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師生一行向黃奕焮說明金沙發展課題與定位等方案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王鴻凱等一行人,昨日就「金門縣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向金沙鎮長黃奕焮說明有關金沙鎮發展課題與定位等方案,以讓剛上任的鎮長黃奕焮能夠適時地瞭解該鎮目前已規劃的各項建設方案。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王鴻凱、研究生劉昭吟、林德福、許志偉等人,昨日上午十時許,在縣府計畫室主任楊肅池陪同下,前往金沙鎮公所鎮長室向鎮長黃奕焮說明有關金沙鎮發展課題與定位等方案及目前已規劃的各項建設方案。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劉昭吟在簡報中首先說明,金沙鎮的地理環境、人口成長、人口結構、產業結構、聚落分佈、文化古蹟、土地使用現況、公共設施現況及交通運輸等。
劉昭吟表示,有關金沙鎮發展課題分為一級產業發展面臨結構性的挑戰,地方產業需求轉型出路;小額貿易除罪化後如何針對大陸商品及買賣進行有效的檢疫與管制;為發展觀光,如何保存金沙當地的傳統聚落區;多處海堤經海水沖刷侵蝕,且每逢高潮即發生海水倒灌等問題。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生許志偉也針對金沙鎮發展定位提出諸多問題包括:配合地方建設發展,形塑金門縣文化重鎮形象;串連既有的觀光景點,結合人文地景、農漁業發展民宿觀光產業。同時王鴻凱也針對該鎮定位問題指出,金沙鎮擁有豐富的觀光遊憩資源,包括榮湖公園、山后民俗文化村、馬山觀測站、象山金剛寺、西山前李宅、陳禎恩榮坊、陳健墓園等,另位於金沙鎮境內的國家公園範圍則包括太武山及馬山區,有明魯王墓、毋忘在莒碑、擎天廳、八二三砲戰紀念館等名勝古蹟位於其中,諸多景點若經系統性的串連,將成為觀光發展的優勢條件。
王鴻凱強調,金沙鎮有全金門地區最多與最完整的傳統聚落,是金門地區除了戰役據點外最具有特色的文化資產,同時金沙鎮也是金門縣農作物產地之一,主要農作物包括稻米、甘藷及高粱等,因此今後該鎮的觀光可以發展傳統聚落為主題,透過適當的維護保存、靜態展示以及動態的空間再利用,並配合農產品的開發促進的觀光產業發展。由於金沙地理位置具有以設立小額貿易發展觀光潛力,並藉由將貨物集中銷售管理,進而活絡地方商業活動。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王鴻凱等人,於去年八月份在金沙鎮實勘的金沙鎮建設方案作為現在建設該鎮的離島建設工程包括:促進民間投資觀光計畫、優質觀光體驗改造計畫、區域性觀光景點整合再生計畫、金門童軍營地建設計畫、金門文化園區建設計畫、運輸道路改善工程、金廈輸水可行性評估計畫、已使用公共設施佔用私人土地徵收計畫、市區道路用地取得及建設計畫、金門縣水資源整體開發計畫、金門農特產品開發計畫、道路改善工程(配合觀光需要拓寬陽宅至碧山、山后、山西勇士堡、馬山、忠孝新村道路八千七百公尺及拓寬田墩、西園往洋山至瀏澳路面五百八十公尺、山西出海口道路改善工程、光前溪整治工程、浦邊海堤改善工程、碧山排水改善工程、北九十重劃區排水改善工程、西園湖整治美化改善工程、斗門溪上下游改善工程等。
金沙鎮長黃奕焮表示,金沙鎮施政建設是連貫性,他將會繼續上任鎮長的建設理念延續該鎮建設,而各項建設當中由中央補助經費整建的方案,也希望教授們能夠鼎力相助,為金沙鎮爭取相關經費補助。
黃奕焮指出,有關金烈大橋在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等人奔走與中央有初步共識,但在李縣長的政策中要興建金嶝大橋,希望各位能將此建議納入下次規劃建設中。
黃奕焮針對瀏澳雞鳴口海堤闢建小型遊艇碼頭未被列入產業部門之「金門休閒漁業發展與漁港多功能改善計畫」中表示遺憾,同時他也向他們極力建議可否比照復國墩模式,在該處設置簡易碼頭,這不僅是鄉親的需求,更是該鎮多數人的意見。他也對於該處土地使用上沒有問題,但是在經費上是有其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