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期限短且申請繁瑣致不少鄉親權益睡著五十年軍管僅一千四百多件申請案並不合理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案問題多縣長李炷烽:為突破查證困難瓶頸縣府成立審委會及查證小組協助調查以減輕國防部負擔
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的申請,已於去年十一月底截止,縣長李炷烽指出,以金門長達五十年的軍管,僅一千四百零二件個案的申請量並不合理,認為中央訂定的申請期限不夠長也不合理。此外,為了加速申請案的審查,並突破「查證困難」的瓶頸,縣府正成立「審查委員會」及「查證小組」,以村里、鄉鎮、縣府的三級制,針對傷亡、損害情形實地訪查,以減輕國防部「負擔」。
根據縣府的統計,截至去年十一月底為止,金門地區共有一千四百零二件個案,依據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提出補償申請,其中以財物損失居多數,達一千零十二件;人民傷亡部分亦有三百九十件。目前經國防部審核通過,實際獲得補償的民眾則僅有二十八件個案。縣府為加速個案的審查,突破目前遭遇的「查證困難」瓶頸,已依據該條例設置「金門縣政府協助縣民申請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審查委員會」,下轄鄉鎮審查委員會及各村里查證小組,藉由地方公正人士的協助針對個案進行實地訪查與調查,秉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對個案詳實判定,供國防部軍勤致人民傷亡補償委員會審查案件時的重要依據,昨日並由縣長李炷烽主持,在多媒體簡報室召開說明會,社會局長蔡是民、各鄉鎮公所民政課長、村里幹事、地方仕紳等審查委員與查證小組成員百餘人均出席參加。李炷烽在致詞中,回顧了軍勤條例的立法歷程,指出該項法案最初係由立委林郁方首先提案,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後,才順利在八十八年元月份於立院三讀通過。可惜行政部門訂定配套辦法時,把申請的「日出」時間訂在八十八年十二月一日,申請期限則至九十年十一月底為止。
李炷烽指出,金門鄉親的基本權益在戰地政務期間蒙受相當大的損害,甚至連寶貴的生命都因此犧牲,兩年下來卻只有一千四百零二件個案提出申請,認為一方面肇因於中央的宣導不力,一方面則是申請程序繁瑣,加以遭遇「查證困難」的瓶頸,致使許多鄉親不得不「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李炷烽說,到今天為止都還有鄉親及旅外華僑頻頻詢問申請事宜,加上地區申請各案件數似與實際狀況不相符,認為這為期兩年的申請期限既不合理,也不夠長,未來將透過立委吳成典提出建言,爭取延長期限並再次開放受理申請。
此外,截至目前為止僅二十八件死亡個案獲准賠償,李炷烽認為中間的問題相當嚴重,尤其「舉證」及「查證」的問題讓地方政府及受害民眾困擾不已。為了突破這項瓶頸,減輕國防部在責任上的「負擔」,加速個案審查過程,希望地方民意代表、村里公所幹事及地方仕紳能協助查證工作,未來將可透過縣府依據審查結果發給具公信力的證明,讓受有損害的鄉親們能早日獲得賠償。
根據縣府研訂的「查證作業辦法」及「補充規定」,鄉鎮將以行政村里為單位,成立「查證小組」,針對申請案進行實地訪查,陳報鄉鎮公所審查委員會審議後,由縣府承辦單位彙整函報國防部補償委員會進行審議。該項查證作業預計在今年的六月底前結束。此外,土地佔用問題經國防部補償委員會函示,非屬軍勤條例適用範圍,因此相關查證作業將先暫緩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