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所展開地區牛隻烙印工作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昨(二日)起開始全面實施牛隻烙印作業,以烙印取代過去釘掛耳標方式,將有三百五十頭六個月以上小牛接受烙印取得牛籍,以防杜走私大陸牛隻登陸魚目混珠及疫病入侵,期建立金門黃牛品牌,讓消費大眾吃得安心。
防疫所的「牛隻烙印作業小組」成員,昨上午在所長楊鈞任領軍之下,前進良金牧場展開首站牛隻烙印工作,包括牛隻資料建立,如顏色、特徵等等,同時在牛隻身上進行消毒,再以液態氮急速冷凍方式烙印,每隻牛皆配有一個編號,也就是牛隻專屬「身份證」。
據防疫所長楊鈞任指出,本縣八十八年間牛隻曾受口蹄疫病毒入侵,造成重大損失,為防杜走私牛隻上岸及疫病傳染,地區在八十八年起對縣內牛隻實施釘掛耳標,然發現牛隻釘掛耳標脫落率每年達百分之廿以上,造成牛隻身份辨識出現「漏洞」,無法全面落實牛籍管理。
有鑑於此,防疫所去年向農委會防檢局爭取補助,改以烙印標示取代過去釘掛耳標,去年首度試辦成效顯著,已完成烙印牛隻共二千八百一十八頭,因此,今年再持續推動,預計將有已登記的三百五十頭小牛接受烙印,尚未登記烙印可電話聯絡336625聯絡。
楊鈞任表示,未來牛隻買賣宰殺、銷台,皆要憑牛隻身上的烙印標示,同時俟肉品巿場冷藏、分割設備一旦完成,按規定牛隻經去骨等規定處理,冷藏牛肉也可能在年底前可銷台,屆時,可望金門黃牛重新進軍台灣,挽回昔日巿場。
據統計,目前地區現有養牛人家一千戶左右,總計飼養三千多頭金門黃牛,其中最大戶養牛人家所飼養牛隻二百多頭,最少也有五、六頭,而每個月屠宰約二十多頭;金門黃牛在八十八年六月前,每年銷台數量十分可觀,擁有相當巿場。楊鈞任說,主要是金門黃牛肉味香、肉質具彈性且口感佳,因此即使在巿場每巿斤較台省牛肉貴多十至廿元,仍吸引台省牛肉饕客喜愛青睞,金門牛肉名聲在台省各縣巿也不脛而走。楊鈞任鼓勵養牛戶配合牛隻烙印作業,一起捍衛保障本土養牛事業的發展。