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一一四棠風舞宴:歡迎來金門」10/31文化局登場
由文化部、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棠風舞蹈團主辦,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金門縣舞蹈家協會及中正國小舞蹈社協辦的「一一四棠風舞宴:歡迎來金門」舞蹈專場,將在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五)晚上七點三十分,在文化局演藝廳登場。購票方式可透過網站: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48211096608063488、海報QR code(如圖)或於舞團購買實體票券。金城鎮訂購十張以上可享送票服務,其他鄉鎮則提供轉帳後郵寄,歡迎團體、企業包場訂購。 棠風舞蹈團表示,該場演出結合金門在地「傑出演藝團隊」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菁英團隊」,以「浯島視界,浯江詩畫」為創作理念,構築創新且多元的舞蹈藝術風貌,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兼具的藝術饗宴。演出內容橫跨現代舞、當代舞、民族舞與古典舞等多種舞蹈門類。舞者們除了展現高超技藝,更融入金門文化特色,將東方傳統與西方美學巧妙結合,藉由舞蹈呈現金門的鄉土風情與文化傳承,展現藝術共融之美。 金門棠風舞蹈團團長邱驛棠以金門獨特民間信仰打造《風獅爺傳奇》,並以白先勇先生小說《一把青》為靈感創編同名作品,重現經典文學的舞台風華。《風獅爺傳奇》由中正國小舞蹈社擔綱演出,《一把青》則由臺藝大青年編舞家許瑋博與青年舞蹈家王郁文領銜演繹。兩部作品均曾榮獲教育部主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特優佳績的肯定,並甄選上一一二、一一四年特優展演於衛武營國家劇院演出。同時演出特別邀請臺藝大優秀校友許瑋博老師赴金門采風,以浯江溪與海洋元素為靈感創作《潮聲箋》,展現濃厚的「金門印象」。 另外,展演同時呈現團長母校廈門藝術學校所習得的大陸少數民族舞蹈,包括新疆舞、苗族舞與膠州秧歌,並將帶來榮獲「首屆海峽兩岸舞蹈大賽」金獎作品《夢.小山》與銀獎作品《影澗花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方面,則由青年舞蹈家陳奕璇帶來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最佳舞技獎」作品《穆桂英掛帥》,以及黃曉暄演出榮獲 TDF 銀獎並受邀國際演出的《半》,充分展現臺藝大菁英舞者的專業實力,歡迎民眾踴躍購票前往欣賞。
-
強化學子稅務觀念 稅務局辦理校園租稅小達人活動
為強化校園租稅教育,建立學生正確的稅務觀念,金門縣稅務局特別舉辦「114年校園租稅小達人-你學習我獎勵活動」,自即日起至114年10月31日止熱烈展開。 金門縣稅務局表示,本次活動開放本縣各國中及國小學生參加,凡國小一年級至六年級及國中七至九年級學生皆可報名參與。活動共設有「租稅小達人獎」1,600名,其中國小組900名可獲得禮券100元,國中組700名可獲得禮券150元,期望透過學習與獎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達到寓學於樂的租稅教育成效。 活動參加方式簡便,學生可進入金門縣稅務局官方網站(網址:https://kmtax.kinmen.gov.tw),點選「校園租稅小達人—你學習我獎勵」專區,依指引連結至Google表單報名。參加者須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身分證字號及聯絡電話等資料,並依年級組別觀看指定動畫短片後完成線上測驗。 影片內容設計生動有趣,國中組觀賞動畫〈TAX稅霧島試煉〉(長16分52秒),國小五至六年級觀看〈幸福城市稅樂園〉(長14分24秒),國小一至四年級則欣賞〈稅遊旅人〉(長12分07秒)。