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推動設金門中轉貨物鑑委會
金門縣議會第三屆第五次臨時會昨日進行最後一天議程後圓滿閉幕,昨日計審議通過二件人民請願案、二件議員臨時動議。
昨日臨時會議程中,通過的人民請願案包括「翁金木為祖遺21626、23495及331│1等土地請准申請歸還,並請秉公查處案」、「黃欽良為原有榮湖段0889號等土地於民國六十三年列為金沙鎮公所停車場,陳請政府准以最低價贖回」案,均交由縣府處理。在議員臨時動議方面,則有洪麗萍所提案,蔡水游、張光海、許永鎮、董東漢、許玉昭、洪允典連署的「請縣府協請台北市政府發給地區兒童文化護照案」,提案中表示,凡有台北市文化護照之兒童,可以在台北市免費參觀各項學術機構,目前連江縣中山國中校長陳玉嬌向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提出這項要求,並已獲龍應台同意把兒童文化護照發給連江縣學童。提案中也指出,本縣國中小學童利用寒暑假赴台者眾,若能建請台北市文化局比照連江縣,發給文化護照,對地區兒童有莫大的助益。
另一項臨時動議則是由洪允典、張光海、蔡水游、洪麗萍、許永鎮、許玉昭、董東漢、陳玉珍、李沃士共同提案的「請設立金門中轉貨物鑑定委員會,以提振地區經濟營造就業機會」,提案中表示,小三通政策實施已近兩年,中轉貨物到台灣幾乎等於零,究其原因,政策不明、手續繁瑣,沒有一個執行單位以利推動。基於便民政策,縣府團隊勇於負責精神,應成立超然單位,以利貨物中轉,繁榮地方。提案中也指出,鑑定委員會成員應包括縣府、農、漁、工、商、民意代表,立場超然。而貨物在鑑定委員會核定後,核發出口證明文件,海關單位憑其核定文件,立即放行,貨物立即中轉到台,達到便民政策。
議員董東漢表示,小三通實施兩年來,兩岸貨物中轉完全沒有,民間的腳步走在政府之前。很多貨物到機場、港口都不能出口,連地區的漁貨也是如此,百姓怨聲載道,政府應該要有解套的辦法,如果能成立鑑定委員會,海關配合執行,才能落實中轉的政策。
陳恩賜表示,目前小額貿易都是非法進口,也檢查出不合格的產品,真正可以合法進口的貨物,卻必須負擔高額關稅及繁瑣的手續,影響中轉政策的落實推動。他指出,政府要針對目前面臨的問題尋求解決,才能真正達到繁榮地方經濟。
李沃士指出,由於現行法令規定,本地出產的海蚵、蝦類等海產也無法正常的出口,要出口就必須要有縣府核發的產地證明。而現在不但海產類如此,就連商人由正常管道自台灣進口的服飾,也因服飾有大陸生產的標籤,想要退回台灣廠商也無法退貨。政府必須研擬一套可行的辦法,讓民眾可以安心的來做。
王再生指出,由於目前沒有一套標準,觀光客在市場上買的貨品卻不能帶出,也造成觀光客抱怨連連。他指出,其實這些貨品在台灣也可以買得到,只是觀光客來金門觀光時,順便買些東西,卻因無標準及執行人員的認定,而產生許多糾紛。他認為除了毒品、槍枝等違禁品外,其餘農產品在量方面應該放寬,地方政府應依照地方需求、及依據離島建設條例來訂定可行性的辦法,要求海關配合執行。
許永鎮表示,金門市場上目前有許多產品檢驗不合格,卻任由在金門市面上流通,要帶出口卻怕影響台灣民眾健康,難道金門民眾就是二、三等國民,這根本是台灣的「種族隔離政策」。金門本身就是因為沒有產品原料,才希望由大陸進口再加以包裝銷售,卻沒有辦法出口,但例如台北迪化街卻到處可見大陸香菇。他指出,鑑定委員會成立後,也能參與海關作業,積極向中央爭取,如中央沒有任何回應,也不排除發動民眾陳情、抗議。
陳玉珍表示,希望鑑定委員會是推動兩岸貨物中轉的一個起步作業,未來金門也能真正成為兩岸農漁貨交易中心,觀光客也能在金門安心買到兩地農漁產品。
副縣長楊忠全在會中表示,縣府目前可以說是要和中央及大陸「兩邊作戰」,縣府的立場和議會是相同的,現況要突破才會有機會,因此也會配合議會積極向中央爭取。對於中轉業務,縣府也多次向海關等單位協調,希望能突破現況,尋求解套的方法。對於議會所提的方案,縣府也會重視並與相關單位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