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舉辦中小學認輔團體輔導教師研討會
縣府舉辦九十一年中小學認輔團體輔導教師研討會,日昨起在金沙國中舉行三天,邀集各校認輔學生小團體輔導之教師,針對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議題發表討論,尋求解決對策,藉以增進輔導知能,落實輔導工作,提高輔導績效,貫徹教育部青少年輔導計劃,健全學校輔導工作。
這項認輔團體輔導教育研討會於本月一日起至三日假金沙國中校史館舉行三天,由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主持,教育局督學王任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王麗斐、台灣大學心理系主任林以正、陽明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黃素菲、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趙淑珠、台北市政府副市長室專門委員賴慧貞及地區各國中小學主任、組長及輔導教師近八十人參與研討。
這項研討會討論議題包括有如何做個快樂的班級導師─團體輔導之運用,偏差行為的背後─家暴目睹兒童輔導知能,主題工作坊體驗分組討論及實施情緒教育與管教學生的辦法等。
台灣師範大學王麗斐教授指出,成功的班級導師其實是個好的團體帶領者,他讓全班學生一起參與班級的經營,共同創造與催化班級良好氣氛,增進彼此認識,享受快樂的師生情。所以班級團體輔導的設計原理為了解先於指導,自然優於給予,經驗甚於知識。
台北市政府副市長室專門委員賴慧貞指出,在校園事件中以師生衝突事件最容易衍生不良後果,有時候由於情勢失控而導致教師嚴重體罰學生,甚至發生凌虐事件。在處理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教師、家長容易因陷在激動情緒中,而使得事件解決不夠圓滿。
賴慧貞指出,情緒是個體對生活事件產生的情感反應,當個體可以盡量接近適時的了解自我的情緒,並且體驗這個情緒,讓情緒可以適度的被接納表露。因此實施情緒教育可以提升師生間的互動品質,並可以預防衝突事件的發生。
會中並分成五組分析探討情緒反應流程,由發覺情緒,找出引起情緒的事情,並分析記下對這件事的看法或想法,找出其中「單頻式」的想法,可以換成那些寬頻式想法。參與的老師對於探討的情緒評量表,認為所討論許多情況和學校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十分類似,值得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