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下背痛保健有撇步區漁會邀專家開講正義里漁夫漁婦受益良多
下背痛俗稱「腰痛」或「腰骨痛」,許多人受慢性下背痛所苦卻找不到真正的病因,也有許多人年紀尚輕就長期為下背痛所苦。金門區漁會昨天邀請縣立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婉茹為正義里漁夫漁婦開講下背痛保健的撇步。
縣立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婉茹指出,腰椎負擔人體大部分重量、工作最多,是最能發生背痛之處,尤其是工作中耗費大量體力、或需要搬重或出很大力氣、或背部長時間姿勢不良、工作長時間處於坐姿、或處在全身性震動的環境中等高危險群。
下背痛盛行率高達百分之八十,目前求診率在門診中僅次於感冒病患,她表示,在搬運東西或運動時,有不當的變換姿勢或施力的情況下易發生急性背肌拉傷;至於長「骨刺」最常發生五十年齡層的人,臨床症狀下背部僵硬和痠痛,特別是在一段不活動時期後容易出現。
談及坐骨神經痛,張婉茹說,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條的神經,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其疼痛範圍通常是沿著坐骨神經,再由臀部延伸至膝部以下;她強調,下背痛的重點就是找出病因,再來減輕疼痛的問題。
張婉茹表示,治療下背痛方法包括有藥物治療如熱療、腰部牽引、電療、運動治療;復健治療及手術,保守治療無效,病情有惡化趨勢時,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但手術並不代表一勞永逸。下背痛的問題,其復發率極高,最重要在防範其惡化。
張婉茹鼓勵漁夫漁婦做好平日腰部保健工作,並示範正確抱東西姿勢,以及站姿、臥姿及坐姿,由坐站起時最好用手撐一下扶手或床,不要直接靠腰站起;平常掃地使用掃把不宜太短,以防彎腰駝背,其次,減少脊椎及背部組織壓力,以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