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試所成功放流三萬尾自行繁殖稚鱟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寧報導。
點閱率:872
水試所成功放流三萬尾自行繁殖稚鱟

水試所成功放流三萬尾自行繁殖稚鱟

金門水試所自行繁殖稚鱟三萬尾,昨日在古寧頭保育區由縣長李炷烽及縣議會議長莊良時與議員等人共同展開放流活動,他們也代表府會一致呼籲大家共同珍視地區這項「史前活化石」鱟的保育工作,讓金門生態之美結合觀光為金門帶來發展與榮景。

昨上午十時三十分起縣長李炷烽率同縣府局室主管,議長莊良時偕同多位議員,並與水試所員工、古寧國小師生共同在古寧頭北山出海口,參與這項活動,農委會技正陳超仁也專程抵金參與這項盛會。在縣長李炷烽與議長莊良時共同主持下,展開稚鱟三萬尾及成鱟二十對放流活動。

縣長李炷烽指出,鱟為海洋底棲的無脊椎動物,鱟的祖先最早出現在四億年前,在二億年前即已演化成型,經常成雙入對出現,也稱為「鴛鴦魚」,金門民眾對牠並不陌生,隨著環境的開發利用,地球尚可看到的生物愈少,以前在端節前夕,經常可看到「牠們」的蹤跡,久而久之,這項珍稀的保育動物的數量也越來越少,目前台灣本島已經罕見,金門本島也面臨棲地遭破壞的危機。

李炷烽說,辦理這項「鱟」放流活動,也在呼籲民眾共同來珍視自然環境,重視生態的永續經營,他並強調,人與天爭的時代將會慢慢過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是未來發展的共同目標。也只有資源共同維護,才能成果共享。議長莊良時表示,對於金門生態保育工作,議員同仁極為重視,本次定期會特別安排這項行程,以具體的行動共同來關心、參與水試所這項復育成果與放流活動。

莊良時進一步指出,生態保育工作成功推展,將能帶動金門未來的生態觀光旅遊發展,他呼籲大家共同來維護、保育地區的生態環境,吸引觀光客的到訪,為金門發展帶來生機與榮景。

陳章波指出,鱟為稀有的海洋底棲的無脊椎動物,金門因為實施戰地政務,開發較慢,海域生態環境破壞較少,加上縣府重視保育工作,倖免絕種危機。他並指出,「鱟」具有教育、研究、保育的功能,對於生態旅遊是一項珍貴的資產,值得當作「金雞母」來推動保育政策,他希望大家不要破壞鱟的棲地,使鱟在金門得以永續繁衍。

農委會陳超仁技正表示,鱟的生態保育必須靠當地民眾共同保護,才能永續經營,農委會將把「金門鱟」的研究成果,引種到台灣西海岸放流,以協助復育台灣已經絕跡的鱟魚資產。

隨後在中研院陳章波博士指導下,縣長李炷烽、議長莊良時及議員等人,將成鱟與稚鱟乘著漲潮之際順著潮水放流入大海,游往受到禁捕保護的新家,希望使得鱟在金門得以永續繁衍。參與這次環保教育活動的大人與小孩們,對於海灘中躍動的小生命,不禁發出生命的喜悅讚嘆。水試所所長翁自保指出,「金門鱟」主要分布在本島西、北海岸泥灘地,從水頭、后豐港、浯江溪口、慈湖外海、古寧頭、安岐、瓊林、浦邊、洋山、西園到青嶼都有分布,為免因棲地開發污染,及大陸越界濫捕遭致絕種危機,縣府自去(九十)年元月份起也首度公告劃定古寧頭沿海近八百公頃海域為保護區,希望延續已有二億年生命史的鱟族群。他也希望大家藉由深層認識鱟的生態與環境,將生態保育的觀念深植,落實生態保育行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