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術心‧文學情──試論洪明燦的《藝海騰波》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512
字型大小:

《藝海騰波》是洪明燦老師繼《藝動的心》與《華枝春滿》後的第三本書。

收錄於書中的廿六篇作品,雖然都是洪明燦老師從事藝術創作之餘的副產品,但若以文學的觀點而言,顯然地,書中除了〈碉堡物語〉與〈荒屋〉系列為新詩外,其他廿四篇作品,幾乎都是可讀性甚高的散文佳作。相較於《藝動的心》與《華枝春滿》二書,它所觸及的層面似乎更廣泛,筆端除了流露出真情外,內容也更加地扎實。無論是隨筆或心靈上的感觸,還是藝術的賞析和品評,都有其獨到的見解,讓作品更具深度和廣度,甚至,還多了一份感性。 

  已故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曾經指出:「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寫出多少旁徵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麗的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緒,乾乾淨淨直截了當地表現出來。」《藝海騰波》這本書的可貴處,正因為作者能把握住散文書寫的要領,把內心欲表達的意象,透過綿密的思維,誠摯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們讀後,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誠然,文學的書寫方式各有不同,讀者欣賞的角度亦有所差異,但無論是作者或讀者,如果能把眼所見、心所感,誠實地訴諸於文字,以它來傳達感情,那便是可貴的。相信《藝海騰波》這本書,不僅禁得起考驗,亦有其存在的普世價值。   從書中的目錄來看,作者是以書寫的時間依次做編排,為了便於分析起見,筆者曾試圖把相同的文類歸納在一起,區分成幾個獨立的單元來討論,但似乎與作者編排的原意有些微的出入。因此,就採取折衷的方式,把性質較接近的歸納在一起,其他的則個別來為讀者們做詮釋。  

 〈藝海騰波〉書寫的是旅居新加坡書法家薛振傳先生返鄉個展的感想。作者首先即以薛先生懸掛於文化局展示走廊的一幅行草體中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作品,來描述薛先生返鄉個展的心情。

從內文中顯示,薛先生七歲隨同家人赴星,歷經數十個春夏和秋冬,當他重回這塊土地時,已近耳順之年,因此,金門對他來說是陌生的。但為了達成心願,不惜飄洋過海,千里迢迢地將其書法作品,帶回母島與鄉人分享;並將從其展出的作品中,挑選五十幅,贈予珠山社區發展協會永久陳列珍藏。即使洪明燦老師與薛先生素昧平生,然當他從友人處得知詳情後,卻深受他熱愛鄉土的情懷所感動,始有這篇「展後記」的誕生。儘管洪明燦老師的書法水準已達到一個意境甚高的境界,然而對於薛先生展出的七十餘件作品,仍然用心地去觀賞,並以藝術同好的角色,適時地提出他中肯的看法:

「仔細琢磨他那帖意十足的作品,在飄逸的字裡行間仍舊可以見到篆、隸、漢簡的痕跡,若不是先有這層功夫,如何能揮就這般引人入勝的行草書體?

他能在4×2尺全開的宣紙上,寫著喜愛的唐詩和宋詞,這當中有墨瀋淋漓,水氣縱橫者;有惜墨如金,牽絲自然者;但總能順著書寫當下的那份心情,讓筆墨在風馳電掣的那一刻,鋪成出一件件佳構,呈現出作者心中對書法那份靈、雅、美的要求。」

洪明燦老師簡短而中肯的評析,可說是薛振傳先生書法作品最好的詮釋。但是,並非每位書法家都能把內心的感受,用那麼華麗而高超的文字來表達。往往我們聽到或看到的,都是口頭上的評論較多,鮮少見到以那麼嚴謹的態度,用那麼感性的文體,來為書法個展做完美的解說。因而,我們不得不佩服洪明燦老師的藝術造詣與文學功力。  

 〈老街話畫〉是一篇較輕鬆的作品。書寫的雖然一段赴台南訪友的過程,實際上他最終目的是走訪友人的老家——鹽水鎮,因為那裡不僅有「巴洛克」式的建築,更有一條自清代流傳至今的「橋南老街」。

且看,作者是如何帶領我們進入鹽水鎮的:

「車過台南小東路,只見路旁伸枝展臂的鳳凰木,已開始舞動著它那一身艷紅的花朵,兩道明麗耀眼的花影就在急速駛過的車子中向後飛去。我們即是在鳳凰花的一路相隨之下離開台南市,又在滿眼的翠綠裡經七股、佳里、學甲而至鹽水的。」

作者以鳳凰花的嫣紅和翠綠的葉脈加上優美的文詞,用短短的百餘字來描述這段少說也有數十公里的路程。我們看到的,並非只是一條光禿禿且沒有美感的柏油路,而是一段充滿著詩情畫意的路途。如果沒有敏銳的觀察和綿密的思維,勢必難於寫出那麼活潑感性的佳句。

