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縣府為新住民辦用電安全與節能小學堂
為協助新住民瞭解台灣用電環境與節能觀念,縣府日前在烈嶼青岐老村長休憩站舉辦「節能好生活:新住民用電安全與節能小學堂」活動,共吸引25位新住民家庭熱情參與。 活動特別邀請台灣電力公司金門區營業處節能宣導專員武傳文擔任講師,說明全球暖化對氣候的影響、金門地區再生能源推動現況及居家用電安全須知。武專員並分享多項生活化的節能技巧與實際案例,幫助學員掌握節能重點,提升家庭能源使用效率,達到減少用電支出的目標。 縣府社會處指出,氣候變遷已使全球能源需求逐年攀升,如何在生活中落實安全用電與節能行動,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課題。此次課程不僅讓新住民熟悉台灣的用電制度與環境,更透過知識傳遞與互動學習,強化節能意識與實踐能力,為打造安全、節能、永續的生活環境共同努力。 在學習之餘,課程亦安排「手作芋頭酥」體驗活動,由老村長休憩站老闆娘洪■敏親自指導。
-
漲九降 水漫新湖漁港路面
金門在每年農曆九月,不但颳起強勁的東北季風,還有可能會有「漲九降」暴潮情景。21日適逢農曆大潮,加上東北季風強力吹拂,新湖漁港海水淹過港口路面,形成路上汪洋的景象。 21日中午接近十二點左右,新湖漁港的海潮逐漸升高,港口周邊的道路逐漸被海水給淹沒,短短十多分鐘的時間,平時車輛、行人通行的道路瞬間一片汪洋,海水甚至倒灌,從路旁的排水孔蓋溢出。 有民眾說,農曆初一正是大潮的時候,加上已經進入東北季風變強的季節,條件具備,滿潮的海水就有可能溢到道路上來。
-
日台交流協會拜會縣長 金門展現推動地方外交正面能量 雙方就經貿、教育與觀光等議題深入交流 共議地方合作新方向
為深化地方層級的國際合作與友好關係,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近日率團蒞臨金門,並於21日拜會金門縣政府。此次訪問團成員包括代表片山和之、領事室長國金榮江及新聞文化部主任大內洸太。縣長陳福海、副縣長李文良及觀光處副處長何桂泉陪同接待,雙方就台日經貿、教育及觀光等多面向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會談氣氛熱絡,展現雙方在地方層級的良好互動與持續拓展合作的潛力。 陳福海縣長在會中指出,金門雖為離島,但在地理位置與發展條件上兼具多重角色,是連結臺灣與兩岸的重要節點。他表示,金門的發展不能只著眼當下,更要以國際視野思考未來。日本在產業升級、城市經營與教育品質上皆展現高度成果,這次的交流不僅拓展地方層級的視野,也為金門開啟更多國際合作的可能。縣府團隊積極推動教育、觀光與文化產業的整合策略,期盼未來能與日本地方政府展開更深層的合作,讓金門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日方代表表示,台日關係長年穩定友好,民間交流基礎深厚。去年日本接待台灣旅客超過六百萬人次,雙邊在觀光與文化交流上屢創新高。根據最新民調,台灣民眾對日本的好感度長期維持高位,而日本社會對台灣亦抱持正面印象,顯示雙方在文化與人民層面的連結愈加緊密。片山和之代表此行也特別參訪金門酒廠,對地方產業發展表達高度興趣。他指出,日本在清酒與威士忌釀造方面皆具有深厚的技術與文化底蘊,參觀過程中對金門酒廠以創新技術延伸高粱酒風味的構想深表共鳴,並肯定金門高粱酒長年維持九成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年營收逾新台幣120億元的亮眼表現,展現地方產業的堅實能量。 談及地方產業時,陳福海縣長向日方代表介紹金門高粱酒的發展現況。他表示,高粱酒不僅是金門的地方特產,更是文化象徵,承載著歷史、技藝與在地精神。縣府將持續推動產品創新與品牌升級,讓金門的酒文化走出亞洲、邁向世界,讓更多人品味到屬於金門的風味與情感。 在教育議題方面,縣府近年推動「0至6歲教育扎根計畫」,並於前階段率團赴日本實地參訪,學習日本在「校園動線規劃、安全步行環境」及「生活教育」等制度與設計經驗。金門將參考這些作法,逐步推動「友善步行校園」與「生活自理課程」,讓孩子在安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獨立、自信與責任。陳福海縣長表示,教育投資是縣政中最有價值的建設,尤其在幼兒階段,政府必須扮演最堅實的後盾。縣府將持續結合教育處、工務處與社會處跨局處合作,從硬體到課程、從環境到理念,打造具國際視野與在地溫度的幼教環境。 此次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團除拜會縣府外,也參訪金門酒廠,深入了解地方產業現況與文化底蘊。片山和之代表表示,金門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居民的熱情都給人深刻印象,期待未來在地方層級持續推動教育、文化與觀光的友好合作,共創雙贏發展。 陳福海縣長在會後表示,這次交流不僅是一場友誼互訪,更是開啟金門對外合作的重要契機。金門將持續強化教育、文化與產業三大軸線,深化與日本及國際夥伴的連結,讓「地方外交」成為推動縣政的新動能。縣長並感謝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長期以來促進雙邊理解的努力,期盼這份友誼能化為更多具體成果,為地方發展注入新能量。
