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省傳出一起疑似狂牛症病例引起國人恐慌經衛生署疾管局調查結果係虛驚一場不過國內已發現一百多例傳統型庫賈氏病例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902
字型大小:

台省傳出八旬老翁疑患狂牛症病例,引起國人恐慌,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查證結果,可能為傳統型庫賈氏病例,與狂牛症有關的新類型庫賈氏病不同,國內目前已發現傳統型庫賈氏病確認病例一百一十三例。

疾管局指出,庫賈氏病在一九二0年代即被發現,是人類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口發現0.5~1名病例。庫賈氏病與狂牛症無關,此病的特徵是變性蛋白質在人的腦部組織逐漸堆積,並造成神經細胞死亡,最後使大腦組織變成空洞化,初期會有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步態不穩等類似痴呆症狀,隨著病程進展症狀會逐漸惡化,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抽動,末期則是嚴重痴呆。

庫賈氏病一般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約六十歲以上,青春期少年人及年青人的病例極為少見,百分之八十五庫賈氏病例發生原因不明,另外少數病例與遺傳性及經醫療行為有關如眼角膜移植。疾管局表示,國內自民國八十六年建立庫賈氏病通報系統,由醫療院所通報疑似個案,再經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台灣神經學學會共同召開專家病例確認會議,至目前為止共發現一百一十三名庫賈氏病確認病例,全部皆屬傳統型庫賈氏病病例,並未發現與狂牛症有關的新類型庫賈氏病例,以整體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6與世界各國發生率(0.5~1)資料相比,並未偏高。報載個案目前僅為疑似個案,將由專家小組進行病例確認。目前初步判斷應非新類型庫賈氏病,可能為傳統型庫賈氏病。

疾管局也表示,狂牛症(學名:牛隻的傳播性海綿樣腦症)係一九八六年新發生於英國的一種動物傳染性疾病,因為當時部份受感染的羊骨磨成粉製成牛飼料,爆發了流行的狂牛症,一九九六年英國首次發現新類型的庫賈氏病可能與狂牛病有關後,陸續引發各國對歐洲牛肉安全的重視。

與狂牛症有關的新類型庫賈氏病,與傳統庫賈氏病最大的不同,是發病的病患年齡大多在五十歲以下的年青人,新類型庫賈氏病的病例在一九九六於英國發現後,被認為與狂牛症的發生有關,懷疑是經由食用受變性蛋白質污染之牛羊的內臟、骨頭等而引起,全球目前的狂牛病疫區多集中在歐洲,日本去年也發現亞洲首例狂牛病。

發生新類型庫賈氏病病例的國家目前僅有英國、法國、愛爾蘭,香港去年發現一名新類型庫賈氏病病例,但是該名個案曾長居英國,故疑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局強調,衛生單位與農委會均已密切注意國際疫情,亦將持續進行庫賈氏病監測工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