動畫內容結合生活化情境,帶領學生進入虛擬稅務世界,了解雲端發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國稅與地方稅差異等知識。學生觀看後須完成各組別測驗,所有題目答對者,依完成時間排序,前1,600名即可獲得租稅小達人獎。若重複登錄或填報資料不實者,主辦單位將取消資格,以確保活動公平性。 稅務局指出,長期以來,校園租稅教育為推廣財政知識與法治觀念的重要環節。現今社會逐漸進入數位化時代,稅務服務也與生活緊密相連,從電子發票、網路報稅到地方稅繳納,皆與民眾日常息息相關。因此,讓學生從小理解「租稅是國家建設的基石」、「每一分稅款都用於公共服務」的意涵,具有深遠教育意義。 稅務局進一步表示,透過動畫學習與互動測驗,能提升學生對稅務的興趣,更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稅務概念向下扎根,落實「從校園做起,讓租稅成為生活一部分」的目標。該局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各類創新租稅宣導活動,運用多媒體與數位互動形式,讓金門學子在輕鬆學習中掌握正確的租稅觀念。 金門縣稅務局誠摯邀請本縣國中及國小學生踴躍參加「校園租稅小達人-你學習我獎勵活動」,一同在學習中探索租稅世界的奧秘,成為推動誠信納稅與財政知識普及的小小種子,共同打造更優質的金門稅務教育環境。
-
金大辦反詐講座 王柏敦親臨講授提升學生防詐意識
國立金門大學為強化學生法律知識與防詐意識,邀請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長王柏敦到校園宣導反詐騙,提升學生防詐意識。 金門大學指出,該項反詐騙宣導講座,在該校楊肅斌演講廳舉行,邀金門地方檢察署王柏敦檢察長主講,包括一年級各系新生班級學生,以及多位外籍學生一起參加。 金門大學表示,王檢察長以實際案例說明詐騙手法的多樣與演變,深入淺出地解析如何辨識話術陷阱與防範風險,提醒學生提高警覺、避免成為詐騙集團受害者或被利用為人頭帳戶。講座內容充實,現場互動熱烈,學生紛紛表示收穫良多。活動最後由學務長董燊代表學校致贈感謝狀,感謝王柏敦檢察長到校宣導,協助學生建立正確防詐觀念,共同打造更安全的校園環境。
-
李仁義教育基金會獎學金 受理至11/1
上岐國小辦理李仁義先生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受理申請至114年11月1日截止(以郵戳為憑)。 烈嶼鄉上岐國小前家長會名譽會長旅居汶萊李仁義僑領,熱心捐助新台幣壹佰萬元,設置教育基金,存儲孳息作為獎學金,鼓勵祖籍烈嶼鄉子弟努力向學,以獎掖後進,培育人才。 上岐國小指出,李仁義先生教育基金會獎學金之申請,以設籍金門縣烈嶼鄉各村落之現就讀於公私立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及各大專院校之在學學生為對象,獎勵方式如下:(一)國小組16名,每名獎學金600元。以就讀烈嶼學區上岐、卓環、西口三所國小二年級(含)以上學生為申請對象。(二)國中組8名,每名獎學金1200元。以就讀烈嶼國中二年級(含)以上學生為申請對象。(三)高中高職組6名,每名獎學金1500元,以設籍烈嶼鄉之高中職二年級(含)以上學生為主。(四)大學專科組2名,每名獎學金4000元。 上岐國小歡迎符合資格者,可於期限內向「李仁義先生紀念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申請書及其他說明可由上岐國小校網下載。會址:金門縣烈嶼鄉青岐123號(金門縣烈嶼鄉上岐國民小學),電話:082-362409#12教導處許老師,網站:https://sces.km.edu.tw/。
-