-
小三通雙向停航兩天 水頭湧現候補人潮
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金廈海域的海象不佳,小三通客運從十月十九日下午兩點三十分後停止雙向行駛,後續又因颱風造成強風的雙重影響下,小三通二十日全天停駛,昨日一早水頭碼頭的出境大廳就擠滿了等候船班的旅客,候補取號的旅客相當眾多,所幸昨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後恢復行駛,旅客陸續疏運中。 受停航影響,大量旅客一早即湧入金門小三通通關大樓等候,現場一度人潮擠得水洩不通,初估滯留人數近千人,不少旅客焦急詢問後續安排。港務處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加派人力進行秩序疏導,並持續透過廣播與公告說明最新狀況。 航港局是在十月十九日早上宣布,因受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當天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自下午兩點三十分的航班結束後雙向停航,而這一停駛就是兩天的時間,累積許多行程受到影響的旅客。 現場一位準備前往大陸自由行的旅客接受訪問時表示,因為船班取消,他跟同行的朋友只能現場候補碰運氣,不過他抵達碼頭的時候候補民眾已經多達一千多號了。另一位民眾則是說,他是預訂二十號赴陸的行程,無奈當天船班被取消了,昨日只能早早到場候補買票,不過昨日他五點三十分到達水頭,現場就已經有上百位民眾在等待了。 由於小三通停航兩天,昨日一早水頭碼頭遊客擠得水洩不通,不少民眾引頸期盼何時恢復開航,所幸港務處在中午時宣布,因天候已達開航標準,自十月二十一日中午十二點三十分恢復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航班雙向航駛。 但壞消息是小三通客運在晚間再度宣布停航,公告指出因受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十月二十二日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航班全日雙向停航,若天候影響減弱達復航條件,會再行公告,民眾搭乘前務必先行確認。
-
縣府召開特教發展公聽會 共創友善融合教育環境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於10月上旬在金城國中圖書館四樓舉辦「金門縣特殊教育發展計畫(115–119年)初稿公聽會」,邀請縣內各級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家長、學生及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針對計畫初稿內容提出建言,期望凝聚共識,為未來五年特殊教育政策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處長黃雅芬在致詞中表示:「特殊教育不僅是一項教育政策,更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縣府會持續以孩子需求為優先,無論是學前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資優培育或是學校無障礙環境改善,都將逐步落實。我們希望藉由這次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讓金門的特殊教育發展更具前瞻性,也更符合在地需求,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現潛能,成為社會的重要力量」。 此次計畫是延續「110至114年特殊教育發展計畫」的重要里程碑。新一期計畫以「多元參與、有效融合」為核心,規劃自115年起至119年止,涵蓋四大面向:「健全行政法規與支持網絡」、「優化鑑安輔機制」、「實踐適性課程與教學」、「精緻支持服務與輔導轉銜」。透過行政制度強化、專業團隊合作、課程創新與全方位支持,確保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學生皆能在公平、友善且無障礙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縣府教育處表示,發展計畫初稿除依循中央政策方向外,也特別回應本縣的發展需求,例如與『零歲紮根計畫』的整合,強化早期發現與介入;針對資優教育,規劃鑑定系統化與雙重特殊需求支持;在課程與教學部分,將強調合理調整與普特協作,並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處感謝所有關心本縣特殊教育發展的夥伴提出建議,會後亦開放至線上補提意見,讓計畫更臻完備。 