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縣長接受德國國家第二電視台專訪強調柏林圍牆已經倒下和平已成世界大勢所趨楊忠全:希望金門未來成為兩岸和平區
副縣長楊忠全昨日接受德國國家第二電視台ZDF專訪時指出,全球很少有地方像金門一樣,二、三代子民腦中的回憶都是戰爭、戰爭與戰爭,隨著世界和平趨勢的來臨,柏林圍牆已經倒塌,希望金門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兩岸和平區,甚至成為板門店師法的對象。
德國國家第二電視ZDF為製作「轉型成功之典範─台灣」深度新聞性節目,昨日透過國防部及新聞局安排來金專訪,由副縣長楊忠全接待,並在介紹金門發展歷程之後,做出以上表示。
楊忠全在專訪中指出,金門原本與對岸的廈門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許多前往南洋發展的金門鄉親,都以廈門為出國的門戶,一九四九年以後因種種因素而隔絕,彼此的交往也從此中斷。
國共對峙期間,兩岸大小衝突不斷,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更是開啟了全面衝突的激烈局面,隨後轉而成為「單打雙不打」,金門百姓的生活隨之「地下化」,整個生活節奏都受到影響。
砲戰結束後的六○、七○年代,軍方展開了各項基礎建設,常住人口逐漸回流,金門在這段期間找到了「金酒」這項命脈,帶動了農業發展,商業也因人數龐大的駐軍而呈現生機蓬勃現象。
楊忠全說,金門的發展有其特殊性,去年元旦起正式實施的兩岸小三通,開啟了金廈及兩岸關係的新紀元。在經濟發展上,金門的未來不能沒有廈門;在政治上,金門仍舊選擇站在自由、民主的這一邊。楊忠全強調,未來金門將在藝文、文化與體育等交流及商貿往來上,持續加強與對岸中國大陸的互動,以凝聚彼此無可取代的特殊情感。
楊忠全指出,小三通全面開展以來,金門深感各項建設之不足,當務之急應全面加強各項基礎設施,並進行景點的整合與整建,雖不敢說取代港澳,但希望未來在一定程度上能扮演兩岸間橋樑的角色,透過交流、互動,讓兩岸認識金門,也讓金門走向世界。
訪談結束前,楊忠全特別指出,全球很少有地區像金門一樣,至少兩、三代子民的腦中縈繞著戰爭、戰爭與戰爭,這種特殊境遇使我們對和平的企求更為殷切,楊忠全說,柏林圍牆已經倒下,和平已成大勢所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金門能發展成為兩岸和平特區,甚至連兩韓的板門店也要向金門看齊。
德國國家第二電視台是全德第二大電視網之一,昨日這項訪談係「轉型成功之典範─台灣」專題報導的一個片段,該節目全長約四十五分鐘,預定今年九月於德國該電視台黃金時段分次播出,深度介紹台灣近年來的發展。來金專訪的成員包括顧問兼提問人沈石克尼德(E Sandschneider),導演拉費拉(Knafla)、製片兼攝影克魯格(Kruger),助理羅克司基(Rakowsky)等人,其中沈石克尼德還是柏林自由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院長,對台灣民主化發展歷程印象深刻,認為台灣三十餘年來的政經社會發展,堪稱發展中國家的最佳典範。訪談結束後,沈石克尼德還特別致贈了一本「現代中國發展」的原文書給副縣長楊忠全留念。
德國國家電視台一行在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國際組組長陳治忠等人的陪同下,除了專訪副縣長楊忠全之外,並前往獅山砲陣地、馬山觀測站等處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