有學子的蹤跡,陳胤丰笑著說:「讓孩子們自由的探索、更貼近農村的自然,這樣他們的成長就會更茁壯堅韌。」
陳胤丰自小就參與農會四健會的活動(四健會自民國41年由美國引進,台灣農會的發展,在各鄉村地區秉持民主、自治的精神,培養青少年透過「從做中學、從學中做」發展自我學習和團隊合作的生活態度。)
大學畢業後便北上從事「水田生態教育推廣」的工作,陳胤丰與水田教育推廣之間不僅止於單純的工作,而是潛移默化成濃濃的「在地認同感」。
長期推廣幼童教育的他,驚覺台灣學子們並不熟悉這塊生長的土地,更是讓他擔憂農村文化的「續存」,再加上他多次觀察到,就算是農村小孩,也開始疏離農村了。
「不管是台北或是家鄉學甲都讓我發現,許多孩童都不太認識我國的農村文化;因為他們下了課就是在安親班,這也讓我開始思考返鄉深耕這項教育的可能……」回頭檢視創辦初衷,陳胤丰對現狀侃侃而談。
但是回鄉創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資金、時間、空間等都是需要的,陳胤丰返鄉後,先是成立工作室、舉辦活動,透過行動將理念宣揚開來,難以預料的是,儘管砸下自己所有的積蓄,一腔熱血,不斷地辦理相關活動,成效還是有限,有一天晚上,陳胤丰才意識到在地認同的共情一直無法建立的主因,是因為他忽略盤整整個社區的認知與資訊的一致化。
雖然在當時食農教育、農村體驗與新型態的教育、文化思維在台灣北部、中部等大城市深受歡迎,但是在古鎮-學甲,卻是鮮少人知,更別提認同。為了打底在地認同感,陳胤丰決定要「從零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但陳胤丰與團隊花費了近三年的時光,能積累的成果仍有限。
而此時夥伴也因為生涯規劃不得不選擇離開團隊,再加上在地推廣的難題,短時間內難以獲得解決,使得陳胤丰一度壓力大到罹患精神疾病,幾乎難以堅持下去,一切也使得團隊面臨了重大停損階段。
不過就在此時曙光乍現,因陳胤丰團隊先前的執著與經營,讓他們接連申請到文化部的「青年村落計畫」、水保局的「青年回流計畫」,資金不再面臨斷炊的困境,昔日夥伴也願意兩肋插刀,時不時義氣相挺協助。
陳胤丰回顧這一段,眼眶泛紅:「當時我已經三十有一,很多事情都壓力很大,有時候會想是自己錯了嗎?!但是又覺得每次看到陪伴的學童多認識農村一點、多學會一兩句台語、多願意去接近土地,就告訴自己沒有錯啊,這些回憶與記憶都可能成為一個人童年療癒的能量,農村文化不只是單純的文化,我想分享的是那股能量與自立的精神。」
而更讓陳胤丰感到最為寶貴的,是在地學校體系都相當支持他的理念,從幼稚園到小學共有四間學校願意攜手合作。
更讓他感到喜悅的是曾參與過在地農作物耕種的孩童們,原本不願意曬太陽、不願意接觸土壤,在課程的帶領下逐漸從覺得「很熱」、「好髒唷」,轉變為「很好玩」,也更願意投入課程參與和團體合作。
而孩子們這段蛻變的過程,讓父母與師長都紛紛的更認同陳胤丰的理念,紛紛轉介紹支持。
採訪時,剛好有合作的老師前來討論課程,老師分享孩子們長期接觸鼎農村的課程後,認識了農作物的成長、接觸到土地、有些心智面被啟蒙成長了,更懂得同理、同情,抗壓力也變強、更珍惜食物,也願意挑戰新的事物。
  老師認為這是因為鼎農村是讓孩童們用農具去種植農作物,且認識如何有效地使用工具翻土及除草等,一整年的課程規劃執行下來,感覺每位學童的心智都一步步跟著農作物成長茁壯,且許多動作也變得非常細緻、對於事物與學習的用心度也提高許多,這是他們幼兒園肯定的。而且也有許多家長也反應,每次上完鼎農村的農業課程,小朋友一回家就嘰嘰呱呱的分享許多在鼎農村的感受,間接也增加許多親子談話時間,還有小朋友也更不挑食了。
陳胤丰聽著老師跟我們的分享,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陳胤丰的在地課程推廣長達12年之久,參與過的孩童已累積超過千位,陳胤丰心滿意足地表示,目前有兩名曾參與過課程的學生,上了國中後自願回來基地擔任志工,讓農村文化傳承的理念開始長出了苗頭。