現場與會老師發言說到:「東西半島特教班學生數落差大,希望能從法規層面盤點安置相關機制,確保學生就近入學」、「普通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本次納入特殊教育班型及學生數,需縣府跨科及學校跨處室的整合,希望能將設班經費一起納入考量」、「目前發展計畫依照中央政策架構撰寫,可再思考如何納入本縣特色」。 家長以線上方式提出:「我們期待看到長期的追蹤與研究計畫,讓資賦優異與身心障礙孩子的學習歷程能被持續關注,能有助於看出縣內的特教生真正需要什麼」、「特教學生銜接高中職可以多著重,升學後所需的支持服務應確實轉銜,以確保資源儘速到位」、「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校的體育課程需求應該被重視,參與適應運動與運動輔具的推動應該更積極」。 會議當晚由教育處長黃雅芬主持,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召集人進行初稿簡報,現場設有手語翻譯、聽打、放大字體及易讀版資料等特殊需求服務,確保不同需求的參與者皆能充分了解與表達意見。亦利用休息時間收集與交換意見,提供現場與會者發言機會,展現公開透明與多元參與精神。 本次公聽會不僅是行政計畫的說明,更是政策對話的平台。透過各界的交流,將使未來五年特殊教育發展更能呼應現場需求,推動行政法規健全化、鑑定與安置制度優化、師資培育與課程多元化,以及相關支持服務的全面升級。縣府教育處將彙整各項意見修正發展計畫,隨後送交本縣特殊教育諮詢會審議,並訂於115年1月公布修正後的正式計畫。 縣府強調,特殊教育發展的成功需要縣府、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參與。教育處將持續以學生為核心,打造「多元、友善、融合」的教育支持體系,為金門推動融合教育及支持學生全人發展注入更多的力量。
-
金門辦全國社照高峰論壇 銀向共生社區新未來
為提升本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服務量能與凝聚力,金門縣政府社會處協同社團法人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於10月20日至21日假金城社會福利館舉辦「114年度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高峰論壇-影響力深化工作坊」,共有來自各社區據點的幹部、志工及專職人員等50餘人熱烈參與,展現據點豐沛的活力與創造力。 社會處長青及身障福利科科長陳韻雯致詞時表示,本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動多年,已深耕於各村里,感謝各據點幹部與志工長期無私奉獻。她指出,本次「影響力深化工作坊」期盼透過縣外績優據點的經驗分享與專業引導,搭建政策對話與學習交流平台,集思廣益,共創永續照顧藍圖,提供具在地特色的普及性預防照顧服務,進一步強化社區居民的參與與自主經營精神,以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據點高峰論壇為全臺社區關懷據點年度的重要活動。為實現「在地安老、全齡共生」願景,目前全臺已有超過5,052個社區關懷據點致力於推動初級預防照顧。今年度論壇以「服務永續創新發展」為主軸,分別從「共生社區」、「心靈照顧」及「全齡守護」三大面向切入,聚焦據點實務與創新服務的延伸。此次金門論壇深化工作坊則延續上述核心議題,讓學員依據社區實況發展創新構想,藉由課程互動與經驗交流,激發據點服務的新能量,實踐在地多元共生的場域發展。 課程內容豐富多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分享專業見解與實務經驗。中華金點社區促進聯盟理事長洪禮錝主講「創新高齡服務展望未來-新趨勢」及「共生社區與社區關懷據點的關係」;財務長李金雀講授創新服務課程「孤獨處方箋」與「社會處方簽-藝術輔療」;教育部部定講師根秀欽分享「高齡者的靈性需求」與「高齡者的溝通技巧」;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處長陳俊佑講授「心靈健康、全人照顧」;中華華鹿社會福利關懷協會理事長陳秋羽則以「長者經濟安全:智慧防詐」為題,帶領學員深入探討高齡照顧的實務議題。講師們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引領學員進入「銀向共生社區新未來」的學習情境,激發更多據點轉型與創新思維。 縣府表示,金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結合在地志工力量,長期提供長者關懷訪視、電話問安、營養餐食、健康促進及社會參與等服務,展現「在地照顧在地人」的精神。近年在全國社區金點獎表現亮眼,瓊林、東門及信義新村社區分別於108年、111年及112年榮獲「金點之星」團體獎,今年前水頭及盤山村社區再度入圍該獎項,前水頭社區志工隊長許華玉亦入圍「金點英雄」個人獎,成果獲中央肯定。 縣府強調,藉由此次論壇與工作坊,期能讓共生精神落實於社區,促進在地互助共好,讓長者、身障者及各年齡層居民都能獲得最貼近生活的支持與照顧,共同邁向「永續據點、共生社區」的美好願景。
