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設置境外航運中心加工出口區擁有十大競爭優勢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專題報導。
點閱率:489

從前文的分析當中可以歸納出在金設置「境外航運中心」與加工出口區的十大優勢,包括降低生產成本,加速貨款回收,提供完整物流與金流服務等,綜觀該項政策,應是遏止台灣產業繼續出走的良方,也是振興金門產業的絕佳良機。

所謂「境外航運中心」與「加工出口區」,經過前文的深入剖析,相信各界已對該項政策背景與內涵有了粗略的認識。根據縣府規劃,加工出口區的設置將選定地號工一之五至一之七約一百公頃的工業用地,由縣府負責該批土地及區外周邊整體設施的規劃,必要時將進行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由於該批土地百分之九十五均為縣有地,土地取得問題得以單純化,對行政院經濟部而言,可免去繁瑣的土地徵收作業,省下龐大徵收費用,減少財政負擔,對廠商而言也能在最短期間內順利解決土地問題。

加工出口區的招商對象,則以無污染的輕工業為主,因此,以金門現有的自來水廠及發電廠運轉能量,應足夠供應二百公頃以上面積之產業開發需求。透過加工出口區的開發,也可免去環境影響評估等繁瑣程序,有效縮短開發時程。只要中央點頭,實際的招商工作將由縣府與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共同合作,不但大陸沿海台商均有高度興趣且已蓄勢待發,連國內現有的加工出口區廠商也有意願投資。倘若一切順利,預估在加工出口區成立後一年內即可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招商率。

經過綜合分析與整理,在金設置加工出口區的競爭優勢將包括以下十點:一、倘若政策允許專案引進陸勞,廉價的勞動成本將是最大的競爭優勢。讓台商處在最熟悉也最穩定的投資環境中,同時享有大陸地區低廉的勞動成本。這也將是加工出口區成敗的最重要關鍵。

二、定期航班可扮演原料與商務往來的運輸角色,大幅節約生產成本。原本必須灣靠第三地或經由港澳進出的原物料、半成品與成品,以及政策開放後的大陸勞動人口,都可透過小三通便捷的定期航班來流通,且運輸成本將隨航班的日趨頻繁而下降,有效節省台商成本。

三、縣有土地只租不賣,且租金低廉,用地取得不成問題。

四、透過廈門來料、金門組裝、廈門出口,以及Made In Taiwan的產地標示,業者將可布設完整國際行銷通路,提高產品價值。

五、加工出口區特有的倉儲、運輸、分裝、驗證、測試、組合等完善物流設施與制度,為商品銷往亞太地區提供便捷管道。

六、全區均為免稅區,租稅優惠多,企業營運成本低。

七、加工出口區設置獨立之單一窗口,受理公司登記、投資審核、建照核發、營業登記等行政程序,將可有效提升行政效率,提供便捷服務。

八、採行帳冊管理制度,給予廠商自主管理權限,與課稅區、保稅區之間的貨品進出,可由廠商自行點驗,按月彙報。

九、金門適用離島建設條例,民生方面可享有物資免營業稅之優惠。

十、國內金融體系完善,加上境外金融分行專區(OBU)的設置,台商來金設廠可從台灣地區辦理出貨,及早回收貨款,避免資金積壓,進出匯款亦不受限制。

事實上,這項打造金門為境外航運中心,設置加工出口區的政策,能夠有效減緩台商出走速度,降低產業空洞化壓力,帶動金門產業發展,富庶離島經濟,甚至對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產生正面效益,著實值得各界深思,並探討政策的利弊得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