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古寧頭戰役」到「小三通」──金門戰地角色的變遷與定位探討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建民。
點閱率:1,574
字型大小: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共軍攻陷廈門後,中共第十兵團主要工作轉入城市接管工作,而以兩個軍的兵力分布至澳頭、大嶝、圍頭等地集結,其中由第二十八軍準備攻擊金門,第三十一軍攻小金門,對金門形成三面包圍,企圖一舉奪取金門進犯台澎。十月二十四日夜,中共解放軍以近萬餘兵力,分乘木船二百餘艘,在金門本島嚨口和古寧頭一帶登陸,雙方展開了歷經五十六小時的浴血苦戰。初期國軍因傷亡過多,轉守西山、湖南高地、安岐等地。二十六日三時許,共軍以一加強營四個連隊再登陸古寧頭,國軍在海空協助之下,於拂曉再次攻擊,激戰至二十六日晚,登陸之共軍大半為守軍殲滅,殘餘部隊潰集古寧頭北山等處,再經國軍圍剿,至二十七日十時許,餘軍全數為守軍解除武裝。(註四)

古寧頭一役,確是共軍在國共戰爭中的一大敗筆,不僅延宕了其攻台的時程,也阻礙了其解放台灣的有利時機。從軍事鬥爭的角度來說,決定國共隔海對峙的戰役當屬「古寧頭戰役」,此戰役所造成的結果是兩岸隔海分治的局面。(註五)就台灣方面而言,以當時的軍事情勢,在台之軍力仍有所不足,臺北第六軍之二○七師雖已成立,三三九師卻人員不足,一六三師由原臺灣警備旅兩團所改編,臺南之第八十軍,所屬第二○一師戍守金門,二○六師尚稱完整,三四○師則在編練中,而由上海苦戰後撤退來臺的五十二軍及五十四軍,實力亦折損過半。(註六)設若金門不保,則中共趁勢揮軍台澎,徒增國軍風險。因此古寧頭一役有效延阻共軍解放台灣的企圖,確保台灣生機,促使後方順利發展,其歷史意義與重要性自不待言。金門也因此役,奠立了其在兩岸分治過程中,戍守前方,成為反共前哨的戰地角色。

三、後冷戰時期金門戰地角色的轉變

金門由於地處海島,在冷戰期間的國共戰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冷戰時期一九五四年及一九五八年的二次台海危機,金門乃處於兩岸當局政治性的考量以及美國對兩岸的政策考量,而決定金門的命運。冷戰時期,由於兩岸絕大部分是處於軍事衝突與對峙的階段,因此,金門的戰地角色必須被強調與重視,並作為復興基地前哨站的表徵,其軍事意義似乎大於政治意義。(註七)

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戰役開始,金門便成為台灣方面寄望反攻大陸的跳板,也是中共方面在冷戰時期前進台海的主要戰場,此時金門作為兩岸角力的軍事意義不言可喻。反之,後冷戰時期,兩岸關係已漸次朝和解與和平統一的路程邁進,金門逐漸褪去其軍事色彩,以謀求對岸中共善意的回應,因此所謂「撤軍論」甚囂塵上,此時金門的政治意味反而大於軍事意義。(註八)

自一九五○年代的二次台海危機之後,對台北而言,金門具備實際上軍事反攻的意義及可能性日益減縮,但仍具有在地緣政治上作為對外宣示台北不忘反攻大陸的職志,以為執政當局穩固統治的基礎。為證明台北具有反攻決心的宣傳性,直接在金門屯駐重兵,並將之定位為前線與戰地,最具有說服力。其次為加強實質宣傳效果,台北當局復以金門作為「戰地政務」的實驗地區,(註九)在政治上與軍事上 都具有無比的象徵意義。

時值後冷戰時期,金門外島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做為戰地之角色意義已不在。首先,在中共迄未放棄武力犯台的條件之下,雖然中共對金門外島的奪取為犯台可能方式之一,但是中共率先攻擊金門、馬祖甚或澎湖的可能性不高。因為若攻打金、馬外島,勢必會遭致這兩個外島的猛烈反擊,戰火會立刻延燒至大陸,廈門和福州外緣亦將受到摧殘,且我在金、馬兩地目前尚有軍事防禦工事;相對於金、馬外島的嚴密兵力部署,我方在東沙島和太平島的有限兵力將很難久守,(註十)因此中共對東沙島和太平島的攻掠較易,代價也較低,在此情況之下,金、馬外島反而相對安全。況且以第三次台海飛彈危機的型態來看,中共初期以飛彈對台灣實施封鎖,或對台灣無軍事防備或防備兵力較弱的小型島嶼進行攻擊的可能性極高。相對於此,金門再度成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台海危機時中共率先攻擊的首波目標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換句話說,就整個國際局勢以及台海戰略情勢的考量而言,金門在傳統上作為保衛台灣的前哨站的角色已逐漸淡化,後冷戰時代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軍事性角色會轉化成政治性角色。其次,基於兩岸關係漸趨和緩的考量,「金馬撤軍」論終究不只是口號而已。近年來,金門駐軍的數量已經從民國八十六年的三萬多人,於一年後銳減至二萬餘人,到現在只剩不到一萬人。顯然金馬撤軍最終的考量是從軍事上和政治上兩方面著眼。在軍事方面,執政當局認為金門的戰略地位已經不像以往那樣重要,繼而政府政策上有意規劃金門成為「和平區」的構想原本就是一種在兩岸之間設立「軍事緩衝區」的觀念;在政治考量上,也顯示政策上樂見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決心和態度。況且金門對岸的廈門今已成為國際商港與經濟特區時,若繼續將金門定位為戰地顯已不符合現今的兩岸情勢。(註十一)

註 釋

註四:張火木,︽金門古今戰史︾(金門縣政府印行,民國八十五年十月),頁四四。

註五: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週知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一月),頁九三。

註六:張火木,︽金門古今戰史︾,前揭書,頁五一。

註七:陳建民,︽從台海危機論金門的戰略地位│權力平衡理論的運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學報,創刊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頁一六。

註八:同前註。

註九:所謂「戰地政務」實驗,就是預備在反攻大陸後,接收淪陷區實施軍政的制度。其根據就是一九五六年六月頒行的「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

註十:林郁方,︽危險的預言︾(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一九九五年一月),頁七三~九二。

註十一:羅德水,︽「金馬福建和平區」︾,聯合報(台北),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十九日,第十五版。 (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