何氏宗親會宗祠祭祖 頒發第一屆孝思勵學獎學金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日前在浦邊何氏宗祠舉辦「中秋祭祖暨第一屆孝思勵學獎學金頒獎典禮」。宗祠前香煙裊裊、鼓樂齊鳴,族親齊聚一堂,場面莊嚴熱鬧,洋溢著濃厚的節慶與親情氛圍。 活動由理事長何建成主持,何國傑、何舉鵬等族賢、理監事、宗親及族中學生出席。 典禮依循古禮舉行祭祖儀式,由宗族長老代表主祭,上香、獻禮、誦祝,以表對先祖的追思與感恩。儀式後舉行象徵團圓與共享的「吃頭」活動,族親長幼同席共餐,親情融洽、氣氛熱絡,展現何氏宗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 今年祭祖與吃頭活動中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旅居馬來西亞的第二代宗親何永龍,不辭千里返鄉,偕同兩位兒子及家屬十餘人回金「作頭」,參與祭祖與吃頭。其不忘本源、心繫祖地的尊宗敬祖之心,成為當日最動人的畫面,也象徵海外宗親對家族傳統的延續與關懷。 隨後舉行的「第一屆孝思勵學獎學金」頒獎典禮,共表揚十七位學業表現優異的何氏子弟。得獎名單如下:大專組│何佩容、何昀蓁、何柏翰、何岳疄、何詩榆、何詩涵;高中職組—何昱勤、何沄奚;國中組│何沂錚、何辰山、何辰嶽、何乙倢;國小組│何唯碩、何華愷、何俊威、何采絜、何辰睿。得獎學生除獲頒獎狀、獎學金與紀念禮品外,多位家長亦親臨現場,共同分享榮耀。宗親會並特別感謝宗長何克烈於典禮中捐獻新台幣十萬元,作為獎學金基金,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理事長何建成表示,金門何氏自元末開基始祖添清公自廈門遷居浯洲(金門),傳承迄今已逾七百餘年。浦邊何氏宗祠自清道光五年(1825年)肇基至今,適逢二百週年,不僅是族人慎終追遠的宗祠所在,更是凝聚情誼、傳承文化的重要精神核心。宗祠楹聯「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宗起;欲光門第,還是讀書積善來」,道出何氏家風的核心精神。宗祠早年兼為學堂,歷代培育進士、秀才與博士等人才,堪為「耕讀傳家、書香延世」的典範。 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設立的「孝思勵學獎學金」,正是為延續宗訓「好德流芳」,期勉後輩子弟尊親敬長、勤奮上進,讓宗祠成為啟迪後學、凝聚族誼的文化基地。 活動最後,全體宗親與得獎學生於宗祠前合影留念。紅磚古厝、香火與笑聲交織,映照出世代相傳的溫度,也為金門何氏宗族的長遠傳承譜寫下光輝新頁。
-
金城樂齡 書法藝術課程受理報名
為豐富樂齡族群們的精神生活,培養靜心怡情的休閒雅趣,金城鎮樂齡學習中心將在十月二十二日起至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三至星期五),一連三天舉辦一場「書法藝術樂齡課程」。活動邀請唐敏達、蔡發色兩位退休老師共同指導,帶領樂齡長輩們一起來領略漢字揮毫的樂趣。由於名額有限,課程須事先報名,報名致電(082)325058,或透過金城鎮樂齡學習中心line@(@ahy9477a)線上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 金城樂齡學習中心辦理的這場書法藝術課程,透過筆墨的揮灑,讓長者們在學習書寫技巧的同時,也能達到修身養性、活化心靈的效果。課程時間訂為十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以及二十四日,每天下午兩點至四點,上課地點位於金城鎮公所五樓樂齡學習中心。 金城樂齡學習中心表示,課程邀請到唐敏達與蔡發色兩位資深老師蒞臨指導。兩位老師自教職退休後,在藝術文學等領域上持續鑽研,同時對於書法藝術領域皆有深厚造詣與豐富的教學經驗,兩人此次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員從執筆、運筆到字體結構,一步步感受書法的魅力,無論有無基礎,都能在課程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金城樂齡中心表示,為確保教學品質,本次活動需事先報名,且名額有限,額滿為止,誠摯邀請各位熱愛傳統藝術的長者們踴躍參加,一同享受筆墨飄香的午後時光,並與同好交流切磋,為樂齡生活增添一筆優雅的色彩。欲報名者請洽金城樂齡學習中心。
-
防治病媒 10/17~10/23金城將進行第三波環境消毒
