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儒釋雙修一文士 ──敬悼楊校長清國先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1,527
字型大小:

清國校長的仙逝帶給我很大的感傷、很深的感觸。這份感傷、感觸與其說是針對清國校長的去世--依世俗的說法,清國校長到底是福祿壽全歸的,毋寧是指我和學敏兩人從此失去和他在世相處的機會,以後再不能聽他溫暖勸慰的話語了。記得清國校長曾在我們婚後不久一次「游藝瓊林」民宿的小聚,語重心長地勸慰我跟學敏:「你們兩人這樣的年紀才找到彼此,這樣的因緣是很難得的。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可以慢慢溝通嘛!以後就不要再時常吵架了好不好!……。」惠蒙清國校長如此關愛,讓我們兩人永遠銘記在心。
在我們著手寫這篇悼念文之前,我與學敏商討多時,最後決定以論述清國校長一生行止,參考前賢儒釋之論,推證清國校長乃「儒釋雙修的文士」定位,作為該文主軸。加入學敏相關詩作,與清國校長住院期間留下的溫馨筆墨相互唱和,適度地沖淡並柔化後半段關於儒釋雙修論述之嚴肅性。
茲以學敏曾經戲想自己回天家的景況,寫下的一首十四行詩,作為本文引言。學敏說,黑暗中,邁著茫然腳步,走向那個未知的世界,會有甚樣的心路歷程呢?

