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長期待中央支持讓金門走出自己的路
打造金門為境外航運中心的政策成為議題之後,卻因專案引進大陸勞工的設計引起民間議論,縣長李炷烽在接受專訪時再次提出說明,強調「陸勞」只是政策的配套與誘因,重點應該放在產業與資金的引進,以及後續帶來的所創造的週邊效益,希望鄉親們對政策能多關心、多瞭解,儘速凝聚內部共識,才可能吃得到這塊大餅。至於中央政策是否開放,李炷烽認為一切只在一念之間,希望中央不要給魚吃,應該給釣竿,讓金門走出自己的路。
針對「打造金門為境外航運中心」及設置「加工出口區」政策,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受本報專訪,對政策提出之後遭到民眾的誤解表示遺憾,並再次對政策內涵提出說明。李炷烽強調,該項政策定義在「境外」的用意,就是希望擺脫國內相關法令的桎梏,以境外航運中心及加工出口區的模式運作,搭配專案引進大陸勞工的新政策,希望為台商爭取到人力與土地的兩大優勢,避免台灣產業持續外流,有效遏止大陸市場「磁吸效應」的持續發酵。
李炷烽指出,民眾擔心引進陸勞搶了飯碗的問題,其實是多慮了。因為大陸勞工所擔任工作主要是最基層的組裝與加工,且因「境外」的定義,他們的薪資水平將比照大陸地區,不受國內勞動基準法的規範,對金門當地而言,這樣的工作根本不具吸引力,且政策帶來的週邊效益才是我們所企求的重點與目標。倘若中央政策開放,縣府也在專家、學者的協助下,於規劃的時程內順利完成招商引資工作,屆時將為金門帶來數以萬計中、高階主管及周邊工作機會。
經過幾次赴大陸與台商接觸,李炷烽說,這種「大陸原料,由大陸勞工在金組裝,經廈門出口,掛台灣品牌」的概念,對台商相當有吸引力,台商們也表達了投資設廠的高度意願。協助政策規劃的台灣國際合作發展促進協會及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都高度看好這項政策,認為只要加工出口區成立,有把握在一年內達到五成至六成的招商率。民進黨籍立委沈富雄也認為極具可行性,直接拿了縣府說帖找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面談,為這項政策催生。
李炷烽強調,只要中央點頭,縣府將不惜任何代價為有意投資的廠商排除一切困難,不論是用地的取得或應遵循的行政程序,都會以最大的熱忱與最高的效率提供服務。至於政策的落實與否,李炷烽認為關鍵在於金門鄉親的共識。李炷烽說,如果地方民意有不同的聲音,在爭取政策開放過程中將會困難重重,唯有全體鄉親有志一同,內部凝聚高度共識,才可能向中央爭到這塊大餅。
此外,李炷烽認為,中央的政策到底開不開放,其實都只在一念之間,如果不願放手,自然有無數的藉口與理由可以拒絕。李炷烽說,我們不敢奢求中央多給金門一些資源,但希望中央不要只給魚吃,應該在政策上多給一點空間,交給金門一根釣竿,讓我們走出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