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維持優勢掌握機會

發布日期:
記者: 李沃牆/專論報導。
點閱率:502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突顯了決策的重要,但也道出成功的不確定,即發生可能失敗的風險,或謂由老天決定的系統性風險。根據統計,迨自小三通實施近二年以來,金門鄉親前往大陸旅遊、探親、經商投資已超過二萬六千人次,而大陸來金人數僅二千人次左右,且都是專案核准性質;值得注意的是,金門資金流向大陸估計超過新台幣十億元,形成嚴重的單向傾斜風險,值得我們憂心。

地區民眾對小三通現況的不滿源自於過度期待與現實的落差甚大,而探討落差的因素不外是中央主管機關對兩岸政策的晦暗不明,開放的程度相當有限以及牛步化的決策過程::等。而憂心地區發展的人士又相繼提出「境外航運中心」,以及「加工出口區」、「專案引進陸勞」、「自由貿易區」或「經貿營運特區」等振興離島經濟的想法,並期盼獲得中央政策的支持。不可諱言,雖然這些想法的確也獲得地區不少民眾的迴響及期待,惟在成本與效益衡量下,究竟這些政策是否可行?實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評估。

就境外航運中心而論,依據「境外航運中心設置作業辦法」第2條之界定,所謂「境外航運中心」,係指在台灣地區之國際商港相關範圍內,以不通關、不入境之方式,從事大陸地區輸往第三地或第三地輸往大陸地區貨物之轉運及轉運作業相關之簡單加工之區域。而境外航運中心若納入加工出口區後,將可提高轉運貨物的附加價值,活絡加工區內相關產業發展,並加強轉運中心功能。據悉,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自86年4月19日開始運作以來,裝卸量雖迭有成長,但績效未如預期,所以,最近也評估指出,若將加工出口區納入境外航運中心範圍,有利於加工出口區發展倉儲轉運業務,並擴大國際商港轉運功能。

然天下沒有白吃午餐,任何決策都有其機會成本,就地區而言,成立境外航運中心,設立加工出口區並專案引進陸勞,在短期下,確實可營造金門的商機,但對其背後的機會成本及長期面臨兩岸政策更迭的風險也必須加以衡量及規避。就優勢與機會而言,睽諸金門地理位置的優越條件,確可降低大陸原料及商品的運輸成本,提高其附加價值,促進金門經濟的發展,尤其在兩岸未進行直接大三通之前,對地區一些窒礙難行的困境有實質的助益;但就劣勢與威脅而論,一旦兩岸政策明朗,且進行大三通後,在成本考量下,台商必然直接由台灣進出大陸;進而言之,大陸近幾年的開放政策,快速的經貿發展,似乎有成為國際經濟強權的態勢,屆時,台商在國際市場上亦難與大陸及開發中國家相互競爭,是繼續西進或是南向或轉其他地區投資,將是未定之天。因而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台商在金門地區設廠的意願是否會降低,金門的境外航運是否會形同虛設,若然,則付出的成本將不少,值得決策者深思。

面對即將大三通的可能衝擊,我們如何因應?是該健全體質,維持原本具備的優勢,建立可長可久的經濟發展策略,還是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消失呢?金門的前途,的確是所有關心金門的鄉親共同來思考。

(作者現任真理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