〈另一個世界〉

「是夢嗎?
黑暗中
跋涉千山險路
走迷了急躁的腳步

心裡明白
為要尋找一個絕美世界
在那裡
永生或者死亡

心裡疑惑
那裡是無憂樂園嗎?
再沒有分離 沒有眼淚

為自己寫幾行詩吧!
靈魂飛升的時刻
當作輓歌」

學敏這整首詩並沒有陰森的感覺,只隱約感到幾分茫然,最後淡定地準備寫幾行詩,在靈魂飛升的時刻,當作輓歌。想也是,我們人在離開世界時,或許真應該豁達些,瀟灑些吧?
2021年11月,清國校長身體不適,在金門醫院住院診療,那一段日子,他接受各種檢查和醫療過程非常辛苦,竟能夠默默忍著病痛,在臉書寫下這麼恬適、浪漫、抒情的感懷話語:
「感恩美好的日子,能在衛生大樓欣賞日出美景,觀賞太湖美景,和心愛的人喝下午茶。」
這是清國校長於11月21日留下其今生今世最後、也是最美的詠嘆調呀!12月25日他就此離開我們,翩然回天家去了。清國校長離開的身姿何其瀟灑!聽校長夫人鳳珠老師轉知,清國校長當時在金門醫院,身體已經相當不舒服了,想必他對自己的病況也有些預感,但他卻若無其事,他是要給自己一個瀟灑的告別身姿!他的確是翩然俊雅的文士,連生死之別也這麼灑脫。
話說回來,清國校長走後,我幾番想起他,卻仍然禁不住深深喟嘆,金門島鄉一位足以作為典範的士紳,在大家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凋零了,我和學敏也同時失去他這位良師益友。唉!世事難料,假如知道清國校長年月……,在他生前,我們應該多見幾次面,多向他請益的。學敏問我甚麼時候跟清國校長認識的,我又回想起2008年春寒料峭的三月裡,我和三弟克安有事驅車往返臺中,在回程高速公路上,意外地,我接到一通清國校長的電話。在這之前,清國校長和我,還沒有私交。我只是孺慕其人,知道他當過我母校金沙國中的校長,待人處事溫藹而堅毅,明快而周延。這通電話是從金門打來的,他在遙遠那頭說:「我是楊清國啦!」我當時就感覺很親切,並不覺得突兀。接著他說想請我為他一本即將出版的書《未來島嶼未來佛》作序。那幾年我因緣際會,正巧對佛學稍有接觸及體認,一聽書名有「佛」這個字眼,沒有甚麼考慮,就答應下來,說:「校長承您看得起我,我們結個善緣,我斗膽試著寫寫看好了!」日後蒙清國校長不嫌棄,許我為杵臼之交,常使我感念不已。
當時,我認真思考了大約一個禮拜,恭敬草撰一文:〈亦儒亦佛一文士〉。
我寫這篇文字是有其心路歷程的,之前,我就常思考宋明理學史上儒、釋兩家的攝化問題。我翻閱龔鵬程老師〈攝道歸佛的儒者:焦竑〉,文章裡有一小段結語,給了我重新思考的空間,龔鵬程老師是這樣子講的:「從唯識學來說,儒佛即很難謂其為一。」我竊以為,唯識學以識為染,的確和子思、孟子以良知可作內在超越心性論的這一脈儒家思想不相契合,但龔鵬程老師既然把佛教心性論區分成唯識學和如來藏清淨心兩系,理應也宜把儒家分成子思孟子和荀子兩系,而這麼一來,主染識的唯識學便和主性惡而欲「以禮化偽」的荀子搭上了線。
但另一方面,在宋明理學儒、道、釋(佛)三教合一的過程裡,不少理學家被批評為「陽儒陰釋」,龔鵬程老師對此議題另出機杼,他的慧眼是:「………攝儒歸釋,竟又曲折弔詭地反而成了用儒家本體良知的想法去要求佛學,並認為這一種佛學是符合儒家良知教的。遂令所謂陽儒陰釋者,乃轉而形成佛家的儒家化。」儒家之學和佛教之學的扞格與融通,是中國知識份子的一大課題,曾經在宋明理學界引起很大的爭議。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我們一大人生課題,「………佛家的儒家化。」讀到龔鵬程老師這段字句時,我心頭不由浮現出清國校長的身影。清國校長長年在金門日報副刊撰寫「浯江夜話」專欄,文字多關涉佛學,偶爾聽見誰有評騭,我總是回答以「楊校長並不是在經營佛學與文學的理論辯證,他做的是佛教和現實人世間的會通工作呀!」清國校長這種會通,依佛教說法,指的是佛法世俗諦與勝義諦的會通,依宋明理學,是儒道釋三教的會通。歐陽漸(竟無先生)曾經於民國十二年在南京高師哲學研究會演講「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主旨在講佛教、佛法是一種佛的教育方法。往後一連串人傳承其意,譬如淨空法師「佛教是佛陀智覺宇宙人生的教育」一說等等。的確,儒釋兩教無非都是自覺覺人的教法。佛教或轉染識成淨智,或捨煩惱無明而得真智涅槃,和儒家或從性惡論化性起偽,或從性善良知作自我超越,二者在「體用」都可互通。理學家如張載、劉宗周之辟佛,究其實,是在「體」的方面作詰責。不同教派的相互攻伐,如改為「捨體而就用」,大部分的爭論都將消弭於無形。
龔鵬程老師在另一篇文章〈當代儒家與基督宗教的會通〉裡,特地為儒耶(基督教)二派調和鼎鼐,為渠等設想三條會通之道,其中第三條是「採取工夫論的道路」,此即前面我說的「用」,亦即把心力放在信仰者的修行之上。在楊清國校長身上,我看到他正具有這樣的特質,他把心力放在修行重於義理的鑽研,也正是經由這份智慧的取捨,他又把佛、儒二家的教法融匯為一,這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清國校長確實做到了。
把宗教色彩淡化,落實到人間,就是強調人,而不強調神的色彩。強調此世,而不強調彼世。歐陽竟無的思想,或許還可以往上推溯到禪宗惠能的思想。禪學就是佛教、佛學的中土化,慧能的《六祖壇經》提出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闡明西方淨土不在彼世,而是在此處。這就是宗教的人間化。所以,這一脈傳承是從禪宗六祖惠能開始的。或可以這樣講,歐陽竟無、太虛法師(倡議人生佛教)、印順法師、淨空法師、星雲法師……等,人間佛教的思想就這樣一路傳承而來。人間佛教的思考,把重心聚焦在人世,落實在實踐,而不是光在學理思想上著墨。講到這裡,清國校長的身分、形象就全然凸顯出來,有了明確的定位。
總歸一句話,清國校長可不正是人間佛法教育的實踐者嗎?這不簡單。孔子最早為「士」所立下的規定是:「士志於道」,這個「道」即是通過社會實踐以求實現的理想價值系統。清國校長上溯太虛法師、追隨佛光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來實踐佛法。「人間佛教」既著重在實踐,這點和佛法的精髓無疑是相融相契的,因為所有的佛法都是在講「能相」,否定「所相」。基於這樣的認知,所以才會有「行夢幻佛事,建水月道場。」的般若智及不可為而為,清國校長走的正是既「明智悟有」又「誠意啟化」的仁智雙彰、悲智雙運的路!
所以說,清國校長一生行止,不由得讓人刮目相看,讓我們深感欽佩。之前,我就說清國校長即使離開杏壇,然而藉由學佛因緣,又使他把自己「自覺覺人」的教育之路接續了起來。他仍堅守在教育本位上,何嘗離開過杏壇呢?意思就在這裡。我這點觀察想是確切、精準的。是的,我們看見一位知識分子的淑世襟懷,在清國校長身上具體體現著;知識分子除了獻身於專業工作,還必須有份超越一己個人私利的社會關懷。事實上,便是一種宗教性的奉獻及擔當呀!而我們緬懷清國校長,就宜在這份精神上追慕、跟隨他,才更有意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