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觀德橋近日重現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308
字型大小:

金門縣文化局積極維護古蹟不遺餘力,近日進行重現觀德橋古蹟舊觀,以新的古蹟價值表現,推動修復保存工作的轉變,以維護古蹟最佳原風貌,作為提供維繫一般民眾印象中古蹟樸素景觀,且設置碑記供民眾了解其歷史文化與建立地方意識的社會生活樣貌。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縣定古蹟觀德橋位於金沙鎮高坑鄉村郊,橫跨在阡陌小溪上,係清道光三十年所創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六年歷史,是金門唯一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石橋,昔日是連絡金門島西南的金門城和東北角官澳之間的主要道路,舉凡舊時官方文書傳遞,官民往來,大抵都經此道,古有「官道」之稱。

但島上這段官路已不存在,且少有人知曉,從地面上所留下的一些遺跡如牌坊、墓道碑、古橋樑等,今日可見者尚有一對石獅、蓮柱、石碑等遺跡。

文化局強調,用心保護文化資產這一直都是文化局的堅持,不論是透過當地各種不同的管道或是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能讓文化資產在金門文化建設上的運作得到了重視,得到民眾普遍的參與與支特,也希望積極借用世界各地專業而寶貴的意見與經驗,能夠在未來的推動上獲得實質的效果,對於金門未來文化資產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網路金門部落指出,觀德橋的建橋者為瓊林蔡行猷在清道光年所建成的,昔有「官路」之稱,因其路面比其他小徑寬廣,故又有「大路」之稱。

觀德橋是一座全由花崗石材構成的石橋,橋面上有四條長五公尺、寬五十公分的石板鋪成,構築成一座長五公尺、寬二公尺的石橋,橋的一端有一對石獅,另一端則是蓮柱,橋端石獅和蓮柱背後的榫孔,以及橋面最外側的兩旁石板上,各有兩個榫孔痕跡可以看出,原石橋的兩旁各有石條護欄,今不見蹤影。橋邊還有一塊石碑,用楷書字體刻觀德橋三字,右刻道光庚戌年桐新建築造,左刻瓊林社誥封武德尉騎蔡行猷立。碑寬72公分高178公分。

其實武德騎尉才是正確的,石碑上誤刻成武德尉騎,此官是清代正五品,官階算是高的,可能是捐納而得,故在︽金門縣志︾上無其記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