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御殿總提督」與「興寧侯」之謎初探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776
字型大小:

關於「興寧侯楊公」在金門所遺傳說內容,雖稱他是曾於金門任官,後奉命他調時妻小被害,獲皇帝賜御葬;楊公因當時已乏至親後裔,故將墓地委由金門的同姓宗親代管。但傳說多少有不詳或不盡確實之處,筆者也很難再據以推論哪些部分是真實,因此不欲勉強從事。由「楊公」在妻小遇害後便乏在地至親的情形來看,他似乎不是金門本鄉子弟;也許在大陸內地某處的楊氏家乘之中,還有記載關於「興寧侯楊公」的生平大略(就像「金門薛氏族譜」記載了其他方志史乘未提一字的「御殿總提督」薛榮一樣),尚待考索者去發現。至於傳說中稱「興寧侯楊公」妻小是為「倭寇」所害之事,諒是當初受託照管墓地的楊氏宗族先人們,為懼怕此墓被清廷惡意摧掘毀辱,才編出來的一套混淆視聽之言。要之,「人在屋簷下」,總有些不得不讓步。若要保得住此墓,就必需使其不致礙了「當道」之眼,用「幌子」遮住總是比較保險(連鄭成功家的祖墳都被挖過。這種事實在不得不防);另一方面,這也是受託照管此墓的楊氏宗族自保之道。這座古墓能在數百年間屢歷兵燹等劫而猶存、連落彈密度世界第一之八二三砲戰尚不能將之抹滅,「興寧侯」其地下有靈乎?

  關於「御殿總提督」與「興寧侯」之真相,筆者之綿薄已盡,暫時便於此打住;倘若日後幸能另有發現,再敘一章罷。說起來,「發祥公」與「楊公」,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前者宗祠族譜匾額俱在、後者也還有關係密切的墳瑩仍存。但,以金門這麼個曾是南明時期「復興基地」的所在來說,當時曾任文武要職者或其家眷之「佳城」、或其他遺跡,諒是不在少數。本文既主以南明時人為題,就順便來談談另一座應是與南明歷史相關的金門古墓。雖然筆者對該墓的現況不抱樂觀,但其卻有強過前二者之處,就是墓誌銘的內容已然知悉;雖然其內容也免不了有些「諱言」,但覈以年代等相關條件,仍不難明白墓中人名位之由來。

在八十年版「金門縣志」卷二「土地志‧墳塋‧古墓」的部分,有記載了一座三十多年前發現的古墓(見縣志三零一頁),如下:「明贈明威將軍柯大材墓:在田浦城西,民國五十九年發現。國軍構築工事,發現其墓中有墓誌銘(柯恪之父)」──舊時國軍在構工時碰上的古墓,下場會是如何,筆者不忍言。這座「明贈明威將軍柯大材墓」,在陳炳容老師的「金門的古墓與牌坊」一書中並無錄列,諒是已無跡可循。社教館的「碑林」中,似乎也沒這塊刻有墓誌銘的石材;那「它」很有可能是早已成了「工事」的一部份。不過,墓誌銘的原文,卻能在縣志中保留著,那當時這項發現諒是曾引起有識者的注意,才會以搨碑或抄寫的方式記錄下來,是故能供縣志採入--如果當時真有人留心此事,說不定,這塊墓誌銘是被某人給「搶救」走了,或許至今還存於天壤間?這件「文化財」的下落究竟如何,說實在筆者也無從追起。且先來看縣志中所錄的「墓誌銘原文」全貌,如下:

皇明誥封明威將軍思齋柯公恭人楊氏墓誌銘:府君諱大材,字廷勳,思齋其別號也。姓柯,祖籍晉,移居同梧田浦城,先大父舉男三人,長大樑,次大柱,三大材。公甫七歲,先大父遂見背矣,先大母李氏,課養讀書,周規折矩,十八歲,先大母又奄背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