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地區醫療資源放寬大陸籍醫師至外島服務開放緊急傷病患以空運轉送廈門就醫立委吳成典向政院提出質詢要求速讓離島軍民獲得醫療保障
縣籍立委吳成典昨(??)日針對金門烈嶼醫院與金門本島軍民醫療整合、放寬大陸籍醫師至各外島服務、以及開放金門縣緊急傷病病人以航空載運方式轉送廈門醫院就醫等三大問題,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冀期陸委會、衛生署等相關單位以尊重生命權考量,儘速讓離島軍民獲得醫療保障。
吳成典是基於政府有照護金門軍民健康之義務,國防部、衛生署應儘速協調整合金門地區醫療資源,提供優質的醫療品質。吳成典指出:金門縣目前有兩家地區醫院,四個鄉鎮衛生所暨十二家開業診所,執業醫師約四十人,基本醫療之服務勉強符合民眾需要,惟仍有三大急需事項:即專科及次專科醫療人員需求、急診醫療需求及重症轉診需求等問題。金門縣現面臨縣立醫院將改制為署立醫院之短期影響及健保局總額預算與論人計酬制度之確定實施,以及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將有金廈醫療網建構之長期發展方向,故需重新檢討及規劃最適切之醫療政策與人力配置。
而目前整合困境在於急重症醫療大樓尚未興建完成,要結合現有二家醫院現有醫事人力,整合急診醫療作業實困難重重。且軍方醫事人力之支援及進駐等問題遲遲未定案,又逢軍隊縮編,形成烈嶼分院醫療人力上的一大缺角,再加上烈嶼鄉人口數不多,經營利潤不高,無法吸引台省醫療團隊承作。
另吳成典對於三軍總醫院在金門縣醫療承作計畫,即將於九十一年六月底終止,因此建請衛生署、健保局提高承作誘因,促請台省醫療團隊繼續承作金門縣醫療,並將此承作計畫延伸至烈嶼鄉,俾平衡大、小金門醫療水平。並請國防部放寬軍方醫事人員兼職兼差之規定,協調指派烈嶼黃厝醫務所醫事人員儘速支援烈嶼分院醫療業務,以循序漸進方式達成整合軍民醫療資源。衛生署、中央健保局則提高金門縣西醫基層醫療給付費用總額預算,以吸引台灣醫師人力投入。
對於金門及各外島地區醫療人力嚴重不足,吳成典建請衛生署應即通盤考量、修法放寬大陸籍醫師至各外島服務之限制;吳成典指出:金門縣人口與醫師人力比例現為每萬人口七‧五人,離整體醫療網目標相距甚遠,除已利用各種管道提供各種誘因,希望台省醫師前往離島服務,衛生署公費醫師制度亦有提供不同方式導引下鄉服務,惟截至本年度為止,醫師乃至專科醫師人力仍無法滿足當地居民醫療需求。
自九十年元月起實施「小三通」,金門縣民前往大陸地區者已逾一萬兩千餘人,兩岸人民接觸頻繁後,對於福建沿海各地醫療設施水準雖不若台灣本島,惟其充沛之醫師人力則為金、馬等外島地區難望項背。今台灣已加入WTO,未來兩岸醫療專業人才來往交流當更加通暢,衛生署此時應儘速針對大陸籍醫師可否至本地執業等各項法令限制進行考量放寬,於醫師人口比率及外島、離島等地區可容許範圍內採行開放政策,以彌補上開人力短缺,及經濟誘因不足的困境。
有關金門縣緊急傷患醫療後送台灣極為不便,以船舶轉送廈門亦不符時效,人民生命、身體權益缺乏保障,本(三)月十五日地區張姓幼童因罹患腦水腫急需後送台灣治療,就因天候因素險釀不幸即為一例。吳成典強烈要求行政院及陸委會同意開放金門縣緊急傷患以航空載運方式轉送廈門就醫,以爭取地區緊急傷患醫療轉送時效性,確保其生命安全。
吳成典指出:為多方尋求地區緊急後送管道,使罹患緊急傷病者能即時獲得最快速之醫療救護,自政府八十九年十月二日公布「兩岸小三通」政策方向後,金門縣相關單位即著手規劃金門地區急重症病人轉送廈門就醫之相關事宜,希望可以提供金門縣罹患急重症居民即時得以航空器或船運方式轉送廈門就醫診治之另一管道,使其能獲得迅速、有效之醫療照護。
依「試辦金門馬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規定,我方目前只開放「海運」通航,是以金門縣初期就急重症病人轉送廈門仍規劃以船運轉送方式為主,但船運方式顛簸不穩,且需耗時一至兩小時,對於急重症病人而言,仍是一項極大的體能挑戰,若能以直昇機或固定翼機在最短時間內將病人轉往廈門救治,對金門縣縣民生命安全更有保障;且擁有三千病床位規模的廈門長庚醫院將於民國九十二年興建完成,屆時金廈醫療合作將更加密切,醫療品質將更為提昇。
爰此,吳成典委員要求行政院衛生署應將「補助包船」的個案模式檢討納入整體後送作業考量,以專案方式全年總額補助;另要求行政院陸委會在「兩岸小三通」政策上應加快期程,開放金馬小三通以「空運」通航,以縮短航程,在醫療救助上達到急救第一先機,落實金門縣民生命安全無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