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守護燈塔 照亮烏坵

發布日期:
點閱率:1,155
字型大小:

烏坵鄉孤懸於金門馬祖間,距離金門72海里,以大小坵二島合計面積僅1.2平方公里,目前雖為金門縣第六個鄉鎮,卻因交通不便及仍屬軍方管制,一般民眾無法登島參觀,鮮少有人了解烏坵特殊的歷史背景與現況。近來,因烏坵燈塔的復燈及民眾提報提昇指定為國定古蹟,而受到媒體及民眾的關注。
烏坵燈塔建於西元1874年(清同治13年),由英籍工程師韓德善(David Marr Henderson)規劃設計,哈爾定(John Ropinald)監造,為往來福州、廈門之間的船隻導航。烏坵島因島嶼組成之地質石材多有石英及水晶,島嶼表面覆蓋黑色石塊,又因海島東北季風強勁,因此草木不生、難以發展農耕,早期的島嶼居民多屬鄰近的福建莆田短期捕魚臨時居住者,十九世紀時因福建地區海灣礁岩多為避免南北往來船隻發生事故,而成為一系列興建燈塔的島嶼之一。目前臺灣地區所轄管之福建沿海燈塔者由北至南分別為馬祖之東引(東湧)燈塔、東莒(東犬)燈塔,金門的烏坵燈塔、北碇(北椗)島燈塔及東碇(東椗)島燈塔五座。其中,興建於1872年的東犬燈塔、1904年的東湧燈塔均為國定古蹟,興建於1874年的烏坵燈塔則為金門縣定古蹟。
烏坵燈塔塔身由長60-70公分,高30-40公分略有弧度之石材以石榫相啣而成,因石材屬深色系而被認為是黝黑色。塔高19.5公尺,底層內直徑3.88公尺,外直徑5.54公尺,共分四層。原有燈籠於二次大戰時遭飛機炸毀,後來重修時較原來少一層樓,而燈塔周邊則有守塔人之生活空間建築群。1951年因軍方戰略需求而停止點燈,並於1970年代由軍方增建相關建築與工事並拆除燈座,燈塔由軍方作為監偵周圍海面及情搜使用至今。
從歷史文化而言,烏坵位於福建湄洲灣與興化灣之間,地理位置重要,清末五口通商時期燈塔的設置乃有助於兩灣船隻頻繁進出時的安全;近代由軍方駐守使用,凸顯了燈塔所在位置的導引、制高點之功能與特色。再從其稀少性而言,燈塔為外籍工程師設計興建,塔身石材由外地製作後運抵烏坵組裝,以石榫相啣而成,乃見證了早期燈塔的技術與形式發展,極具特色。
烏坵燈塔在2006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後,因其為年代久遠的石造圓塔,保存完整且為該時代典範,被認定應與同時期的東犬燈塔,同樣具備國定古蹟之價值條件,目前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組成專案小組會勘及整備相關價值論述之資料後,望能獲得審議通過,提昇為國定古蹟。而主管燈塔業務的交通部航港局為推動保存燈塔並維護及價值,訂定「全國燈塔整建及發展計畫」,經與國防部及海軍陸戰隊協商後,規劃本月23日辦理烏坵燈塔復燈,希望透過此一復燈計畫,恢復燈塔的風華、再現烏坵的歷史意義,接續則將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程序辦理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而值得一提的是,除烏坵燈塔外,金門的東碇與北碇島燈塔,目前均無文化資產身份,其中東碇島燈塔興建於1871年乃福建沿海五座燈塔中最古老者,亦與烏坵燈塔同為韓德善所設計,短期內應由航管局申請或金門縣文化局逕行指定為古蹟,以與烏坵燈塔同時彰顯其特殊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在臺灣各外島多已解除管制時,烏坵卻仍延續著軍事要塞堡壘的嚴密管制,常住島上的三十餘位居民目前仍受到軍方特殊的管制,並也同時獲得軍方極佳的照料,鄉民、軍方的互動方式實則金門戰地文化的現代活見證。因此,烏坵燈塔代表了海洋文化的發展及烏坵島特殊的背景、兩岸軍事對峙的歷史,極具特殊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提昇為國定古蹟指日可待。
望由透過復燈、提昇為國定古蹟,將烏坵的歷史與文化再現,也望外界能多關懷此一孤懸百餘公里外的金門轄屬島嶼及生活不便的鄉親們。
讓我們共同守護燈塔,一同照亮烏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