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高齡社會與老化知識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觀昭。
點閱率:4,361
字型大小:

在探討「樂齡教育」這個議題時,首先我們要了解何謂「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和「超高齡社會」。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定義,一國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7%時,即進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超過14%時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如果超過20%則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society)(范光中、許永河)。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在1993年,老年人口比率已超過7%門檻,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3月則達總人口比率的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推估我國將超過總人口比率的20%,進入「超高齡社會」。我國老年人口在亞洲排名第三,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及醫療等各方面的影響很大,實為我政府應關注的重要課題。
我國從「高齡社會」進入到「超高齡社會」,推估只需7年的時間,速度之快,已超越世界最老國─日本。加以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壽命逐漸延長之際,實際退休年齡卻較法定退休年齡提早;國人平均壽命105年為80歲,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由1997年的60.8歲降至2013年的55.4歲,教育人員同期間平均退休年齡也由58歲降至54歲。2017年,勞動部「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分析,4成9的勞工規劃61歲以上退休,預計平均退休年齡61歲,男性為61.8歲,女性為60.3歲,顯示退休後,至少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勞動部)。
雖然國人平均餘命延長,並不等同健康餘命延長,高齡者生理機能退化及慢性疾病增加實難避免,未來不健康及失能人口以及所需的健保醫療照護費用,預期亦將快速增加。因此,協助退休者做好退休準備教育,促進高齡者健康,並提升高齡者技能水準,使其能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甚至達到有生產力之老化(Productive Ageing),營造友善高齡環境,實應為政策推動重點。
2013年,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發佈之「人口政策白皮書」中,有探討到高齡化的主題;2015年,衛生署發佈「高齡社會白皮書」針對高齡社會提出「健康生活、幸福家庭、活力社會、友善環境」等四大願景,高齡議題在中央部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政策主軸。2006年,教育部也於「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白皮書」中提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等四大願景。2017年1月,教育部又提出「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提出四大目標為:一、完善高齡教育體系,普及高齡學習機會;二、創新高齡學習內容,提升活躍老化素養;三、培育專業教育人力,強化高齡教育品質;四、強化跨域資源整合,營造友善高齡環境。
