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教師林英生「烈嶼的自然大地」力作面世

發布日期:
記者: 洪志慶/特稿報導。
點閱率:707

現任烈嶼國中教師林英生,以多年來從事鄉土地球科學研究,對烈嶼家鄉這塊土地的自然環境,有深厚的體驗,而將近年來發表的文章和拍攝的照片,做一系列的整理,集成「烈嶼的自然大地」一書,期盼透過該書,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加深印象,並讓一般讀者更了解烈嶼,共同來體驗家鄉之美。

林英生指出,「烈嶼」,昔日因處於戰地前線,地理形勢險要,予以神秘和難以親近之感,相關的自然調查也顯得較少,近十餘年,他投入對烈嶼自然環境的探索,尋找烈嶼的自然和人文的深蘊。他說,接觸大自然,您會喜歡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您就會愛上大自然。大自然予人無限的感動和無盡的探索空間,讓人不由自主的投入它的懷抱。

林英生指出,該書首章概述烈嶼的地理形勢,地形篇描述地表的輪廓,地質篇則綜論島嶼形成的地史和地質概況,對於今日地表形貌和各種地質景觀的形成,它們皆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其次以自然觀察為主題,分別介紹海岸的地質景觀和濕地生態。名勝古蹟和戰地遺跡則是在特殊時空背景之下的產物,是烈嶼人的共同記憶,也是我們所能留給後代子孫的寶貴文化資產。他期盼能拋磚引玉,發掘更豐富的烈嶼自然之美,並以永續發展的思維,謹慎的踏出下一步,為後人留下一片淨土。

林英生在書中詳細介紹了烈嶼的地理形勢,烈嶼的地形,包括北方的波狀丘陵、南方曲折的丘陵與盆地;台地與平原;溪流與湖沼;及附屬的島礁。也介紹了烈嶼的地質,包括烈嶼形成的地史、地層及岩石(基盤岩石、花岡片麻岩、花岡岩)、侵入岩、覆蓋層(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期之沈積岩。海岸地景之美,包括有,海岸奇岩貓公石、東北角海岸岩石景觀、花岡岩及侵入岩脈、玄武岩海岸景觀、海岸侵蝕景觀。烈嶼的風景名勝,包括有,堅固的堡壘將軍堡、戰地的精神堡壘八達樓子、國姓井的故事、記載國共戰爭的一頁歷史湖井頭戰史館、陽山一帶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戰地印記,留下歷史的腳印。鄉土自然資源,包括植物資源、鳥類資源、濕地生態。

林英生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化研所結業、國中地球科學教師專門科目研習班結業,現任烈中教師兼教務主任、社團法人金門縣烈嶼鄉上林李府將軍廟慈善會理事長、金門國家公園諮詢委員會委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