-
縣府邀集各單位同為浯島觀光發展獻力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旅遊觀光熱潮,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特別盤點各單位年度活動,並於10月20日邀集中央駐金及地方等十多個單位召開「2026年金門縣觀光活動研商會議」,共同整合明年度觀光推廣重點及活動期程,期望透過提前規劃與行銷布局,讓金門觀光活動發揮最大效益,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前來體驗「友善金門、多元旅遊」的魅力。 觀光處處長許績鑫表示,本次會議是依循陳福海縣長「友善金門、多元旅遊」的施政理念,針對2026年度具觀光性質的活動進行全面盤整與整合,讓年度活動的時程規劃更加完整、有序。會中,縣府各局處、鄉鎮公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台電公司等單位,共提出近50項觀光活動構想,內容豐富多元,兼具文化、運動、親子與產業特色。 其中,明年度大型觀光活動依時序將包括「金門島嶼生活節」、「金門馬拉松」、「自行車活動」、「石蚵文化季」、「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親子嘉年華」、「金門海上長泳」、「金寧音浪玩水節」、「金湖海灘花蛤季」、「中秋博狀元餅」、「老兵召集令」、「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烈嶼芋頭季」、「金湖九宮格及坑道音樂節」及「搖擺金各演音樂祭」等16項大型活動,預料將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亮點。 觀光處進一步說明,未來將把各單位活動資訊整合於縣府建置的「金門觀光旅遊網」及「金門行動旅服」平台,形成「金門年度觀光活動行事曆」,讓旅遊業者能及早規劃遊程與行銷方案,並搭配兩岸三地旅展與旅遊推介活動,持續提升金門的能見度與觀光吸引力。透過政府與產業的合作,共同營造金門觀光新風貌,帶動地方產業及整體經濟蓬勃發展,打造共榮共好的多贏契機。
-
海洋污染應變演練昨登場 跨單位協作逼真如實戰
114年金門縣海洋污染應變實兵演練於昨(21)日上午在料羅港區五號碼頭辦理,中央、地方共計有十餘個單位參與。現場模擬受強烈東北季風影響,導致海洋油污染與化學品洩漏及突發空污等,跨單位啟動處置應變,整個過程順利且逼真。縣府參議李廣榮主持時表示,期透過演練強化金門海域防救災韌性,當事故發生時能將影響降至最低。 金門縣政府於昨(21)日上午10時30分在料羅港區五號碼頭辦理「114年海洋污染緊急應變實兵演練」。該聯合演練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指導、金門縣政府及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金門縣環境保護局與中油金馬行銷中心承辦,邀集金防部、第九海巡隊、第九岸巡隊、港務處、消防局、觀光處、港務消防隊水頭港分隊及港務警察金門港中隊等單位共同參演。 演練由縣府參議李廣榮主持,演練模擬金門地區受強烈東北季風影響,貨櫃掉落砸壞輸油管閥,導致柴油約10公秉外洩,並造成液鹼化學品洩漏。相關單位確實依程序即時啟動通報機制,由港務處第一時間成立前進指揮所,環保局接手指揮權後,指揮各單位投入應變,包括岸際吸油棉佈設、攔油索設置、油污回收、化學品圍堵、空氣污染偵檢及落海人員救援等,完整展現跨單位協同合作與現場應變處置效率。演練在強勁風勢助陣下,更加逼真。 演練過程中,除模擬海洋油污染與化學品洩漏雙重事故外,同時也啟動空氣污染突發事故應變作業,以「一案多應」模式,檢核地區各單位,面對複合型災害時的整合與動員能力,包括環保局運用空拍機與海洋油污擴散模擬系統掌握污染範圍,即時回報應變中心;海巡單位利用遙控式救生圈成功模擬落海人員救援;金防部於現場架設除污帳與除污通道,以確保人員安全,整體演練過程流暢逼真,獲得與會長官與專家一致肯定。 縣府參議李廣榮也代表致贈感謝狀予參加演練的中央駐金及金防部等單位,並為此次演練講評。他指出,演練模擬了管線受損、柴油外洩,進一步延伸至空氣污染、人員落海及火災的複雜複合情境。