陳胤丰他想做的不僅止於農村文化的推廣,因為第一年返鄉時曾跟著母親一同參與當地著名的「慈濟宮上白礁謁祖遶境祭典」,使得陳胤丰開始思考:如何將在地特有的宗教信仰文化轉化成深度體驗課程,讓青年學子們有機會親身參與,更加認識屬於自身的獨特的宗教文化。
於是他透過邀請在地耆老分享、帶領學子實際參與遶境,讓國高中生從觀看熱鬧的角色,變成實際參與遶境的主角。
讓他們從生命經驗中明白,原來慈濟宮的保生大帝對於在地人而言是獨一無二的信仰力量;同時,也因起身參與、口耳相傳,這項無形的文化資產得以延續下去。陳胤丰對此投注的心力,當地長輩皆看在眼底,為人稱道。也間接的帶動起大家對陳胤丰的認同。
但對於陳胤丰而言,最為重要的仍是回到初衷-- 以幼童教育出發,替孩童們自小建立「地方認同感」,才是真正積累地方青年迴流的關鍵。
而鼎農村的農村基地,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當年陳胤丰原本單純想著找尋適合的地點設立基地,剛好有人推薦這一處荒廢的古厝三合院,陳胤丰看到這古厝三合院時,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就這樣他順著感覺走,而這間荒廢的古厝在陳胤丰的活化下,成為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的起點。
也因為基地是古厝,所以讓青年學子們可以體驗更多古厝的翻修整理,認識與學習泥作、灰作及木作的修復工法。
基地中更創造了多元的在地課程,例如對黑豆這種經濟作物的熟悉,則是從採收、脫殼到料理創作,都能在三合院的稻埕內完成。
而擁有定向越野、繩索場證照認證的陳胤丰,也發現到過去「爬樹」的童年記憶,對現代孩童來說好比是「天方夜譚」。
不願見到孩童與農村大樹的互動只剩下觀賞,陳胤丰在農村中開辦攀樹課程,透過與樹木的親身接觸更加認識老樹。起初這項課程還被學校主任擔憂危險性,但在陳胤丰的帶領之下,不僅做足了安全措施,更用行動說明攀樹是一種與樹木、大自然互動的有效模式。與在地自然的互動之下,孩童們學到的不只是認識大自然,更是將愛護土地的信念根植於心。
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要做的,不僅是第一線的教育推廣,而是把基地作為起始點,廣招不同縣市的青年來「打工換宿」,透過與在地農民交流、實際感受農村生活,同時將這份農村文化得以擴散、續存。
如今,陳胤丰個人之於農村最大的成果之一,莫過於當這些青年返家時,有一處地方能夠回饋、奉獻鄉土。
陳胤丰笑著說:「最近有一位曾參與過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活動的國中生,如今已是大學生,也因為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的平台,讓他願意主動返鄉參與社區的彩繪活動,對於在地貢獻的意願增加不少。而這個就是我想見的。」
陳胤丰秉持著「體驗生活、創造生活價值」為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的經營理念,因為這般「接地氣」的實驗,讓農村文化、教育現場更加生活化,更向下扎根,建構出社區共好的氛圍。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因而成為一個讓青年歸根的媒介,讓更多青年看見返鄉的可能性,在地生根、深耕在地。
對他而言,從教育著手,讓孩童們可以在心中埋藏下「土地認同感」的種子,是他接下來的使命。因此陳胤丰強調,未來仍是持續「蹲好馬步」,繼續在地深耕,對外分享,讓農村文化可以深入人心,成為農村再興的最加助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