「樂齡」讀音似英文之「Learning」,意指「快樂學習而忘記年齡」;從性質言,「樂齡教育」是為5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提供活躍老化需要課程,學習後期人生重要的事,透過學習使高齡者學到如何減輕負擔或增加能量。樂齡學習使個人在邁入65歲之前,至少能有10年以上的老化(退休)準備時間。2008年是我國的「樂齡學習元年」,教育部結合地方政府機關、民間組織、學校體系通力合作,首先於各鄉鎮(市區)成立「樂齡學習中心」,並結合大學校院推動「樂齡大學」,試辦推動高齡自主學習團體。
教育部推動「樂齡學習」10年有成,已帶動我國樂齡學習之風潮,於360個鄉鎮(市區)成立368所樂齡學習中心,並與國內106所大學校院合作推動「樂齡大學」,培訓高齡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樂齡學習核心課程規劃師、樂齡講師等各類型師資及出版多樣化的樂齡學習教材,整體提升國內高齡教育專業素質,高齡學習者的學習和培力成為高齡化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發展策略。
國內近8成長者以教育預防的觀點,經過學習,使其可以上臺表演、擔任講師、幫助別人,實現年輕時的夢想,並以「老人服務老人」、「老人帶領老人」的方式,展現高齡者的服務學習能量,成為高齡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同時也翻轉大眾對於老人負面的刻板印象,讓社會看見整個樂齡世代正活出生命的新價值;讓自己活得長久,更要活得好,此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之主軸「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理念相符。
回顧自已結婚迄今25年的生活,和婆婆相處了24年,從陪伴她初老(65至74歲)之後期,經歷中老(75至84歲)至老老(85歲以上)九十八年的生命歷程,除了婆婆人生最後兩個月的住院治療,這次培訓中所習得的有關樂齡的健康老化、成功老化和活躍老化的目標,就在我們的相處中真實的呈現出來。
我的婆婆生於民國9年,82年我結婚時,婆婆已高齡73歲,年輕時曾發生車禍,因早年金門醫療資源匱乏,在不專業醫師執行手術後,婆婆右手肘關節缺損,終其一身必須要靠左手扶持,才能將右手舉起來梳頭或做其他的事,但從未聽過她對此缺憾有何抱怨。雖然年紀大了,伴隨著視力不好、聽力不佳,但除此外,她的身子還算硬朗,走起路來雙手擺動仍非常有風,是個健康快樂的老人家。
婆婆每天早上約7點鐘起床,仍自已梳頭,再喝一杯溫水,吃一顆銀寶善存,接下來,她會用左手輔助,將右手抬到頭頂上,在原地做做甩手的運動,記得婆婆說她每天至少做二百下,來鍛鍊身體。稍事休息後,約8點鐘左右,婆婆就會吃近三碗的燕麥片(有時會加地瓜或地瓜籤)當做早餐。10點鐘會再喝杯溫水,到了11點30分,再簡單吃個中飯,小睡一下,生活非常的規律。
婆婆幼年曾陪父親到廈門,讀過私塾認得字,所以婆婆每日到市場採買完,洗完自己的衣服,早上閒暇無事時,經常讀佛經,而且是用閩南語來唸誦;下午睡個小覺後,吃個小點心後,就和三五鄰居玩玩四色牌,即使偶爾為了輸贏,較年輕的鄰居會彼此動怒、耍賴,但婆婆總能笑臉迎人,休兵個一、兩日,大家又能重新聚回牌桌,消磨時光。其實婆婆視力、聽力已退化到看不清也聽不到了,她手上拿什麼牌,別人看得比她還清楚,所以底細被牌友摸得一清二楚,經常輸錢,大家還是很樂意陪她玩牌,因為婆婆是最佳的送財仙子!打牌時,大家都會閒話家常「金門山」某某人、某某家,所以我們反倒是經由婆婆知悉很多鄉里間的事。
記得結婚之初,先生的外甥女曾說過,「舅媽,我算過家裡的拜拜,一年超過52次,平均一個星期要一次」。乍聞時,還未有何感覺,時日久了,才慢慢體會其中真昧。早年為了多賺些錢養活一家十口,公公在市場賣魚,婆婆就出資讓大伯到目前居住的夏興開漫畫書店。後來公公退休,我們就從榜林老家,舉家遷至夏興。因為金門重祭祀,祖先牌位都置於老家,所以婆婆常常要提著至少五、六項祭品,搭公車回老家拜拜。老家是閩南式傳統建築,天井之地磚縫隙常會冒出雜草,所以不只是拜拜,婆婆每次回去,還要順便整理一下庭院,才能安心、滿足的回家。除了家裡的拜拜,先生的大姐,也會常常帶著婆婆到金門各地之廟宇燒香,對她而言,一大把年紀了,能為子孫做就只有這件事了,祈求神明保佑子孫平安。
婆婆的飲食非常清淡,再加上牙口不好,怕膽固醇過高,她很少吃肉、也不吃蛋,豆腐、魚肉、地瓜、麥片是她的主食,金門的紅(土仁)粿、發(膨)粿是她的下午茶點心,即便準備些知名餐廳的美食,也總是淺嚐即止。她有自己的一套飲食觀,記得我家孩子小的時候說:「阿嬤喜歡吃魚頭」,要夾魚頭給阿嬤,我趕忙提醒孩子,阿嬤是把較多的魚肉留給我們;也因為婆婆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所以婆婆幾乎沒有病痛。