在應變過程中,各單位展現了快速通報、有效應變以及機關合作的精神,為金門海洋污染防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練細節中看到了多項優點,諸如橫向的通報效率、現場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資訊共享和決策資源的順暢,都將影響著現場應變效能、跨單位的救災救護流程與技巧。 李廣榮也指出,整體而言,演練不僅達成了一定的目標,也累積了寶貴的經驗。由於金門位處離島偏鄉,與本島距離相對遙遠,一旦發生重大污染事件,設備跟人力的調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更需要透過高強度的演練,強化自身的應變能量,並建立與中央緊密的資源協調機制。未來,將持續不斷地進行相關的演練與精進,以健全防救災體系,堅決守護金門海洋的環境與居民的安全。最後,感謝所有參演單位及同仁,讓我們持續攜手合作,讓金門更安全、更有韌性!
-
烈嶼協會百人返鄉拜會府會 再赴福建展開交流之旅
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組團返鄉拜訪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等單位,關心家鄉建設發展,提出多項建言。同時,也前往大陸拜訪福建、廈門、晉江等地的金門同胞聯誼會,增進兩岸金門同鄉之情誼。 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洪朱生率領理、監事、顧問、幹部、會員鄉親等百餘人,包括名譽會長孫國欽夫婦、名譽會長洪資成、副會長洪銘銅、理事孫允理、監事蔡天來夫婦、秘書長洪麗鈴、副秘書長馮國樑、洪輝耀、事務組長林美華、公關組長林湘梅、文宣組長林聿岑、財務組長呂國男夫婦、行政組長洪秋玲及幹事林永勝夫婦、志工組長吳奎建夫婦、志工林碧梅、秘書張莉珠、前副會長張坤義夫婦、前理事林琨堯、前理事張天振夫婦、前監事洪賽碧、方進治夫婦及顧問呂慶忠、會員鄉親羅淑滿、洪志懷、方進治、呂黎嬌、王清啟、呂語穠、呂再成、林建國、洪招治、陳姿潔、林金仁夫婦、吳國安、洪玉真夫婦、高鴻祥、洪紫涵夫婦、林文科、林志發、林蔓婷、張煥忠、洪池和夫婦等鄉親,返鄉參加芋頭節活動,並拜會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烈嶼鄉公所、烈嶼鄉民代表會等單位,對家鄉各項公共議題進行交流,旅台鄉親希望家鄉的建設及民生愈來愈好。 該會顧問、幹部提出很多的建言,提供縣府等單位施政參考,包括各營區碉堡景點維管可再加強,如雜草影響視線及景觀等;松柏園照護期望人力充裕,多安排園生到園區戶外運動休閒;臺金機位建議再多爭取,而臺金交通船建議比照馬祖,爭取由中央籌資,縣府採購後再結合運輸及觀光等規劃;農業灌溉用水成本高;烈嶼漁民增加更多船席等。會長洪朱生並致贈「造福桑梓」紀念牌給金門縣政府、金門縣議會、烈嶼鄉公所、烈嶼鄉民代表會,感謝對同鄉會提供的協助和服務。 洪朱生會長也特別偕同幹部拜訪縣議員洪成發、洪鴻斌,致贈「桑梓流光」紀念牌給縣議員洪成發、洪鴻斌,感謝他們長年支持協會會務,為烈嶼鄉親的付出。議員洪成發致贈高粱酒回禮,縣議員洪鴻斌設宴招待,縣議會並致贈2打原釀高粱酒。該會也頒發顧問聘書給洪長享醫師,洪長享回贈貢糖禮盒。 烈嶼協會顧問張天振與夫人張曹玉華,在事業有成之餘,不忘桑梓之情與母校恩澤,特別返校捐贈新台幣二百萬元,並以雙親名義設置獎學金,獎勵後輩子弟努力向學,為該協會此趟返鄉之行增添一段佳話。 隨後,烈嶼協會也組團由會長洪朱生率領理監事、顧問、幹部、會員鄉親等近30人,循小三通管道前往大陸展開一連四天的參訪和交流行程,先後拜訪福建金胞聯、廈門、永春、南安、晉江等金門同胞聯誼會,藉此相互交流學習,促進海峽兩岸金門同鄉之情誼。 烈嶼協會指出,會長洪朱生早年在擔任桃園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期間,就主張積極推動兩岸金門鄉親交流,與大陸金門同胞聯誼會一直以來都保持良好的互動且密切、熱絡,鄉親情誼一直延續到現在,久久不散。洪朱生會長於112年3月接任該會第十六屆會長時,就明確的表示要持續與東南亞鄉僑及福建金門鄉親多多交流,維繫這份情緣。114年3月再度連任第十七屆會長,便積極規劃10月份的參訪行程,主動接洽福建金胞聯等友會。 而這次的參訪的活動也一如往常受到福建金胞聯鄉親,包括永春縣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林豔麗、南安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秀惠、晉江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張亞宇、廈門市祥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陳成都等理、監事、幹部熱情的歡迎,雙方除互贈紀念品外,會長洪朱生特別致贈「鄉情永繫」紀念牌給金胞聯四個團體,也進行交流、學習、討論,增進彼此多一層的認識,也希望這份血濃於水的情誼,永續長存,隨時都可互相關心,互相學習。 會長洪朱生表示,這次的參訪活動收穫滿滿,除了邀請福建金胞聯團體來金門及臺灣參訪、交流外,在他任內會持續推動兩岸鄉情交流,一起來關心母鄉金門的大小事,共創美好。