為了維護金城鎮轄區內的環境衛生與鎮民們的健康,金城鎮公所將展開第三波的環境消毒工作,時間將訂在十月十七日(星期五)至十月二十三日(星期四)期間進行,全面防治病媒蚊維護民眾健康。 金城鎮公所為維護轄區環境衛生與民眾健康,將從明(十七)日開始進行一一四年度第三次全鎮病媒蚊防治環境大消毒,金城鎮長李誠智表示,公所將動員清潔隊全力投入,針對各里及社區進行環境整頓與全面藥劑噴灑,防範小黑蚊及登革熱病媒蚊孳生,守護鎮民健康。 金城鎮公所環保課說明,第三次全鎮病媒蚊防治環境大消毒的作業期程,將採取分區進行,日程分別為: 十月十七日(星期五):金水里。 十月十八日(星期六):金門城、縣政府以及轄內各校(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中正國小、賢庵國小、古城國小)。 十月十九日(星期日):夏墅、向陽社區以及大小古崗等區域。 十月二十日(星期一):賢聚、官路邊、古區、東社、官裡、吳厝、庵前、山前及藥井。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二):富康一村、金城新莊、鳳翔社區、重劃區及中環路。 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晚間):針對城區各街道巷弄進行夜間加強消毒。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三):東門工業區、伯玉路一段、金山路、浯江路、林湖路、環島西路、安和社區、珠山及東沙。 十月二十三日(星期四):小西門、泗湖、和平新村以及歐厝地區。 鎮長李誠智強調,防疫工作需仰賴全民共同參與,呼籲鎮民除配合公所消毒作業外,亦應加強自家環境清潔,定期清除積水容器,將廢棄瓶罐交由清潔車回收處理,此時氣溫仍高,依舊會有病媒蚊的出沒,他也提醒鄉親保持巷弄、水溝暢通,杜絕蚊蟲孳生源,並且記得居家附近的花盆植栽及各式積水容器,仍應每星期至少一次做到「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4步驟,才能避免成為病媒蚊孳生源。另李誠智也呼籲民眾,如果有公共環境衛生需公所協助的地方,都可以撥打金城鎮公所環保課電話(082)325057洽詢。
-
長照學堂展現世代共融力 金門翻轉照顧 高齡友善城市共老獎訪視受好評
金門縣衛生局及金門縣政府社會處為爭取114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共老獎」,以「翻轉照顧、學習相伴、打造全齡長照學堂」為主題投件。近日中央評審團抵金實地訪查,由副縣長李文良率領縣府跨局處團隊接待,透過簡報與據點參訪呈現高齡友善推動成果,並邀請長照家屬、校方及第一線照護人員分享實務經驗,呈現金門在照顧與共融上的實際成效,獲得評審肯定。 陳福海縣長表示,金門縣政府始終秉持「顧老顧幼」的核心精神,高齡政策不只是提供資源,更重要的是讓長者在身心靈上感受到被尊重與被需要。此次入圍共老獎實地訪視,是一次讓外界真正看見金門怎麼做的機會。縣府推動長照,不是只求形式,而是要做得讓長者真正感受得到,讓他們敢走出家門、走進學堂,重新參與社會生活,這才是我們所說的「翻轉照顧、學習相伴」。 本次訪視行程以「樂活學堂入學體驗」拉開序幕,評審掛上學生證、背上書包,象徵金門將長照場域轉化為長者的第二學堂。衛生局亦分享三項具體作為,包括以戲劇推動識能的「金閃閃長照劇團」、以課表與運動會設計日照生活的「樂活學堂」、以及連結校園的「老幼共學計畫」,展現長照從被動服務走向主動參與的在地模式。 在據點參訪與座談中,教師分享長照劇團如何改變學生對老化的想像;護理師提及醫照整合的日常挑戰;社工則談到長者重新開口說話、拿起畫筆的瞬間。評審也指出,金門模式的價值,在於真正讓長者「有地方去、有事情做、有情感連結」,而非僅停留在看護層面。 衛生局表示,本屆高齡友善城市類「共老獎」全國共有六十餘件投稿參與第一階段書面審查,僅有七案進入第二階段實地訪視,最終評選出五件獲獎縣市。金門脫穎而出的表現,獲得評審肯定在翻轉照顧、老幼共融與樂活學堂等面向的推動成果,預計於十一月底由縣府代表赴台領獎。 陳福海縣長最後表示,金門在面對高齡化時代,不僅要投入照顧資源,更重要的是營造讓不同世代都能參與的社區環境。