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走訪府會尋求協助蒐羅地方史料縣長李炷烽感謝國史館用心縣府將傾全力提供一切必要協助議長莊良時也樂觀其成盼國史館廣徵史料為金門歷史留見證
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昨日親訪金門,拜會縣長李炷烽,就戰地政務、民防組訓等歷史資料的蒐羅,請求縣府提供協助。曾走過戰地政務這段特殊歷史片段的金門,目前仍有諸多資料散軼在民間,李炷烽認為,若能藉助國史館的專業與力量來進行蒐羅與保存,將可為國家留下珍貴史料,也特別感謝國史館的用心,縣府將傾全力提供一切必要協助。
昨日下午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協修董群廉兩人專程前往縣府拜會縣長李炷烽,包括教育局長盧志輝、縣府動員秘書白昶高等相關局室人員均在場作陪。國史館自九十年度起,編列預算在金門進行口述歷史的撰述,並針對戒嚴時期民防組訓、民間動員等相關資料進行蒐羅與調查。出身金門且參與該項計畫的董群廉指出,在這一年的調查期間,發現鄉鎮公所還存有部分戰地政務及民防總隊的相關資料,倘若不及早加以蒐羅整理,恐怕這些珍貴史料將會湮沒在塵埃中,永遠無法挽回。張炎憲則指出,國史館有專業的人力、技術與器材,如果能讓國史館來做整理與保存的工作,不論對金門、對國家都很有意義。張炎憲說,該館除了負責國家史料的蒐羅整理,也定期或不定期推出一些出版品,過去國史館忽略了金、馬離島的史料蒐集,未來只要調查研究累積了一定成果,也將適時推出相關出版品。
李炷烽認為,如能獲得國史館的協助,對金門歷史的記錄稱得上是如魚得水。李炷烽說,金門走過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戰地政務時期,也經歷了與台省截然不同的民防組訓經驗,這個歷史的特殊片段絕對有紀錄與保存的價值,過去擔任立委期間就曾找過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希望獲得中央的協助,如果國史館願意在這方面著力,將是金門之福。
李炷烽在會談中也特別指出,金門除了戰地政務與民防組訓的特殊歷史,還有一份走過半個世紀的「正氣中華報」,現在則已轉型為縣屬的金門日報,這份特殊時空環境下的新聞媒體紀錄了兩岸關係的點點滴滴,隨著小三通的實施,這段歷史已成為國內外高度矚目的焦點,認為也有妥善保存的價值。根據國史館的田野調查,目前縣立文化中心還存有一套完整的合訂本,希望縣府協助將資料找出來,以利微膠卷的拍攝與存檔,李炷烽當場應允全力協助,要求民政、教育及相關部門應提供一切必要協助。針對鄉鎮公所存有的部分歷史檔案,則將擇期邀請人員座談。
記者鄭琪云
/金城報導
為收集金門地方文史資料,國史館館長張炎憲等人昨日前往縣議會參訪,並受到議長莊良時、副議長許永鎮等人的歡迎,莊良時表示,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年長者對於日據、國共對戰等時期,仍記憶猶新,希望國史館廣泛研究、徵集史實資料,為金門留下見證。
為建立地方史蹟資料,國史館館長張炎憲率員跨海來金,前往縣議會進行參訪,並受到縣議會議長莊良時、副議長許永鎮,以及縣議會全體員工的歡迎,張炎憲並針對金門戒嚴時代百姓的生活情形,向莊議長進行訪談,以建立完整的史實資料,呈現金門百姓的心聲。
張炎憲表示,國史館欠缺地方史料,勉強而言「只能算半個(國史館)」,因此將以國史館長年對國史的整理為基礎,彙整地方文獻的資料,以建構全面性且完整的地方文史資料。
對於國史館積極收集地方歷史資料,莊良時也樂見其成,他並表示,金門早期經歷日據時代、國共對戰,有段不可磨滅的記憶在,現在七、八十歲的長者,對於當年協助國軍運輸、防禦等事項,記憶還相當深刻。
對於早期搭乘軍方登陸艇往返台金情況,莊良時記憶猶新,他並表示,每當寒暑假返鄉時,需搭乘軍方的登陸艇返金,無論候船、航行途中,都是苦不堪言的回憶,尤其當過完年要赴台開學時,還得趕在晚上十時宵禁以前,抵達新頭碼頭候船,而船隻通常於凌晨兩點開船,需要忍受數小時的刺骨寒風,回想起那段日子,相當辛酸。
莊良時並指出,尤其在八二三砲戰期間,由居民所組成的民防隊員還並且協防軍方建築防禦工事、搶灘等軍事勤務,生活相當艱辛,因此期盼國史館廣泛收集歷史資訊,將這段歷史紀錄並留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