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社專訪 莊議長:小三通金門百姓未實質受益
金門縣議長莊良時昨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社編集委員加藤千洋專訪時表示,小三通實施至今並未讓金門感受到實質的益處,他認為中央應該充份授權地方政府,同時加速對金門的基礎建設,以因應未來發展需求;他並強調,金門人過去深受戰爭及軍管的傷害,金門人未來要的是經濟、是和平,而不是戰爭,他認為用經濟循序漸進的方式,也可以達成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
莊良時是於昨日上午接受加藤千洋專訪,暢談小三通、大三通及「一邊一國論」等議題。
對於小三通問題,莊良時表示,金門自八十一年戰地政務解除之後,發展觀光是主要的道路,也是地方政府施政的主軸之一。他指出,開放兩岸小三通原先的目標之一就在協助促進金門的觀光事業發展,但小三通實施一年九個月以來,根據統計,金門鄉親前往大陸旅遊、探親、經商投資約有二萬六千人次,而大陸來金人數僅有二千人次,且都是專案核准性質;整個金門資金流向大陸估計超過新台幣十億元。
他認為,大陸來金觀光人口不足,加上金門本身港埠、機場等基礎建設不足,已使金門觀光發展面臨瓶頸。
莊良時指出,小三通實施以來,金門百姓感受不到實質的受益。目前人員只能「單向通航」,貨物也僅有砂石專案進口,其他農特產品由於關稅偏高及中轉項目的限制,也無法由金門中轉,小三通到目前沒有為金門的經濟、中轉帶來實質的效益。
他表示,陳總統在大膽宣言曾表示,要在金門農特產品「加工中轉」,但到目前中央的政策也沒有落實,事實上,農特產品在金門加工中轉根本不會衝擊台省的市場。
莊良時並指出,目前小三通的決策、主導權在陸委會一但配套不足,對地方政府授權不足,他認為應該充份授權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和大陸直接對口,推動中轉的工作。
他認為,金門和廈門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密切,廈門是大陸一個國際化都市,金門雖然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如歷史悠久的文化資產、獨特的自然景觀,及戰爭遺跡等,但金門的基礎建設及觀光規劃不夠,條件及競爭力也就較弱,廈門目前整個環境建設比金門優勢二十年,中央政府應加速對金門的投資建設,提昇金門的競爭力,以拉近金廈的距離,這也是推動小三通實質的目標之一,中央政府有責任要落實推動。
對於大三通的議題,莊良時也表示,目前推動小三通的配套不足,金門各項建設也未落實,如果直接進行大三通,台商直接由台灣進出,金門將會邊陲化,金門民眾更無法獲得兩岸互通的實質利益。
不過他也表示,金門也不畏懼大三通,但是在大三通之前,應該加強投資建設金門的基礎建設,明確規劃觀光事業主軸,讓金門在大三通實施之後,也有競爭的優勢。
談到「一邊一國論」,莊良時認為,金門已因為國共戰爭,受到極大的破壞,也因實施軍管,致使地方發展受到限制,金門人要的是和平,不要戰爭,維持兩岸和平的現狀,金門要的是經濟,用經濟帶來金門繁榮、長遠的發展。他表示,他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眾不贊成獨立。
莊良時認為,要達到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可以用兩岸經濟交流,循序漸進的發展來達到這個目標。
加藤千洋也十分肯定金門縣政府在中秋夜與對岸廈門市共同舉辦的金廈海域兩岸中秋海中會的交流活動,具有相當的意義,莊良時也指出,希望透由活動來進一步拉近兩岸人民間的距離,也表達兩岸追求和平與加強交流的決心。
莊良時也向加藤千洋介紹金門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及風土民情,希望他能大力將金門美麗的面貌推銷到國際,讓國際間更認識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