婆婆一直到了93、94歲,體力不似從前了,那時我也剛好退休離開職場,婆婆每天的作息仍然不變,除了偶爾回老家祭祖,但已很少出門拜拜了,也不玩四色牌了。婆婆16歲即出嫁離家,但我真是佩服其記性之好;四年前,娘家遠房之晚輩親戚何先生來探望婆婆,她老人家仍可以細數他的爺爺及父親的事蹟,無半分差錯,老人癡呆和或失智在她身上幾乎毫無威脅。天氣暖和、涼爽時,婆婆、先生和我三個人就搬出椅子,坐在家門口閒適的看看路人,和路過的鄰居聊聊天,日子過得平順。
婆婆95歲和96歲各跌倒一次,第一次髖關節骨折,手術非常成功,再加上婆婆超強之意志力,為了不拖累她心愛的兒孫,再加上孫女、孫子每天給她拍拍手,她老人家很認真的做復建,婆婆做到了可以不需別人攙扶自己行走,我們都非常慶幸婆婆堅強的站起來,是我們的福氣。然而隔年4月婆婆又是為了不麻煩外傭,清晨自己要起來上廁所,再次跌倒。
這次的意外,婆婆仍堅強的做復健,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但在意志上,婆婆深怕再跌倒,在家裡也都儘量坐著。這段時間,婆婆還是如常的作息,寧可坐在便盆椅如廁,也不願多走動了。一直到她往生前二個月,婆婆身體無任何疾病,連醫生都說,「阿嬤除了老,什麼病也沒有」。
106年7月4日,婆婆因為喉嚨痛,無法吞嚥,掛急診時,醫生診斷安排住院,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未有明顯成效,就返家以鼻胃管餵食。但回家不到兩天,卻因血便再次送醫,連續兩次進出醫院,8月初再次住院,婆婆神志已大不如前,僅靠點滴維持體力,偶爾清醒,呼叫兒孫名字,幾乎都在昏睡,8月的最後一晚,她終於解脫了身體的病痛,跟隨佛祖昇天。
婆婆離開我們,但家中的擺設幾無改變,看著婆婆以前常坐的那個位子,彷彿她仍在讀著佛經、喝著溫水、和我們閒話家長,她的老年生活或許不像其他人到處遊山玩水,但在平淡中而能致遠,這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
回想在陪著婆婆人生最後的25年,我看到一個個體的生理老化的進程,而婆婆生活態度更是最佳的樂活典範。由於我和我先生均在學校擔任軍教官,常常為了處理學生的狀況無法兼顧到家庭,三個小孩接連出生,家裡拜拜事務繁忙,裡外都是高齡的婆婆一手打理。25年來,我們婆媳相處融洽,由於婆婆年事較高,我視她如奶奶,她疼惜我也如孫女般,我喜歡她豁達的人生觀,不道人長短。記得前年冬至拜拜前,她以閩南語告訴我,準備「兩碗呀」來拜拜,我這個外省媳婦誤以為只要「2碗」祭品即可;前一日得意的告訴婆婆,準備好一碗豬肉、一碗雞肉了,婆婆說:其他的菜呢?我還確切的跟婆婆說:您不是說「兩碗呀」就可以了!婆婆聽我這麼說,就回應說:那應該是我說錯了。事隔多日,和鄰居聊起閩南語的話題,請教了老人家,才知道原來是我不懂「兩碗呀」代表是「多碗」的意思。婆婆的寬宏大度由此可見,她是值得敬重的老人家。
金門是個長壽島,我常想以婆婆的豁達及睿智--謙沖隨和、無慾儉樸和規律勤於誦經的生活習性,正如張鐸嚴老師所云之「靈性健康」,婆婆應能享壽百年;如果晚個20年出生,相信她也願意參加樂齡學習,學些新玩意兒,讓自己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自從婆婆走後,原本陪伴她的時間也空下來了,我和退休的同事協助金門縣生命線協會及烈嶼鄉樂齡教育資源中心,到烈嶼幫忙辦理關懷據點及樂齡相關活動。雖然我已年過半百,因為個性使然,再加上和婆婆相處的經驗非常美好,所以也開始到蘭湖日照中心擔任志工,每週一次去陪伴關懷長者。我很喜歡和長者在一起,喜歡聽長者講古老的故事,更願意在自己身心仍健壯時,貢獻一己之心力,陪伴他們。
人口老化是全球性的問題,由於醫學技術進步所帶來之死亡率減緩以及預期餘命(life expectancy)延長與生育率下降的結果,而致人口結構高齡化,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經過三階段的系統學習,我亦反思在自己生命的歷程中是否有那些是沒有圓滿完成,或可再努力學習修鍊,讓自己身、心、靈能更平衡之處;同時也檢視自己在這半年來,協助社區關懷據點工作及擔任長照中心志工時,有那些不足;並期許能將課堂上習得之學理及技能,應用於未來的服務工作上,幫助自己成為一位樂齡的專業人員。除了幫助長者,更能藉由服務、學習,讓自己「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成為樂齡學習的實踐者,正如同我的婆婆一樣,達到活躍老化之目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