有著兩百年歷史的打鐵店是橋南老街最大的特色,「木造的門窗,門板已因客人長年的觸摸而呈現出凹凸平滑的色澤。漆黑的屋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打鐵設備,打鐵座、鐵鎚、鐵夾、風櫃、水盆、焦煤、磨刀石……。」作者又活生生地把逐漸式微的打鐵店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很快地進入兒時的時光隧道。想起童時,看那打著赤膊的「打鐵師」,他們左手拿著火鉗,夾住燒紅的鐵板,然後放在鐵座上,右手緊握鐵鎚,每當鎚下後,左手就快速地一翻,除了發出刺耳的鏗鏘聲外,火花射在他們身上,似乎也不覺得痛。其熟練的動作和勇氣,的確讓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看完這個段落,或許會勾起許多人對童年的回憶。   

〈隨花起舞〉與〈老街話畫〉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背景,但前者卻是後者的延伸。當作者回到家鄉,想起台南火焰般的鳳凰花時,竟然為尋找鳳凰花的蹤跡,而「隨花起舞」,在遍尋不著時,卻教刺桐花填補他先前的失落。這篇作品,雖然離不開「畫」,但可說是〈藝海騰波〉一書中,散文味較濃的文體。即使作者把心中的感觸,以平實的筆調來表達,但卻有緊密的連貫性,讓人有一口氣想把它讀完的衝動。作者說:「寫生不就是要寫『現場的生動』嗎?那就試著用流動的筆調,看看能否表現出眼前那份『葉影飄蕩,落英繽紛』的意境?」不錯,寫生要寫「現場的生動」,散文則要寫「心中的感動」,由此可見,藝術與文學的創作方式,絕對有其密不可分的關係。 

  〈張家界到廈門〉看似是書中唯一的一篇旅遊散文,但它的特色依然與作者的藝術家身分有所關聯。在張家界旅遊不忘素描,到廈門則是為了參加「第四屆全國正書大展」的開幕活動。即使作者已掌握住旅遊文體的書寫方式,寫出山水與大自然的原始精神,沒有引述一些導覽資料來矇騙讀者,但如果能把旅遊與參展做一個切割,分成兩個篇章,更能凸顯出各自的文學價值。或許,作者亦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可以從他的表白中得到印證:「這趟旅遊,我飽覽張家界的奇峰峻嶺,登岳陽樓遠眺洞庭的虛無浩淼;在馬王堆看到楚文化的精巧深刻,進古書院見識了嶽麓的道統傳承;在廈門參與翰墨揮毫,欣賞正書大展,領略到大陸書風的脈絡走向……。」  

 〈暑假記事〉區分成:「浯潮再起畫展」、「星期三的文藝課」、「書品道心創意書法展」、「水印木刻版畫」等四個小單元。

或許,當讀者們看到這個通俗的題目時,會誤以為是中學生的作文。因為鮮少有老師會在「艷陽高張,攝氏30度的高溫」下,提筆記下週遭的事物或心中的感想,何況是一位每天悠哉遊哉的退休老師。但我們的疑惑,卻馬上被文中的前言後語所推翻。儘管作者已從教職退休,但仍然延續著往昔的習慣,看到孩子暑假從台灣返鄉,自己的心情彷彿也跟著「放起假」來了,因此,始有這篇作品的誕生。

在〈暑假記事〉的四個小單元中,與藝術有關的佔了三則。「浯潮再起畫展」記錄的是移師到台北國父紀念館參展的感想。參與展出的,可說都是縣籍藝術家中的佼佼者。他們齊聚在藝文薈萃的台北都會,以「浯潮再起.迷彩之戀」為主題,彷彿在昭告世人說:「此次的參展者,全數來自戰地金門,他們有著愴痛的過往、悲情的記憶和永不被摧折的意志和決心!」短短的幾句話,不僅道出參展者的心聲,也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雖然以歡悅之心去參展,但書寫此文的心情卻是沉重的,因為隱藏在他心靈深處的,確實有太多太多的感觸。

「星期三的文藝課」敘述的是已畢業離校、且活躍於文藝圈的城中同學,為即將退休的恩師王金鍊先生舉辦的一場文藝盛會。儘管王老師從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桃李無數,在文藝園地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園丁,但老師為人謙虛,行事低調,如此之盛會,的確讓他有受寵若驚之感。或許是學生之「盛情」,老師「難卻」吧!

