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台灣勞工運動之父-張曉春教授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4,813
字型大小:
為了爭取勞工權益,台大教授張曉春(右二)發佈「勞動人權宣言」,國策顧問陶百川(右一)參加連署,以表支持。(此圖源為歷史這片-鄭元慶攝)
  下、張曉春先生所支持的夏潮:由蘇慶黎創辦,左統、社會主義路線的代表性雜誌,1970年代臺灣的左翼論述文章,幾乎全部集結於本刊。臺灣1970年以來的民主運動、社會改革、文化自覺運動中,《夏潮》都是重要成員。 為了爭取勞工權益,台大教授張曉春(右二)發佈「勞動人權宣言」,國策顧問陶百川(右一)參加連署,以表支持。(此圖源為歷史這片-鄭元慶攝) 下、張曉春先生所支持的夏潮:由蘇慶黎創辦,左統、社會主義路線的代表性雜誌,1970年代臺灣的左翼論述文章,幾乎全部集結於本刊。臺灣1970年以來的民主運動、社會改革、文化自覺運動中,《夏潮》都是重要成員。

張曉春
為我國近代200大影響人物,被譽為台灣勞工運動之父
出生:1932年
逝世:1996年
祖籍:金門大嶝島
父親:張作梅
妻子:李雪娥
著作:1987年出版其投身工運的心血結晶「勞心勞力集」,為國內勞工運動留下最寫實的記錄。
教育貢獻: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任教31年
社會貢獻:
●支持70年代《夏潮雜誌》《大地生活》、《生活與環境》、《夏潮論壇》等刊物發行
●主理「勞動倫理基金會」的創立,並擔任董事長
●任職過「河洛文化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海峽評論》顧問

張曉春先生,民國21年正月16日(農曆)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祖籍金門縣大嶝島。他生於望族之家,父親張作梅於35年前移居台灣,並定居於台北市延平北路。張家不僅以經商致富,更是一個熱愛詩詞藝術的家庭。其父親自創「中華藝苑」,成為文人墨客的聚會之地,文化氛圍濃厚。
張曉春先生是家中的長子,在隨父親來台後,就讀於台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中部,並於36年順利畢業。然而,他的高中生涯卻受到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壓制,先生多次被牽連入獄,度過了艱難的時光。不過,這段困難時光並沒有擋住他追求知識的決心。在44年再次經歷監禁後,他堅定地決定完成學業,於高中部畢業。
隨後,他考入了台灣的知名大學——國立成功大學會統系,然而,一年後再次因政治原因休學,並再度陷入監禁。但張曉春的堅韌不拔和學術熱情讓他在49年重返大學校園,並經過數月的努力準備,高分考入了台灣大學新成立的社會學系。這一時期也標誌著他學術生涯的開始,並獲得了該系創辦人——龍冠海教授的賞識。
張曉春先生於53年畢業後,曾經度過一年的海軍預官役,但很快就被延攬返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工作。他在學界的貢獻是卓越的,他在該系度過了長達31個寒暑,並成為了該系內的元老教授之一。
然而,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張曉春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勇敢的社會運動家。他堅定地主張社會正義和人權,並在威權體制下奮鬥,為台灣的自由和民主事業貢獻了力量。
張曉春先生他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方面的貢獻:學術工作、勞工運動以及社會參與和內部革命。
首先,在學術工作方面,張曉春先生的專業領域包括勞動社會學、工業社會學和都市社會學。早期,他專注於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參與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對台北都會區發展的實證研究。他曾深入調查延平區、雙園區、永和鎮等地的都市化發展,居民的職業情況,住宅狀況,城市計劃公共設施,以及原住民移民等議題。
張曉春先生他還研究了台北市的國宅管理問題。此外,張曉春先生對勞動社會學和工業社會學有深刻的興趣,他不僅定期授課相關課程,還與其他教授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討工廠青年的職業興趣、工作態度和職業選擇,這些研究在國內是首創之舉。此外,他還是台灣勞工研究的先驅,他研究了多個與勞工有關的主題,包括婦女就業、勞動人權、勞工運動、勞動基準法、勞資爭議、勞動契約、職業災害、勞工政策和教育等等。
他的研究工作深刻影響了台灣社會學術界,並為改善勞工和都市發展等重要議題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曾有勞團領袖這樣說:「張曉春教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的個性爽快、率直,平易近人,一點架子都沒有,更是設身處地為我們想,說我們懂的話,深受我們的喜愛與敬愛。」然而,張曉春先生他的生平不僅僅是一個友善和風趣的人之故事,更是一個為勞工權益不懈奮鬥的傳奇。
