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運輸管理處長林榕熙與縣府兩岸事務小組執行秘書林振查、中經院教授高長等人就小三通議題座談籲兩岸協商船舶航運技術問題取得共識建立明確準則
小三通實施一年來沒有發生任何意外,「真是靠老天保佑!」中共福建省運輸管理處處長林榕熙日昨與縣府兩岸事務小組執行秘書林振查、中華經濟研究院教授高長等人座談時,做出這樣的結論,認為船舶航運所牽涉的技術問題繁多,且均嚴重涉及人身安全,呼籲兩岸應正視該項問題,儘速坐下來就相關問題進行協商,以取得共識、建立明確準則。
縣府兩岸事務小組執行秘書林振查在元月底曾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高長等一行,前往中國大陸進行考察,並與中共福建省政府相關人員就小三通及兩岸相關議題進行座談。主管航運的中共福建省政府運輸管理處處長林榕熙指出,「小三通」實施一年來沒有發生問題,「真是靠老天保佑!」林榕熙強調,船舶航運的技術問題繁雜,諸如水域管理、船舶管理、海事糾紛、海難處理等,這些問題都嚴重牽涉人身安全,建議兩岸應正視該項問題,並儘速就相關事務性議題進行協商,以取得共識及建立共同遵守的明確準則。
中共的福建省政府運輸管理處局長馬繼列則指出,金馬地區的小三通確有突破、有成果,值得肯定,但其間存在的問題則值得重視,包括通航事務事前未經協商,通航後也缺乏兩岸航運業務聯繫管道,因此試辦通航的一年內可謂在高度風險狀況下進行,不只航道管理不善,雙方港務、保安等管理體系溝通不良,協調不足,令人擔憂發生糾紛或海上事故之權責歸屬及相關處理。其次,馬繼列指出,目前所謂「對台通航」問題係由中共福建省台辦及交通部總協調,地方航管機關為得中共中央授權無法任意行事,馬繼列因此在座談會中提出幾點「基本想法」:
一、通航談判不能省略,兩岸必須先談後通,先行成約定。唯雙方主談者都必須獲得中央相當程度的授權,同時,馬繼列強調談判時應堅守所謂「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
二、參與通航的公司應有選擇,不能毫無限制,但代理公司則建議開放,不需指定,以符合國際慣例。
三、船公司的挑選方面,貨船可以較為寬鬆,客船則必須從嚴選擇。換言之,基於安全考量,經營客運業務的船公司資格建議從嚴限制,只准許少量船公司參與。
四、所謂「對台通航事務」中共福建省方對此相當熱中,尤其幾個沿海大城市,如廈門、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都具有強烈意願,但就港口設施、港務管理而言,仍以廈門最具優勢。
五、中共交通部研訂的福建與金、馬通航有關管理辦法已接近定案階段,至於究竟以部、省或省交通廳的名義發佈還在研議階段,發佈的時機也必須視兩岸關係氣氛而定。
六、中共將金、廈航線界定為「國內特殊航線」,福建省沿海重要城市政府均設有水運管理處負責相關業務。
七、根據我方法規規定,兩岸雙邊貿易只能以間接方式進行,中共方面認為不利雙邊交流規模之擴張,且徒然增加運輸成本,讓「第三地」平白獲益,相當不值得。建議應開放金、馬地區扮演「第三地」角色,把利益留給金、馬地區。
不過馬繼列也強調,如果金門有機會作為兩岸雙邊貿易的「第三地」,以目前的港埠設施相當不足,尤其裝卸設備應儘速加強。
中共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台灣所所長吳能遠則認為,推動金門與福建地區的經貿交流,可以創造更大的經貿利益讓雙方共享。至於如何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吳能遠提出四點看法,首先金、廈欲直接三通,雙方應事先進行協商,共同訂定管理辦法,協商過程所牽涉複雜的兩岸政治關係難以迴避。部分人士認為,太複雜、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有共識的部分可以先行,但吳能遠認為,「一個中國、主權不能分割」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
其次,吳能遠認為,金、閩之間欲加速開展經貿交流,上級政府是否能提供更大政策授權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授權的空間愈大,金馬地區作為兩岸經貿交流中介地的功能愈能發揮。
第三,吳能遠認為,應有規劃、有步驟地發展,從短、中、長程逐步著手進行。
第四,吳能遠認為,金、閩雙邊經貿交流發展是互補互利的,其結果不僅有利於台灣與大陸間更趨緊密的經貿關係,最終更將有利於兩岸的和平統一。
負責兩岸事務的中共福建省台辦副主任張廣敏則在結論時指出,中共福建省推動金、馬地區交流,一向秉持著三個理念,即最高原則在造福百姓,最大誠意,以及最好服務。站在省台辦的立場,張廣敏認為,啟動就好,慢沒關係。近期內欲推動的兩岸交流事務將由交流處負責,作為聯繫窗口。中長期而言則建議應建立機制,設置雙方「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以充分溝通、協調,及時解決交流過程所遭遇的各項問題。文化交流方面,張廣敏認為應採「整體推進、單項突破」策略,同時建議雙方建立「論壇」,邀集兩岸學者共同參與,透過研討會來建立雙方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