「書品道心創意書法展」是作者與吳鼎仁和唐敏達三人書法聯展時的心得。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他深厚的書法功力;從文中,則可以發覺他在書法理論上所下的功夫。他對吳鼎仁書法作品的評語是:「靈動活潑,根底深厚」,唐敏達則是「險峻奇崛,飄逸不俗」。而所謂:「入帖難,出帖更難。」他說前面的半句話陳述學字的不容易,後面則點出風格建立的艱難。倘若沒有一點書法理論做基礎,焉能做那麼貼切的詮釋。然而,對於他謙虛地說:「我的字只能用笨拙兩字來形容。」相信所有看過洪明燦老師書法作品的朋友,都不會認同他這句話的。誠然,他的作品雖未達到書法中的最高境界,但距離已不遠,我們期待著,卻不希望他過於自謙。

「水印木刻版畫」是作者師專同學蔡宏霖老師,受邀蒞金為國中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學員們授課的情形。我們可以從書中許多章節發現到,宏霖老師不僅僅是作者的同學,也是知交,更是南台灣版畫教育的推廣者。他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從定稿、轉印、分版、套色,都毫不保留地為學員做最詳盡的說明與示範,為金門這塊版畫處女地,注入更多的養分。但是,作者並沒有刻意地在文中誇耀老同學的才華和成就,謹以平實的筆調,書寫出內心自然的感受,也同時轉述宏霖老師講授的重點,為喜愛版畫的青年朋友做經驗的傳承。 

  〈乘著歌聲的翅膀〉、〈黑白畫〉與〈看「番也」的畫〉是三篇帶有評論性的作品。前者針對的是「許玉音油畫展」,繼而是「洪明標寫生素描展」,再來是「徐心富高粱紅了個展」。儘管三篇都不是嚴謹的學術論文,但作者卻以專業的角度、探討每幅畫的創作過程。無論是筆調、色彩或技巧,抑或是光影的捕捉,都做了相當明確的論述。當我們進入文中的情境時,彷彿置身在展覽場,聆聽洪明燦老師針對每一幅畫作,為我們做最完美的詮釋。他說:「會感動人的就是好畫,對待藝術的真心最可貴。」讀完上述的三篇作品,卻又讓我們清楚地發現到,作者對三位藝術同好盡是鼓勵和肯定,沒有一句尖酸刻薄的重話,展現出藝術大家的風範。 

  〈說畫〉書寫的是作者與十位畫友舉辦「驅山走海」聯展的經過。該文著重的也是針對所有參展者作品的詮釋。無論是楊文斌、楊天澤、李苡甄的水彩,董皓雲、顏國榮的油畫,洪永善、張國英的水墨,唐敏達、汪聞賓的素描等作品,他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由此可見,作者在藝術領域所涉獵的,並非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一般評論文字的書寫,總是較嚴肅而生硬,但作者的遣詞用字,卻是那麼活潑生動。我們可以從他評論唐敏達的水墨畫得到印證:「細膩的筆調,簡略的畫面,冷冷的情懷,水墨的氛圍,畫面常給人一種豐富潔淨、理性對比的美感,就像他的人一樣,簡扼明白,不喜囉唆。」而卻以極端感性的字句做自我期許:「走入田野即是走入心靈,我以這塊生育我的島嶼為舞台,緊緊抓住這有如電光石火的瞬間生命,演我該演的。」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是難以做那麼貼切的描述的。 

  〈南山頭寫生歸來〉、〈再走台南〉、〈走進漳州〉、〈烈嶼一日〉、〈沈耀初百年紀念展〉、〈水墨浯江在廈門〉與〈島嶼的容顏〉系列作品,均為作者遠赴各地參展或寫生時的心得。雖然記錄的都是一些攸關展覽、繪畫的事宜,以及與各地藝術家互動的信息,如以高標準的文學觀點而言,它顯然是平庸了一點。然而,當我們仔細地品嚐時,卻又可以從其中,發覺他對母島的眷戀和關懷,無論走到任何一個地方,始終沒有忘記金門這塊孕育他成長的土地。

「這塊生養我的土地,終於可以因我們的關係,首度以一種樸素深沉的圖像,呈現在大陸人的眼前,藉著這樣的一個機會去陳述它的故事,顯露它的精采,更進而打響它的知名度。金門人走出去也同時讓『金門』跟著出去,我想畫展主題〈島嶼的容顏〉,如此的一個命名,多少已經反映出這樣的一種心境。」〈島嶼的容顏〉系列之一「畫展因緣」

「是家鄉那種寬坦靜謐的環境,滋養出我作畫當下的那份心思,沒有這塊歷盡風霜的土地,就沒有我那笨拙的圖畫。」(同上)

「十年來的堅持,一步步傻傻的走,笨笨的畫,不太去管畫壇上那些讓人眼花撩亂的派別和主義,在意的只是對待土地時的那份真心。島鄉金門曾經承載過太多的戰爭悲情,但它畢竟是一塊生態豐美、人文薈萃的地方。」〈島嶼的容顏〉系列之三「畫展開幕」

「以今日所見對照家鄉的宗祠,從維護的角度上來看,金門的宗祠是幸運的。不只是外形的煥然一新、氣宇非凡,甚且春秋兩季的定時祭典,都能讓成群子孫匯聚一堂,再透過熱心於族譜文化人士的推動,讓旅外的鄉親遊子,興起一股返鄉尋根探源的熱潮,這真是一件讓人感到興奮的事。」〈島嶼的容顏〉系列之五「龍岩寫生瑣記」(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