在台灣戒嚴時期,許多人選擇避開政治風暴,但張曉春先生選擇了勇敢地站出來,支持合情合理合法的勞動權益。他不畏權勢,毫不畏懼地挑戰經濟掛帥的政策,成為公然反對政策的聲音。數十年如一日,他堅守信仰,始終支持並捍衛勞工權益,這讓人尊稱他為「台灣勞工運動之父」,這個稱號實至名歸。
張曉春先生走出校園象牙塔,將學術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他將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全身心投入到勞工運動中。多年來,他巡迴全台,致力於勞工教育,喚起勞工的自覺意識,團結大小工會,協助調解勞資爭議,推動勞動相關的立法,宣導職業災害的預防,並強調勞工權益的重要性。
解嚴後,他繼續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與學者專家如王作榮等合作,發表了12條「勞動人權宣言」,其中張曉春先生更是起草人之一。這宣言句句鏗鏘有力,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共鳴。他也為工黨、勞動黨等勞工政黨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不時提供勞工政策方面的建議給其他在野的社民黨、新黨等政黨。
在197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心血結晶,名為「勞心勞力集」的著作,詳細記錄了他投身勞工運動的經歷和見解,成為國內勞工運動的珍貴歷史記錄。
近年來更是不惜多方集資,共同成立了「勞動倫理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義務為勞工服務,協助解決勞資糾紛,給許多勞工朋友帶來實質的幫助。
張曉春先生的一生,是對勞工權益不懈奮鬥的典範。他的堅持和付出對台灣的勞工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的名字被銘記在台灣社會史的頁面上。
但張曉春先生不僅是台灣勞工運動之父,他還是一位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並批判社會不公的傑出人士。他的參與和批判精神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和感激。
在他的一生中,張曉春一直關注並支持弱勢團體,鼓勵他們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他積極參與了許多組織,如「原住民權益促進會」、「教師人權促進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和「老兵返鄉探親活動」,並為這些組織的使命和目標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一直站在弱勢團體的一側,支持他們的權利,並鼓勵他們發聲。
解嚴前後,張曉春先生與一群教授,包括胡佛和楊國樞,共同創立了名為「澄社」的組織,他們的使命是澄清社會中的不正義,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張曉春先生也是這個組織的創社社員之一,積極參與了澄社的活動,為社會的轉變和進步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1974年到1976年期間,他與徐正光和蕭新煌等教授一同編寫了台灣社會批判叢書,包括「社會轉型」、「自力救濟」和「怨、亂、序」三本書,深刻探討了台灣解嚴後出現的眾多社會問題,並為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作出了努力。
在張曉春先生生命的後期擔任了「河洛文化交流基金會」的董事長,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良性互動。他的努力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並為促進和平與瞭解提供了重要平台。
張曉春先生和夫人李雪娥女士育有三個兒子:長子東輝、次子漢琦、幼子漢瑋。這三位子弟已經長大成人,各自在就業和學業上有出色的表現,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張曉春先生在半生的奔波和辛勞之後,終於迎來了享受家庭生活、含飴弄孫的時光。
然而,命運卻在這美好時光中給予了一個嚴峻的考驗。突然間,張曉春先生感到身體不適,這一症狀從發病到逝世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內,竟然迅速惡化。最終的診斷是腎臟癌轉變為骨癌,病情進展得非常迅猛,最終他不幸地離世。他的離世讓親朋好友感到極度悲痛,大家共同分享了對這位偉大人物的哀思。
儘管張曉春先生已歸道山,但他的遺產和影響力仍然長留在人們的心中。他被尊稱為「台灣勞工運動之父」,因為他對台灣勞工運動的巨大貢獻。他的一生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他的精神和奉獻將永遠被珍視和懷念。而他的名字將永遠被記住,作為一位堅定的社會參與者和改革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