他強調,高齡政策不應只停留在服務層面,而是要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續被看見,不被邊緣,也不被遺忘。縣府未來將把長照經驗轉化為社區力量,讓據點不只是照顧場所,而是成為交流、學習與互動的平台。縣長表示,「共老」在金門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正在形成的生活方式,期盼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感受到陪伴與尊嚴。
-
縣府發布人令 四單位主官注入行政新能量
金門縣政府於昨(14)日發布多項人事命令,包含財政處、綜合發展處、地政局及縣立體育場等單位主官(管)新任派令,均自明(16)日生效。縣府並訂於同日上午8時30分,於地政局會議室舉行「地政局新任局長布達暨交接典禮」。 縣府指出,本次新任人事案分別為: 一、縣府財政處處長由陳國庭出任:陳處長現年51歲,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畢業。曾任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稅務員、本府財政局課員、課長、財政處副處長、本縣稅務局副局長、局長、本府財政處處長及參議等職務。 二、縣府綜合發展處處長由魏志成出任:魏處長現年57歲,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電資研究所碩士。曾任福建省金門縣地政事務所課員、本縣地政局技士、科長、本府財政處科長、簡任秘書、本縣稅務局副局長及本縣地政局局長等職務。 三、本縣地政局局長由關嘉荣出任:關局長現年53歲,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曾任苗栗縣政府技士、課長、本府工務局課長、本縣養護工程所所長、本府建設處科長、本縣地政局副局長及本府財政處副處長等職務。 四、本縣立體育場場長由王志仁出任:王場長現年60歲,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曾任福建省金門縣警察局刑事警察隊偵查員、小隊長、本縣警察局保安警察隊小隊長、警察所巡佐、刑事警察大隊小隊長、金湖分局巡佐、本縣消防局科員、金湖鎮公所課員、本府觀光處科長、民政處科長、本縣立體育場場長及本府簡任秘書等職務。 除上開新任主官(管)外,原任縣府綜合發展處處長王中聖於同日退職。
-
跨越海洋的教育橋梁 澳洲師生金門交流譜寫動人篇章
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州五所中學的9位師長與20位學生,在金門展開為期一週的教育文化交流後,於昨(14)日中午搭乘小三通航班啟程返澳。縣府副縣長李文良、教育處長黃雅芬、教育處學管科長李心馨及金湖國中(國際教育中心學校)校長莊錦智親臨水頭碼頭送行,雙方依依惜別,場面溫馨感人。 這次塔斯馬尼亞師生團自10月7日晚間抵達金門後,陸續走訪金城、金湖、金沙、金寧及烈嶼等五所國中,參與多元的入校課程與文化體驗。課程內容融合自然生態、藝術創作與人文探索,各校教師精心設計以雙語教學為主軸,安排文化巡禮、水墨彩繪、書法體驗及閩南語學習等活動,讓澳洲學生親身感受金門的歷史底蘊與教育特色,也促進兩地師生的深度互動與文化理解。 跨國學伴 臨別依依 除校內課程外,接待家庭的熱情款待更讓交流活動充滿人情味。金門學生與澳洲夥伴一同參與家庭日活動、品嚐地方美食、體驗在地生活,形成難能可貴的跨文化友誼。澳洲師生一致表示,金門之行令他們印象深刻,不僅收穫豐富知識,也感受到滿滿溫暖。隨團校長感性地說:「這趟旅程讓我們的腦袋、心靈與肚子都被充滿了!金門的課程內容豐富、飲食多樣、家庭溫暖,讓我們永生難忘。」 在昨日的送船活動中,李文良副縣長親自與每位師生握手道別,感謝他們為兩地交流注入活力與真情。他表示,金門與塔斯馬尼亞的教育交流,不僅是學習的分享,更是文化間的對話與理解。「這段跨海的友誼,是教育最動人的樣貌。希望澳洲的學生回到家鄉後,能將在金門的故事告訴更多人,讓世界看見金門。」 