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南洋拜訪團談縣府用心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17
字型大小:

為展現海內外金門人團結氣象、發揮金門人凝聚力與濃厚情誼,金門縣政府於十八日到二十三日,南向訪金僑,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此期間,分別拜會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慧珠代表、潘斯里陳開蓉女士、丹斯里楊肅斌先生、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馬六甲金門會館,並參訪馬六甲三忠宮、參加巴生歌樂節開幕典禮、拜會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新加坡金門會館、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梁國新代表等。
此次參訪團,特具意義,除由縣長楊鎮浯親自領軍外,隨行團員包括縣長機要秘書陳志斌、社會處長董燊、財政處長孫國智、行政處長陳祥麟、觀光處長丁健剛、文化局長許正芳、金城鎮長李誠智、金湖鎮長陳文顧、金寧鄉長楊忠俊、烈嶼鄉長洪若珊等人。可謂集一時之精英、地方之人才,其用心可知,預功有期。追溯此行之意義,當自「落番」談起,也只有如此切入,更能彰顯縣府此行之用心。
「落番」!在昔日並非值得喝采之事,畢竟是一群在故鄉無法謀生,只好離鄉背井,往未知的南方找尋生存機會。如何了解這些金門前輩們?且以新加坡為例。
很多金僑,是在當地從事一些如駁船運等苦力,住在「苦力間」,苦力間,是當時新加坡河周遭的特殊地景,約三十個單身男子,合租一間苦力間,每間苦力間的移民工,皆來自相同的村落。而這些離開金門、前進南洋的遷徙行動,在閩南語中叫做「落番」,意指「下去番地」,他們大都從事原先在十九世紀,由印度人主導的船運事業,包含駁運、航運與貿易商行等。
自十九世紀以來,來自中國南方沿海的移民工絡繹不絕,位處福建沿海的金門島自不例外。清中葉以後,東南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土地不足,加上西方殖民勢力,在東南亞極需大量人力,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清朝與列強簽定《北京條約》,被迫開放華人移工出海,構成金門的第一波海外移民潮。金門人首先過海,來到僅距離七公里近的廈門,再經由香港轉進東南亞。其中新加坡,是當時最主要的目的地,也因此是有最多「金僑」人口之地。
而第二波海外移民潮,則發生在1912至1929年間,正值清末民初之際,東南亞已然興起的貿易經濟,仍然持續吸引金門人背井離鄉討生活,此期間,至少四成金門人口,在短短十四年間外移。接著二戰期間,金門遭日軍佔領達八年時間,戰亂導致部分百姓逃離金門,是第三次移民潮。而最後一次移民潮,發生在1945年至1949年間的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實施「抽丁」,徵用男丁為兵,迫使青年男子逃離金門,稱作「走壯丁」。
這些各具背景之金門移工,儘管動機不一,但卻具有相同的意念,那就是:「咱是金門人!」也因為這種意念,因此儘管過程辛苦,乃至危險,卻不忘相互扶持;賺錢回鄉;光耀故里。就因此種凝聚力,與濃厚的情誼,對金門之經濟發展,乃至今日各具特色之建築物等,皆是史事今用之顯例。也唯有從此切入,方能明白縣府此行之用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