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接見馬來西亞砂月勞越金門會館鄉親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縣府報導。
點閱率:516

縣長李炷烽昨日接見馬來西亞砂越金門會館鄉親時,對僑親早期捐資興學、繁榮故鄉的作為表示肯定,也強調金門必須自助而後人助,先凝聚內部共識,才能匯聚成力量,促成政策的更加開放,走出屬於金門自己的路。

馬來西亞砂越金門會館鄉親一行三十餘人,昨日下午在會館秘書長黃本初率領下抵縣府拜會,受到縣長李炷烽、社會局長張金成等人的熱烈歡迎,李炷烽並贈以「金門之友」紀念牌,及兩幅以得月樓、慈湖海灘為題的畫作留念。

李炷烽在致詞中,對僑親們早年捐資興學,捐款修宗祠、蓋宮廟的善行義舉表示肯定,更高興見到老、中、青,第二、第三代的金僑都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強調僑親們都是金門力量的延伸與擴大,年輕一代更是金門未來希望之所繫。

李炷烽說,近五十年來是金門轉變最大、最劇烈的關鍵時刻。在這五十年間,金門發生了五次台海戰役,付出了慘痛代價,十年前解除了戰地政務,進入民主憲政的新時代,民國八十九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為「小三通」提供了法源依據,自九十年元月二日起,隔絕了五十二年的金廈海域終於再一次地重新連結起來。

李炷烽認為,歷史的不幸應該劃下休止符,因此長期不斷在兩岸事務上努力與奔波,不但在立院促成了離島條例的通過,八十九年起更兩度赴北京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會面,為小三通的順利實施而努力。去年的二月六日首批金門滯留廈門鄉親透過直航回到故鄉,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下新頁。李炷烽感慨地說,金廈之間這短短數千公尺的距離,我們辛苦地走了五十二年。

今年十月份的華僑節五十週年慶,原本有三百多位海外金僑希望走小三通這條道路回到故鄉參與節慶,很遺憾申請的結果只有最後一團來自菲律賓的二十一位鄉親能夠成行。李炷烽說,有了這次經驗,未來海外金僑只要備妥相關文件,透過當地僑社辦理登記,相信都能循同樣的管道回到金門,為僑親們節省旅程與旅費。不過這其間仍有一項不合理的限制,就是僑親回到金門之後並不能轉往台灣,或經由台灣出境返回僑居地。李炷烽說,這是縣府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僑親們能循著這個便捷的管道,多回故鄉走走,或參與故鄉的重大投資與建設。

李炷烽指出,就世界各國的發展進程觀察,中國大陸應該是最有機會也最有潛力的地方,過去金門鄉親下南洋去求生存、求發展,近五十年朝台灣方面發展,希望未來的五十年,金門人的力量能夠進一步擴展到中國大陸的每個角落。

李炷烽說,金門經歷了五十年的冷戰,希望值此全球化的關鍵時刻,兩岸政府都能多給金門一點機會,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更多的經費,而是更開放的政策與發展空間。只要有開放的政策就能為金門帶來生機,有了生機市場自然會活絡,經濟也就能夠振興與繁榮。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真正徹底改造金門,李炷烽強調,最可靠的力量還是自己,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立方能自強,也唯有自強才能獨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而內部的共識則是力量凝聚最重要的前提,也相信只要鄉親們齊心努力,一切事在人為,總有一天能夠實現我們的願景。

位於馬來西亞的砂越,共有金門鄉親五千餘人,其中隸屬砂越金門會館的成員約有五百人。昨日返鄉的僑親將由華僑協會及縣府社會局相關人員陪同,前往地區各景點參訪,廿一日前往烈嶼,預定廿二日離金返回僑居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