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愛滋遠離流行性傳染病區漁會辦衛教宣導講座
金門縣衛生局與金門區漁會昨日假漁會二樓辦理愛滋病防治與流行性傳染病衛教宣導講座,漁會家政班會員近五十人到場參與,希望結合大眾的力量共同來對抗「愛滋病」,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充實保健常識,且能進一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這項由衛生局與區漁會共同舉辦的衛教宣導講座,於昨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假金門區漁會二樓會議室舉行,由衛生局課長薛德成主講「愛滋病防治與流行性傳染病」,區漁會家政班會員近五十人到場參與聆聽。
薛德成指出,愛滋病號稱為「世紀的黑死病」AIDS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由愛滋病毒所引發的疾病。人類在感染愛滋病毒(AIDS)後,通常不會立刻發病;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甚至長達十年或更久才有症狀發生。這種病毒會使人類失去抵抗病原體的能力,甚至喪失生命。如果您擁有多位性伴侶,就逃不出愛滋病的陰影。但一般人正常生活中,並不會有感染愛滋病毒的危機。
薛德成同時對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提出三點說明:
(1)性行為傳染:與愛滋病毒帶原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2)血液傳染:輸進被愛滋病毒感染的血液、血液製劑。與愛滋病毒帶原之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針頭、針筒。接受愛滋病毒帶原之器官移植。
(3)母子垂直傳染: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
對於台省腸病毒疫情持續升高,薛德成也呼籲民眾一定要做好潔手工作,尤其腸病毒以飛沫快速傳染,使得防疫已沒有縣市之分,故幼童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他又指出,腸病毒大約分小兒麻痺、克沙奇、腸病毒及腸病毒七一型四大類,腸病毒最活躍的時期是夏天雨季過後,五歲以上的兒童初期感染一般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五歲以下幼兒則多有哭鬧不安、嘴裡長水泡、流口水、拒食、高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如果小孩出現嗜睡、精神不好家長要特別注意,但不必恐慌,只要在病毒流行之際,最好避免帶小孩到公共場所,並加強大人及小孩個人衛生,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