-
金門2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診 衛生局籲民眾落實防蚊措施
金門地區於10月15日出現疑似屈公病病例,經採檢送驗,檢驗結果為陽性,疾病管制署昨(21)日證實為境外移入之確診個案,2名個案為50多歲同住家人,均已痊癒。金門縣衛生局在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調查及防治,亦針對個案村里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並藉此呼籲鄉親,徹底清除住家內外積水容器,減少病媒蚊孳生;若出國旅遊務必落實防蚊措施,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關於金門出現境外移人屈公病確診病例,金門縣衛生局指出,10月15日接獲部立金門醫院通報2例疑似屈公病病例,經採檢送驗疾病管制署後,於10月17日檢驗報告結果為陽性。疾病管制署昨(21)日公告,確定為境外移入屈公病確診個案。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經疫調顯示,2名個案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10月初曾前往中國廣東省自由行並於10月7日返金,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及紅疹等症狀,研判於廣東省活動期間遭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衛生局也說明,在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疫情調查與防治作業,針對個案居住村里進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並加強社區防疫宣導。此外,也結合環保局及鄉鎮清潔隊人力,完成個案住處周邊之噴藥作業及孳生源清除工作,以防範疫情擴散。 依據疾管署之統計,今(114)年截至10月20日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且統計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各1例);地區2例確定病例亦為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至2024年同期介於1至15例)。 衛生局指出,針對近期金門縣出現2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診個案,提醒計畫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之民眾,務必於旅途中加強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之防蚊液,以降低遭病媒蚊叮咬的風險。 衛生局也說明,屈公病主要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病患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後5日間處於病毒血症期,具傳染力。若於此期間遭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蚊體內複製2至9天,之後該蚊再叮咬其他人,即可能引發社區傳播。 近期受東北季風影響,雖然氣溫逐漸下降,但白天仍適合病媒蚊活動與繁殖。為降低屈公病及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風險,衛生局籲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等措施,徹底清除住家內外積水容器,有效減少病媒蚊孳生。 衛生局也提醒,除了出國做好防蚊措施外,若出現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尤其是手腳小關節、手腕與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接觸史與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通報與診斷治療。並再次呼籲,大家務必要落實個人防蚊措施與環境清潔,保護自身健康,也有助於守護家人與社區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