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小學員絲竹飄揚清音聲聲扣人心弦沙小展現南樂薪傳成果校長陳麗玉盼讓傳統音樂永傳不絕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688
字型大小:

「聽見雁聲悲」,金沙國小南樂社的「大」學員、「小」學員一百餘人,昨天由台金各地返回母校團圓,並熟練彈撥琶琵、洞簫、橫笛等南管樂器,同時異口齊唱聽見雁聲悲,絲竹之聲飄揚,聲聲扣人心弦,也展現南樂薪傳成果。

金沙國小的「南樂社」成立於八十二年,迄今走過九載悠悠歲月,期間參與南樂社的學員,屈指一算,共計有一百多人,目前遍佈在大學、高中職、沙中及沙小,其中,最大學員十九歲,最小學員年僅十歲,他們皆是學校精心所培育出的南管種籽。

昨天下午,這批為數不少的沙小「南管種籽」,分由台金各地回到睽違一年母校,校長陳麗玉、教師何應松親自歡迎他們「回家」,並特別為他們安排聯誼茶會,茶會中,所有大、小學員輪番上陣,以琶琵、二絃、洞簫、橫笛等樂器,有板有眼唱起「感謝公主」、「三千兩金」、「推枕著衣」、「聽見雁聲悲」,個個朗朗上口,音色柔和幽美,笙歌盈滿堂。

校長陳麗玉指出,號稱千載清音的南管,是留傳於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大陸地區通稱為「福建南音」,音樂中保留古中國文化階級疏淡清雅的性格及內斂含蓄的特色,演唱時則綺麗纏綿,內容承自南戲才子佳人故事系統的遺風。

陳麗玉表示,沙小係在九年前克服萬難成立「南樂社」,指導四至六年級學童,由最基本識譜、吟唱、吹管、彈撥及接弦技能,再挑選學習較優者組代表隊,利用寒暑假聘請專家到校園指導練習,此外,也參與校內外公益及慶典活動展演,目前南管樂已成了學校一大特色。陳麗玉也表示,每年學校都會利用年節期間安排南樂代表隊學員回校園團聚,一起齊唱、交流,希望屬於金門地區的這種傳統音樂得以代代相傳,弦音永傳不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