教育處長黃雅芬也指出,這次交流計畫展現金門教育的國際視野與在地連結,感謝各校師長與接待家庭的辛勞付出,讓外國學生親身體驗金門的溫暖與多元文化。她說「教育不只是一堂課,而是一段相遇與成長,期待未來持續深化兩地交流,讓更多孩子有機會開拓國際視野。」 隨著鳴笛聲響起,船身緩緩駛離碼頭,岸上的師長與學生揮手道別,船上的澳洲學生也熱情回應,揮舞手中的旗幟與笑容。這場跨國交流活動,在滿懷感動與不捨中畫下完美句點,也為金門的國際教育再添一段美好篇章。 記者蔡麗玉/金寧報導 在金寧國民中小學的校園裡,陽光燦爛、笑聲盈盈。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的師生一行人,結束一週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帶著滿滿的感動與回憶,踏上歸程。從澳洲師生入校的迎賓儀式到課堂互動,從傳統文化體驗到共同創作學習,這場跨越海洋的文化相遇,為寧中小的校園注入一股溫暖的國際風。 這次交流活動,是金門縣政府推動雙語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繼暑假金門師生六十多位到澳洲塔斯馬尼亞州進行教育旅行,此次塔斯馬尼亞師生一共二十九位回訪金門學伴們,地區五所國中皆分布有國際學伴入校,金寧中小學入校的澳洲師生們,由學校教務處規劃課程,各任課老師協作,深入體驗學校的在地課程與多元文化,透過語言、藝術與生活的交會,讓學習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一次次真切的文化探索。 共學共玩 教育新章 寧中小校園以洋溢著迎賓的熱情,隨著見面會啟動儀式的進行,兩地師生正式展開為期校內三天的交流課程。塔斯師生走入班級,與金門學生共同上課、共學共玩,體驗不同文化下的學習樣貌。 在書法課程中,外國學生手執毛筆,細心描繪「福」、「友」等漢字。從最初的好奇到最後的驚嘆,筆墨間的文化厚度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漢字之美。數學桌遊課上,師生分組合作,以邏輯推理、團隊協作與賽局競爭破解關卡,笑聲此起彼落。 體育與舞蹈課程則打破語言的界線,學生們跟著節拍起舞,隨節奏互動,情感在音樂與肢體的共鳴中自然流動。「語言不再是距離,而是心靈交流的橋樑。」有老師如此形容這場跨國共學的溫度。 活動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紅龜粿文化體驗」課。為了讓外國師生更貼近金門的飲食文化,校方特別邀請安岐社區的粿事達人-美龍師與阿寶師進校指導。 當日,校園廚房熱氣氤氳,笑聲不斷。塔斯馬尼亞的師生們捲起袖子、親手揉糯米、包餡、壓模,從陌生到熟練,每一道步驟都伴隨著驚喜與學習。這次雖以地瓜及花生為主要食材,但仍遵循傳統,統稱為「紅龜粿」,象徵福氣與團圓。在不到兩小時內,大家齊心製作出六十多個飽含祝福的紅龜粿。當香氣瀰漫、粿出爐時,甜糯的滋味融化了語言的隔閡,讓塔斯師生對金門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我們第一次親手做傳統點心,太有趣了!」一名塔斯學生興奮表示。活動結束時,雙方互贈紀念品,氣氛溫馨感人。 文化體驗 生活交融 這場交流活動的圓滿成功,背後是全校師生齊心協力的成果。從校長到行政處室、導師、任課教師,乃至廚房大廚們,都為活動全力以赴。總務處協助場地與蒸煮設備、導師安排課程接軌、英語教師負責翻譯溝通,甚至校園餐廚團隊也熱情支援,讓整個活動流程順暢無比。宋文法校長表示:「這是難得一場國際交流,更是一場跨域合作的實踐,充分展現寧中小團隊的凝聚力與行動力。」 寧中小校長宋文法指出,學校積極落實教育部雙語政策,為師生創造多語環境與跨文化學習機會。「我們希望學生不只是學好英語,更要理解不同文化、尊重多元觀點,培養全球公民素養。」他說,語言是溝通工具,更是文化的外顯象徵。唯有打開世界的窗口,孩子才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與靈活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